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党建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2010-04-05 12:08胡国胜
党政论坛 2010年2期
关键词:党刊组织生活党报

○胡国胜

对党建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胡国胜

一、关于党内教育

党内教育是党内民主的重要前提,如果党内没有经过严格而又活泼的教育,党内就缺乏统一意志,长此以往,对于党的发展建设是不利的。目前,很多党员自入党后很少接受过系统正规的党内教育,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对于党的活动也产生了陌生感,久而久之,也就远离了党的生活。尽管党中央三令五申要加强党内教育,甚至下发一系列学习材料,但很多学习材料顶多只能下发到党支部一级,根本到不了每个党员手里,更不用说落实贯彻了。接受党内教育既是党员的权利也是党员的义务。因此,党组织应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党章》的规定,加强党内教育,开展党的组织生活,为每个党员行使权力履行义务提供平台。

党内教育的一个核心话题就是党校教育。党校教育一直以来成了提升干部素质的学习培训场所,普通党员除了入党培训,之后很难有进入党校学习的机会,这似乎已约定俗成了。其实,每个基层党组织都可以成立自己的党校,定期不定期地对所属党员进行党校培训。这方面,一些条件比较好的党组织可以开展各类党校培训,而对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和私营企业党组织则几乎不可能。这就需要上级党组织的资金支持和统筹安排。只要使得每个党员都能定期不定期地接受党校培训,不仅能提高党员的修养和工作能力,而且还能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也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因而,必须摈弃传统观念,创办各类党校,让所有党员都有机会接受党校的教育培训。

二、关于党内沟通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推进党务公开,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及时公布党内信息,畅通党内信息上下互通渠道。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办好党报党刊和党建网站。拓宽党员意见表达渠道,建立健全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等制度。鼓励和保护党员讲真话、讲心里话,营造党内民主讨论、民主监督环境。”这其实就是强调加强党内信息的沟通。党内沟通是党内教育和党内民主的前提,是增强党的活力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关于党内沟通的研究著述少之甚少。党内沟通主要涉及的就是党内沟通的媒介。除去党员之间的人际传播,党内沟通最主要的就是通过党内文件、通告、会议、党内通讯、党报党刊、广播电视网络等进行党内传播。党内文件、通告和会议等沟通手段一直没什么多大变化,而党内通讯、党报党刊、广播电视网络等,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传媒技术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很少听到或看到党内通讯了。党内通讯不同于党报党刊,就是向广大党员群众通报党内的各种事项,及时向广大党员通报近期党内境况。党内通讯要人手一份,让每一个党员都有知情权,同时,也使他们感到自身的存在,增强主人翁意识。党内通讯区别于党报党刊主要在于:首先,党报不仅针对全党同志,而且也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发行,党内通讯只能是全体党员;其次,党报不仅关注党内大事要闻,而且也要关注全国及全世界的重要事件新闻等,党内通讯则关注党组织事务及党内要闻等。因此,办党内通讯的目的不同于党报。党内通讯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向党员通报近期党组织情况,发布党内要闻,便于党内沟通。

广播电视网络的信息传递速度,是党报党刊根本不具有的,这里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网络的传播力量。由于其具有交互性的特点,且受广大青年群体的欢迎,因而加强党的网站建设是一项紧迫任务。西方许多政党都办有自己的网站,且独具特色,每日浏览人次很多,成为政党传播的一个重要渠道。中国共产党的各级党委支部的网站建设一直止步不前,大部分党委都没办自己的网站,即使有的党委办了自己的网站,但网站内容单一,主要都是党的文献、会议通知、人事信息等,信息更新很慢,缺乏吸引力,因此,各级党委应加强创办自己的网站,形成特色,使之成为党内沟通的一种主渠道,同时,也成为传播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

党内沟通还有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党的纪念日的纪念活动。各类纪念活动是加强党内外沟通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媒介。如“七一”是党的生日,对其纪念有很多种安排,有联欢的、表彰的、宣誓的、总结的等各种纪念活动,形式上有大会、座谈会、研讨会、联欢会等,也有各类媒体的报道和渲染,营造一种节日喜庆的气氛,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党的建设。对无产阶级革命先辈和革命先烈的纪念,突出的是其生平业绩和崇高的革命精神,从而便于我们去学习和努力。因而,纪念活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交流平台,是党开展活动、进行宣传教育的重要契机。此外,党的各类节日纪念日蕴涵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党的纪念活动是党内沟通的重要途径,是党内交流、思想认同的重要载体。

