我国籽白莲栽培研究现状

2010-04-04 04:23鲁运江
长江蔬菜 2010年4期
关键词:莲田白莲高产

鲁运江

(湖北嘉鱼县农业局,437200)

籽白莲是“中国莲”三大品系(藕莲、籽莲、花莲)栽培品种之一[1]。乳熟期采摘的嫩籽既可鲜食,又可熟食。蜡熟期采摘的莲籽可加工“白莲”,也称“通心白莲”。老熟变黑后籽粒称壳莲或石莲籽,深加工后既可制成“白莲”,又可生产出各种高档营养丰富的食品及饮料,如莲籽汁、莲籽糕、莲蓉、莲籽八宝粥、莲心茶等。深受海内外消费者的欢迎。多年来在长江流域栽培面积不断扩大,莲类科技人员和莲农们也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现将其简述如下。

1 籽白莲的生态类型及优良品种

籽莲是以收获子实为主要目的。籽莲收获后,除掉花托(即子房,又称莲蓬壳),人们习惯称为莲籽,也叫石莲籽或壳子。剥除莲壳后又称肉莲,肉莲剥掉表皮,捅去莲心,通过水漂白,晒干后又叫白莲。

籽莲的生态型可分为2类[1],即白莲和红莲。白莲又叫家莲,多为人工培育种植,除莲壳后内种皮为白色。红莲又叫野莲,多自然生长在湖泊或沼泽的港湾,除壳后内种皮为红色。红莲的食用性、营养价值和经济产量一般都较低,所以,生产中多以种植白莲为主,故称籽白莲。籽白莲叶茂花密,蓬大粒多,籽粒饱满,百粒质量高,产量高,肉质松散细腻,营养丰富,久煮不碎,清香可口,落口消融,深受种植者和消费者的喜爱。

籽白莲有白花和红花2个种群,栽培中以红花种群为主。红花莲品种有寸三莲(荷花略高于荷叶,又叫高三寸)和大叶苞(荷花略低于荷叶,又叫矮三寸)。籽白莲一般都以选择红花品种中的寸三莲 (高三寸)为主,寸三莲的特点是浅水和深水都较适宜种植,成熟期较晚,有利于花期的延长,而且具有花量多、莲蓬大、籽粒多、粒圆、产量稳的优势,它的3粒莲籽并列有一寸长(3.3 cm)。 目前湘、鄂、赣、闽多以栽寸三莲品种为主,成为全国四大籽白莲生产基地。

有些凶手为避免留下线索,对死者进行清理是有的,但仔细到这个份上还真不多见。秦明月皱眉说:“还有其它线索吗?”

20世纪80年代前种植的籽白莲品种有湖北的湖莲、红莲,湖南的白花莲,江西的百花莲,福建的红花莲和白花莲等;20世纪80年代后莲类科学工作者先后杂交选育了一批既高产又优质的籽白莲新品种。如湖北的鄂莲1号,湖南的寸三莲65号、芙蓉莲,江西的赣莲85-4、85-5,赣莲62号,特别是通过卫星搭载诱变培育的太空莲1,2,3,36号,福建的建选17号,这些品种具有早发性好,生长旺盛,荷秆粗壮,叶片较大,开花早,花期长,蓬大籽满,结实率高,大田有效蓬多,高产优质的优点。如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3)命名的“芙蓉莲”和江西省种委鉴定(1999)的“天空莲3号、36号”等,福建选育的建选17号等,推广后分别比过去的“寸三莲65”和“赣莲62”增产20%~30%和50%~60%。在籽白莲生产中显示出很强的生命力,为籽白莲大面积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海量化、内容的碎片化,在增加图书馆可利用资源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知识源的同时,也使读者面对庞杂的资源和交互对象,在判断其质量,进行合理选择上增加了难度,而民族高校图书馆读者中包含有很多少数民族读者,这些少数民族读者大都来自于偏远的民族地区,而民族地区各个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有些偏远地区文化信息发展水平较低,这些读者由于接受计算机应用能力有限导致信息能力不足,根本不懂得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来检索、处理和交流信息,无法快捷地获取所需的信息和知识[4]。从而使得他们获取信息和更新知识结构增加了一定的难度,造成其对信息的需求具有盲目性、片面性和不稳定性。

