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特:用创新推进三网融合——专访成都康特(电子)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宗瑞朝

2010-04-04 21:48哈宏疆
电视技术 2010年4期
关键词:网管双向智能化

记者 哈宏疆

《电视技术》:康特的广电产品线已十分齐全,软硬件产品布局今年有何变化?

宗瑞朝:经过18年的积累到今天,康特已经形成了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智能承载网络和多种业务平台的提供。2010年是三网融合推进最快的一年,康特完善了EoC产品线,实现了EPON+EoC面向业务运营的统一网管平台,结合EoC技术方案的需求,提供了Homeplug BPL,AV和HPNA等技术方案的产品,但这些产品均可以在一张网络上工作和一个网管软件下运营。结合平安城市、平安社区和家庭视频通信的需求,康特推出了基于有线电视承载网的视频监控系统,现广泛应用于交通、治安、社区、办公和家庭等环境。

《电视技术》:此次CCBN展出的NGB智能承载网络方案受到关注,请详细介绍一下该方案的设计思路。

宗瑞朝:NGB对承载的要求越来越高,承载网的智能化是关键。因为“光进铜退”,光节点数量在成倍增加,户外供电点随光节点在增加。传统靠人工巡回检查的运维保障模式必须随承载网的变化而变化,需要借助网管国家标准GB/T20030—2005,在承载网关键设备中植入智能化的网元,让计算机替代人工完成对设备的巡检和对故障的预警报警,提高网络的智能化水平和可靠性。同时NGB中会承载更多的双向业务,这些业务对可靠承载的要求更加明确。用户开通的业务种类越来越多,对业务的不间断提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NGB智能承载网是技术发展的要求、是业务的要求,也是运营的需要。电信网络已经具备,广电建设NGB的同时也正好把智能化要求补充上来。

《电视技术》:康特把“创新”作为企业的灵魂,下一步的创新将围绕哪些方面进行?

宗瑞朝:创新主题大家都在提,但康特把这个主题定为“灵魂”,思想上是高度重视创新并落实到行动中。在NGB建设中加大实现智能化的同时,还加强可安装性、低能耗等环保元素。如康特的光网络基站产品,把光接收机 (或光站)、ONU、EoC局端、HFC网管等几大功能用模块化集成到一个小平台上,节约了安装空间,减少了连接线和接头,降低了约40%的功耗,节省了ONU的供电器等,既降低了建设成本,又减少了建设操作点,提高了可靠性。在针对双向HFC建设和运营中的技术难题,康特2010年推出了RFoG产品,解决了双向HFC的噪声问题,降低了网络成本,减少了运维难度。在业务方面还系统性推出了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视频监控系统,解决了原来监控系统建设的难度、超高投入和网络覆盖不足的问题,同时提高了视频清晰度和扩大了应用领域。

《电视技术》:您对当前的有线运营商有何建议?

宗瑞朝:面对三网融合主题,有线运营商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现有承载网双向化和智能化能力不足;二是相对规模较小,业务的互联互通差;三是人才队伍储备不够,专业化程度不够。

建议加强智能化的双向承载网建设,考虑采用模块部件、光节点门禁安全管理和网络兼容性技术方案,如光节点开箱检测功能、三通道承载网络技术的规划。开展不同区域运营单位之间资源共享,如互动电视片源、互联网出口、高清节目源、信息管理系统等,解决跨区域内容的交换和网络的互联互通。重视在双向业务条件下的号码资源管理,这是“一省一网”或“一国一网”中广电必须解决的问题。建立人才的培训机制,充分借助专业化的高校和一些企业培训专业化技术优势,有计划地培训本企业的人才。同时打破原有人事制度,引进社会专门人才,丰富运营队伍的人才结构。特别加强运营策划人才、战略研究人才的引进。

猜你喜欢
网管双向智能化
双向度的成长与自我实现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给水网管的优化布置研究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一种软开关的交错并联Buck/Boost双向DC/DC变换器
一种工作频率可变的双向DC-DC变换器
石油石化演进智能化
“五制配套”加强网管
基于双向预测的图像去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