三、关于培养党员对党的忠诚

近期,有学者提出要加强党员对党的忠诚教育,认为此举是提高整个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举措。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普通党员对党态度的冷淡和漠视。苏联解体之时,是一场很平静的政治事件,整个苏联共产党员集体失语,莫斯科红场的平静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人们不禁要问,苏联共产党员们都哪去了?苏联共产党的失败经历,对于我们不仅仅是一个前车之鉴,更是一个提醒。

当前,有不少党员入党就是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而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如果这些党员抱着这样的态度一贯下去的话,对于党的未来发展是非常危险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党员对党的忠诚教育则成了必然之举。加强党员对党忠诚的教育,不仅涉及到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党章等组织原则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求每个党员要从心理上去接受和认同中国共产党,真正地去理解和关心党的历史、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最为关键的是对党要有感情,把党的事业看作是自己的事业,关心党的每一步发展。

加强党员对党忠诚的教育,关键在于党。首先,要发展和凸显党的标志,即建构和完善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政治符号象征。党的标志是人们认同的载体,是对于党情感一系的媒介。目前,人们很难看到过去那种“革命似火”的热情了,就连看“镰刀斧头”的机会也少了。当然,对于中国共产党政治符号建设并不只是这些“标识”,但却不能忽视这些符号象征,它是人们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标志。大众传媒在中共政治符号传播方面,并不单是一些“文山会海”式的新闻报道,而是要有意传播一些中国共产党自身特色的重要标志性的政治符号,让其党员群众感受党的无处不在。其次,党组织要关心党员的发展,照顾党员的生活,让其感觉到党就是他的依靠,有困难找组织。如果这些细致入微的工作得不到普遍开展,关键的时候,党员也不会去关注和关心党组织的发展。再次,组织生活要正常开展,党员权利要得到体现。目前,关注的焦点是许多基层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得不到有效开展,许多党支部组织生活流于形式,党的干部高高在上,党员基本权利得不到实在的体现。许多党员对于党组织生活是淡漠和逃避,久而久之,产生厌烦心理,更无从谈起对党的忠诚了。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党组织生活要严格按照党章的规定正常开展,实实在在,绝不做表面文章,让每个党员都能行使自己的权力,履行自己的义务。

四、关于党的组织生活

有些基层党委和支部党组织生活根本得不到严格贯彻,有的把党的组织生活当作聚会的契机,一到开党组织会议,大家就觉得是一次聚餐或旅游的理由;有的党组织则根本不去开展党的组织生活,一年开不了一次党的组织会议,这些做法,长期下去,必然导致组织的松散,党员权利义务得不到体现,更不用说实行党内民主了。

1926年7月,中国共产党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会议通过的《组织问题决议案》中指出:“组织工作,即党指挥群众运动的枢纽。没有好的组织,便不能指挥广大的群众运动,运用党的政策;一个好的政策,是要有好的组织才能实现的。”对于党组织生活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关键就是要严格执行党章要求,结合组织实际开展组织生活。首先,组织生活要有主题。没有主题的组织生活根本做不出什么结果来,顶多是一哄而散式的会议或聚会。比如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肯定要与学生自身实际相联系,如学习、就业等关系学生自身成长的主题。企业党支部应更多关心工人生活福利、企业发展等切合职工实际的主题。其次,组织生活要有氛围。党的十七大指出:“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因而,氛围就是要体现广大党员的权利义务,发挥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组织生活不能局限在组织通报和领导讲话发言上,更重要的是把组织生活开展得像一个大家庭一样,要充分体现党内民主,关心党员成长,体现党员权利,监督组织发展,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吸引力。第三,组织生活要有意义。有意义就是开展组织生活,不是集体聚会和联欢,更不是吃饭旅游,而是要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下解决组织突出的问题,体现组织存在的意义,提升组织的发展等,简单地说组织生活要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如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组织生活形同虚设,顶多充当上情下达的中转站。

开展组织生活,从宏观上看,就是要提高整个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同时增强对党外的吸引力。从微观上讲,就是要发扬党内民主,提高党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而,正确有效地开展组织生活是党建的一个关键。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 李海生)

猜你喜欢
党刊组织生活党报
一图读懂党的组织生活该如何过
如何过好党的组织生活
新时期扩大党刊影响力的实践与思考
新形势下党刊如何提高传播力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黔南州文联党支部与新寨村党支部召开双向组织生活会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论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支部组织生活会
以“四个牢牢坚持”履行好党刊的职责使命
党刊编辑要与群众心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