2 籽白莲高产栽培技术

氮磷钾三元素缺乏都会导致植株发育不良,白根少,抗病力差,成花率和结实率下降,后期易早衰。研究表明[4],在 667 m2施 N 10 kg,P2O53.5 kg,K2O 7.5 kg 的配方中,对籽白莲的产量影响因素是P>N>K,但在单质三元素中每1 kg纯养分的增产效果是P>K>N,P缺乏时,籽白莲产量受到很大的限制,说明磷素能促进籽莲的花芽分化及数目的增加。 其 N、P、K 配比以 1∶0.42∶0.67为好。合理的配方施肥比不施肥增产88.38%~104.12%,比习惯施肥(NP)增产 28.43%~39.6%。 在667 m2施 N 10 kg,P2O53.5 kg,K2O 7.5 kg 的配方中,设不施肥为对照、PK、NK、NP、NPK 5个处理,其产量分 别 为 59.44 kg,65.83 kg,76.77 kg,86.81 kg,116.5 kg,以NPK配施的产量最高,其次就是NP。莲的花蕾期追肥比不追肥增产7.37%~18.37%,以追施复合肥优于单施N肥。用同等量的配方肥 (含N 12 kg,P2O55 kg,K2O 8 kg)60 kg,分别在苗期、初花期、盛花期一次追施和初花期+盛花期各追施50%,其产量分别为71.84 kg,76.79 kg,77.57 kg,84.58 kg,以初花期+盛花期2次施用效果最佳,这说明籽白莲花期较长,需肥时间也长,所以,以45%~48%高浓度三元复合肥最佳,花肥以施2次优于1次。

2.1 籽白莲高产新品种的应用

籽白莲品种在我国莲产区地方品种很丰富,湖北省有鄂莲1号、嘉鱼湖莲、洪湖红莲、青菱和鄂州红莲;湖南有湘潭寸三莲、杂交芙蓉莲、华容阴白莲、汉寿水鱼蛋、桃源九溪红、来阳大叶帕、衡阳的乌莲;江西有鄱红莲、白花莲,南丰的百花莲、单花莲、高秆莲、菠萝莲,广昌选育的赣莲85-4、85-5、61号、62号,太空莲1,2,3,36号等;福建有建宁的西门莲,建阳的崇莲1号、新选育的建选17号;江苏有吴江的青莲籽等。但目前大面积种植的籽白莲品种称呼多以省份而著称,如湖北的鄂莲,湖南的湘莲,江西的赣莲,福建的建莲等最有名,其中以湖南的芙蓉莲,江西的太空莲1,2,3,36号,福建的建选17号等是近几年生产中的主推品种,也深受生产者的欢迎。

高产籽白莲生产力一般667 m2第1年产量为75~90 kg,第 2 年为 100~150 kg,第 3 年为 60~80 kg[1]。 所以,一般坐蔸宿根莲生长周期越长,前期立叶空荷越多,花荷发育推迟和减少。莲农有“1年3叶(指立叶)花,2年4叶花,3年5叶花”,栽培中有 “1年莲 (莲蓬),2年藕,3年荷叶要不了”的经验。生产中有“莲田隔年换种,莲田常常搬家,产量就高”的说法。王永红等[2]认为,高产莲种应具备藕身健壮,扁鼓形,节短,呈米黄色,顶芽和节间完整,无损伤,无病害,具有2~3个节身,长30~40 cm,一年生的藕枝作种为好,这样的种藕一般3~4片立叶见花,以后一叶一花不间断,直到终止叶出现为止。陈卓良等[3]对洪湖沼泽籽莲田栽培密度进行研究表明,新莲田以株行距3.5 m×4 m的产量最高,3 m×3 m的次之,4.5 m×5 m的最低。 鲁运江[1]研究认为,一般以株行距3 m×4 m,667 m2栽56穴,每穴3株,共栽170~200株种藕为宜。籽白莲栽培中应选择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淤泥15~30 cm深的稻田或鱼池产量最高,当年单产可达120~150 kg。泥脚过浅,不利于莲藕跑鞭,花少,蓬少,粒数少,产量低;泥脚过深,耕种困难,特别是浮泥层的沼泽土产量比稻田低40%~50%。实践证明,稻田植莲比湖田平均早1.6叶见花蕾。泥土田产量优于砂泥田,其籽粒数,百粒质量,产量分别高 3.4 粒,1 g,55.4 kg。

2.2 采用高产栽培技术新理念

第2跳,中继对接收信号进行放大转发,转发的信号为经过最大比发射(Maximum Ratio Transmission,MRT)预编码后的信号.由于没有窃听信道的状态信息,采用发送G2零空间上的人工噪声的方式干扰窃听节点,降低窃听节点解码信号的能力.发送的信号为

2.3 籽白莲对氮、磷、钾肥的需求

籽白莲是一个基础产量比较低的植物,生产中产量波幅较大,高产莲田667 m2可达150 kg,中等水平为 50~75 kg,低产莲田只有 30~40 kg,导致低产的原因较为复杂。如籽莲本身的遗传因子,栽培中的温度、湿度、光照、雨量、土质、风力、营养条件、自然灾害等,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莲的成花率低;二是莲的结实率低。为了解决籽白莲低产的问题,多年来莲区各地进行了如下方面的研究。

