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千里”的数字翻译

2010-04-05 12:56陈德民
当代外语研究 2010年8期
关键词:出生率译文原文

陈德民

在我国各地出版的外语教学及研究类的刊物上,有关翻译实践及理论研究的探讨是一个常见的话题。从事翻译教学及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教师和专家、研究人员不时会贡献出一些精彩深刻的见解。当然,有时某些文章也会以不同的方式来教育和影响读者。

收到新近出版的《东方翻译》杂志2010年第3期(总第5期),置于刊首的特稿“由英译《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申办报告》想到的几个问题”一文引起了我的注意。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应邀参加了相关申办报告的翻译,经验之谈自然引人注目。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热烈举办之际,请有关译者介绍这方面的体会和经验,想来对从事翻译教学的教师和学习英语翻译的学生都会是有所借鉴和帮助的。笔者当即仔细阅读起来。

在该文的第一部分“关于使用正式文体的几个问题”中,作者介绍了在正式文本的翻译中,应注重选择体现正式文体的词汇;提到了对国际机构的名称和有关国际重大活动的翻译应遵循“先入为主”的原则,采用已有的用法,不应“自由创作”;强调了对已在世界上广泛使用的新词汇应采取“直接采用为上,另行翻译为下”的做法;特别提出对牵涉到某些专业问题的词汇或术语,不能用非专业的普通词汇来表达,并警告说这样做是“大忌”,会大大影响文件的权威性。上述几点都堪称译者的经验之谈,应当引起学习英汉/汉英翻译的学生的重视和关注。接下来,作者专门谈了数字的翻译问题,这也是笔者自己在翻译教学和翻译实践中经常注重的一个方面。作者提出,“精确的数字是‘铁’是‘钢’,是正式文件中佐证某一观点、某一立场的有效手段”,笔者对此深表赞同。把数字比喻成“铁”和“钢”,虽则言重了些,但强调并不过分,人们无论是在平时的生活还是工作中,时时与数字打交道,其重要性不需理论上的证明,常识就足以给人们诸多认识和体会了。接着,作者在文章给出的例9讨论中引了“第三卷 附录”中的一段说明文字和英译文以说明数字准确翻译的重要性。正是在这里出现了引起我们警惕的问题。我们且来看看作者是如何通过实例来“启发”和“引导”读者的:

例9:随着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自1993年开始负增长。2000年,全市户籍人口出生率为5.3%,死亡率为7.2%.自然增长率为-1.9%。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Shanghai has registered a negative population growth rate ever since 1993. The city’s natural population growth rate was -1.9% in 2000, with the birth rate reaching 5.3% and mortality rate 7.2%.

然后,作者对这一段文字的翻译作了这样一番解释和说明:

例9第二部分里(应改为“例9中的第二句”——笔者注)涉及了三个数字,翻译时必须十分仔细。分析原文和译文的结构,我们看到,原文的最后部分(自然增长率为-1.9%),在译文中成为主句的主要部分,而原文中在其前面的部分(出生率为5.3%,死亡率为7.2%)在译文中则用介词with引导,放在后面作为补足语。

作者讨论的句子结构方面的变化,是翻译中的句法转换问题,确实值得注意。作者给出的原文、译文和解释中提及的三个数字都是百分数,而且几个数字都一致,看来翻译是“准确无误”的了,但是……且慢!这几个百分比正确么?笔者在阅读到原文文字时即已感到吃惊(对这几个百分比数字,尤其是出生率5.3%,且听下面分解),后面提供的译文以及解释中的数字尽管都一样,但笔者推测作者给出的原文就有错,后面跟着的一起犯错,而且错到太离谱了!