2.4 籽白莲高产综合措施

籽白莲低产原因比较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5]:①地力营养不足或某一种营养元素缺乏;②坐蔸宿根莲田群体稠密;③梅雨季节长期低温阴雨对花芽形成不利,导致花蕾发育不良或花期传粉受精率低;④病、虫、草、涝等灾害,特别是莲腐败病和食根金花虫的为害;⑤品种的花量多少、结实率高低与其遗传特性有关;⑥花期营养短期不足;⑦硼、锌、钙元素的失调;⑧夏季干热风的为害等。

针对这些障碍因子,科技工作者在生产中也提出了相关技术对策:①选用高产优质籽白莲新品种,在种藕中优选3~4片立叶见花,以后1叶1花不间断的藕种;②推广硼、锌、钙的施用,花期分期追肥,增施硼、锌肥和石灰等,莲田施硼有明显的促花保籽作用,比不施硼增产33%;③对于2~3 a坐蔸宿根莲田要实行耕种或抽鞭,提高个体生命力,有利于增产;④浅水灌溉,提高泥温,选择肥沃的稻田,渔(塘)池植莲;⑤清除老藕,老叶,无花叶,变异株;⑥采用人工授粉,可提高结实率20%~30%。

3 籽白莲田的配套增收模式

3.1 春收莲鞭

莲田养鱼就是实行“莲鱼共生”的立体种养模式,实现“空中结莲,泥中长藕,水中养鱼,多层增收”的生态效应[1]。综合湖北、湖南、江西等省的种养经验,①选好莲鱼共生水源充足的莲田;②挖好“L”或“#”字形养鱼沟;③以鲫、鲤、鲢、颡、黑鱼等较抗荷梗刺的野生鱼为主,搭配少量花白鲢和草鱼;④适时放养,新栽莲田当莲苗扎根有立叶及田间杂草露苗时放养,起到以鱼灭草的作用,莲农有“莲田养鱼鱼养莲,籽莲增产鱼丰收”的农谣;⑤前中期浅水养莲,保花壮籽,后期深水养鱼,待9月后90%的莲籽收毕,莲田水深可关到1 m以上,经常投放饵料,提高鲜鱼产量。667 m2可产鲜鱼46.8~85.0 kg,产值 279.6~438.0 元。

3.2 莲田养鱼

莲鞭又称藕带或藕肠子,是菜谱宴席上的佳品。一般籽白莲是以收获子实为主,地下藕茎生硬而细小,莲农很少采收,这样在一个生长周年后,第2年田间藕株和藕头芽是新植莲田的10~15倍,充分利用这些藕株和芽头在清明后可形成较多的莲鞭,当荷莲形成立叶后,第1叶莲鞭伸长到25~35 cm时即可采收,于4月中旬至5月中旬可连续采收3~5次,667 m2可产莲鞭25~35 kg,高产田可达 50 kg以上,早期市场价 10~12元/kg,一般 5~6 元/kg,产值 125~300 元/667 m2不等[7]。坐蔸宿根莲田采收莲鞭后,不但不影响后茬籽莲的生产,还能起到调节密度,防止群体生长量过大,空荷过多的作用,有利于推迟花期避过梅雨季节,提高单株个体生命力,同时对籽白莲也有较好的增产增收效果。

长期以来,业界把控制核电建设成本的主要精力放在施工阶段—审核施工图预算、合理结算工程价款、严控合同变更索赔事项。我们已充分认识到要有效地控制核电建设成本,降低核电发电成本,提高电价市场竞争能力,只能把控制重点由原来的单一的对项目实施阶段(设计、施工图预算)的控制转移到核电建设前期决策阶段和设计施工阶段,在各阶段实施有效的成本精益化管理和控制方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电力市场化竞争加剧,业主应尽快转变观念,超前思维,积极学习吸收先进管理模式和经验,将建设成本精益化管理理念和科学成本控制方法应用到核电工程项目实践中去,提高国内核电工程建设成本管理水平,提高核电的经济性和市场竞价能力。

5.钢护筒制作控制关键点主要有:焊缝质量控制,线形控制,变形控制,底口、顶口及焊缝处加强处理,吊点设置等。

3.3 早莲配套晚稻

这一耕作模式就是利用坐蔸宿根莲,前茬收一季籽白莲,后茬插一季晚稻。这种耕作配套模式要求前茬籽莲要有立叶早,现蕾开花早,成熟早,7月上旬开始收莲籽,7月20~25日采收70%~90%,剩下的青莲采摘上市出售,或采用割空荷留蓬的方法,保证在7月底至8月初插完晚稻秧[1]。具体的作法有2种:一种是摘除青莲后用泥船将荷秆斩入泥田抢栽晚稻,另一种是保留青莲(留同节位上的荷叶),割除一切空荷(没有莲蓬的叶)运出田外,在荷桩行间抢插晚稻。晚稻品种以选择金优928、中优250、两优 318、鄂籼杂1号、金优207、T优 207等,秧龄控制在 30~35 d,做到先栽籼稻后栽粳稻,保证在立秋前后2 d栽完,一般667 m2产莲籽 70~90 kg,晚稻 350~400 kg,可增值 427~475 元。江西等省采用莲田配泽泻效果也较好。

4 病虫草害防除的创新

4.1 病虫害

莲田冬季关深水可以减轻莲田腐败病的发生[8]。每667 m2莲田施生石灰100 kg加20%灭扫利200 mL,全田封杀食根金花虫防效达90%以上[9]。

4.2 草害

①在清明前将田水放干,每667 m2用41%的农达200 mL对水15 kg,可除死恶性杂草和一年生杂草。②无论是新莲田和坐蔸莲田春季翻耕后1~2 d,每667 m2用20%巧手150 g拌20 kg细土或肥料全田撒施,防除杂草效果相当好[10],但新莲田施后一个星期移栽种藕。③莲苗出土后至花期田间杂草滋生严重时,也可每667 m2用20%巧手75~100 g拌细土撒施,防除1~2片幼叶杂草效果也很理想,莲田一般需关3~4 cm水层提高杀草效果。④红浮萍(紫背萍)严重的莲田在莲苗没出土前每667 m2用20%克芜踪50 g加100 g碳酸氢铵对水15 kg在烈日下喷雾灭除,防效可达80%以上。

5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①全国从事籽白莲研究的专业机构太少,仅有江西广昌和福建的建宁县,且研究人员少,经费也不足,省级正规专业研究所甚少,多侧重藕莲研究方面,在籽白莲品种改良和选育方面进展缓慢,对老化品种不能及时更新换代。②籽白莲一般667 m2产量100~150 kg,属于低产作物,但栽培简单,病虫少,不需年年投种,效益又不低于水稻粮食,既能美化环境又能改造低产田,莲农们喜欢种,但又盼科研单位能及早选育一个667 m2产量能达200~250 kg的好品种,提高经济效益。③通心是加工制成白莲最费劳动力的一道手序,有人设想研究一种无心(无胚芽)莲来减少加工中的劳动强度,但至今还未见到成功范例,如果一旦实现,将为人类一大幸事。④莲藕腐败病的防治困难重重,一旦发生,很难根治,莲田5~10 a内不能重茬,加上荷叶蜡质层厚,药液很难粘附,吸收难,很多药效果都不够理想,藕的地下茎在泥中,防治中不便操作。⑤莲藕田的杂草比稻田严重得多,使用的除草剂品种又狭窄,一般都有药害,这方面的研究也较少。

以上现象需要采用针对性的对策:①在鄂、赣、闽、湘等籽白莲面积大的省份建立相关的研究机构和配备专业研究人员,政府配套设立专项研究经费,加快其研究进程。②改良和选育每667 m2能达到200~250 kg或更高的优良品种,提高单位面积效益。③加强籽白莲高产栽培中的研究,特别是矿物质营养、腐败病的防治、莲田草害的防除、怎么样提高成花率和结实率等。④利用基因工程攻克无心莲的难题。

[1]鲁运江.籽莲高产栽培新技术[M].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2001:7.

[2]王永红,王牧民.湘莲高产经验[J].农业科技通讯,1994(10):18.

[3]陈卓良,马道云,刘立新,等.洪湖沼泽土子莲播种密度试验[J].湖北农业科学,1995(5):43-45.

[4]鲁运江.烂泥田植莲高产施肥及配套栽培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1994(4):33-35.

[5]鲁运江.白莲低产原因的探讨与解决对策[J].特产研究,1996(2):39-42,46.

[6]鲁运江.白莲高产栽培的几项措施[J].蔬菜,2002(2):36-37.

[7]鲁运江.莲鞭的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00(11):17-19.

[8]谢克强.籽莲高产栽培技术[M].北京:台海出版社,2000.

[9]鲁运江.莲藕食根金花虫的发生与防治[J].长江蔬菜,2000(9):18-19.

[10]鲁运江.莲田除草剂的作用及施用要点[J].长江蔬菜,2005(2):29.

猜你喜欢
莲田白莲高产
池上
莲下养鱼技术研究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莲田花海瑜伽秀
白莲
莲田养鱼效益好
莲田套养泥鳅技术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参观白莲抽水蓄能电站赠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