首先,人口出生率竟然为5.3%?根据上海市公安局提供的数据,是年上海的户籍人口为1321.63万人。依此出生率计算,该年新出生的人口已达到1321.63万×5.3%≈70万人!若确是此数,那么上海人每五、六家就有一婴儿出生!实际上,上海近十年来每年出生的人数在6至10万之间,要是某年出生70万人,不说别的,待这批儿童到入学年龄时,光是我们中小学的规模不就要扩大十倍吗?中小学教师的培养恐怕是个极为艰巨的任务了。其他一连串大大小小的社会问题将接踵而至……

其次,死亡率竟达到7.2%?同样以户籍人口1321.63万人为基数,则该年死亡人数达到1321.63万×7.2%≈95万人!以上海家庭户数约500万户计,则该年几乎每四、五家就有人死亡!根据相关数据,近十年上海每年死亡的人数在9万多至不到11万之间。要是一年死亡人数超过90万,上海的几个火葬场恐怕不是“人满为患”的问题了,而是需要用“大跃进”的速度来加快建设了!此外,一个城市的死亡率达到这样一个数字,社会秩序能否保持稳定和谐,将是极为令人忧郁不安的了……

还有,自然增长率为-1.9%?如是,则该年少生人口达到25.11万!如果这一负增长率维持十年的话,上海人口将减少250万人,户籍人口将减少近19%(这是简单机械的数学计算,实际情况会更为复杂),我们执行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恐怕要颠倒过来了!

笔者感到了问题的严重!难道《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申办报告》竟会犯这样的错误?笔者赶到上海图书馆的“世博专题阅览室”,找到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译文出版社2002年出版发行的《申办报告》“第三卷 附录”的24-25页,把相关段落的中英文和《东方翻译》杂志上引用的段落作了仔细的对比,才“松”了一口气。《申办报告》中的附录部分中英文都不错,跟在各个数字后面的都是千分比符号“‰”,犯错的是发在杂志上的文章,把所有的千分比符号都打印成了百分比符号“%”,这一来,所有的数字都“放”大了整整十倍!作者在文中谆谆告诫我们,“遇到数字,翻译时要格外小心,因为‘差之毫厘’,往往会‘失之千里’”(据《现代汉语词典》,一般表达方式为“差以毫厘,失之千里”,或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笔者注),诚哉,是也。不过,这里作者的劝导倒成了谚语所云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莫非作者采用的是“黑色幽默”,“以身试法”,用自己的一不小心犯下的、一个不大不小的错误来从反面教导读者和学生?

笔者在前面提到刚阅读到该例原文及英译文时即产生疑问,基点是根据自己头脑里对我国人口问题及人口出生率的模糊知识。众所周知,我国政府在人口增长的巨大压力下,于改革开放之初推出了计划生育政策,提倡一个家庭生一个孩子。笔者记得,当时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就在2%(20‰)左右(因此笔者的瞬间反应即是,怎么计划生育政策推行20年,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模范城市人口出生率反而翻倍增长了?),上海的情况一般低于全国水平。经查阅我国政府公布的相关人口统计数据,1950-1970年代,我国人口出生率基本维持在30‰以上(最高1963年,为43.37‰,最低1979年,为17.82‰。)1980年代基本维持在20‰左右,1990年代逐渐下降至15‰上下,至新世纪的头十年,人口出生率进一步降低,近几年一直维持在12‰左右,计划生育政策的成效是极为巨大的,而上海近几十年在人口出生率方面更是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十年出生率大体维持在5‰~7‰上下。目前引起上海地方政府极大关注的倒是,上海已连续十多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数。与这些数据相比,此文出现的错引、错译实在是太荒唐,太不可思议了!

恕笔者直言,在我国个别翻译研究类刊物上开设的“翻译自学辅导”栏目中,有时提供的翻译文章的参考答案也不时会有部分或大或小的漏洞,或明显不当的翻译、甚至是错译。西谚云,“To err is human”,人犯点错是情有可原的,但是作为从事翻译教学的教师或研究人员一边在教人,一边自己就跟着出错,这或许是理解方面的问题,或许是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或者是缺乏某些方面的基本常识,或者干脆来说,就是在职业道德或“态度”方面出了问题,不知读者以为如何?就笔者本人而言,这是生动形象的一课,是警钟,是教训,愿从此牢牢记取。

猜你喜欢
出生率译文原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No.5 2020年出生率创新低
出生率创新低,都是压力惹的祸吗?
译文摘要
I Like Thinking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考虑钉螺密度依赖出生率的血吸虫病模型的研究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