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独白”到“对话”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策略的转型

2010-04-06 00:45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理论课师生思想

陈 文

(武夷学院 政教部,福建 武夷山 354300)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正进行着深刻的变革。这次课程教学改革与过去的课程建设相比,最大的优点是:它不仅对课程内容作了更新,而且加强了学问性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贴近时代、贴近国情、贴近学生,并不断与时俱进。就是在这场课程文化的变革中,自主、合作、探究、对话等成为本次课程教学的新的教学形态。对话教学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的,而且很快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话教学”对于当前要求大力弘扬主体精神和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来说,无疑具有巨大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一、对“独白式”教学的反思

传统的教学理论把课堂教学的过程仅仅体现为一个认识的过程。知识的传授成为教学的中心,而学生则成为教学的边缘。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和观念。其一是把教学过程看作主要是教师“独白”的过程;其二是把它看作“对话”的过程。前者把教学看做是单向的关系,而后者则把教学看做是双向和互动的过程。

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和形式去适应教育对象,而是相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给人的印象是知识的传播者,靠一张嘴、一本书和一支笔打天下,俨然一个刻板的“传教士”。由此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抵触情绪,甚至极端到教育什么抵触什么的“无条件抗药性”,这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差的主要原因所在。

在“独白”的教学文化中,教师讲、学生听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课堂成了教师“独白”的舞台,师生关系不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而是教授与接受、命令和服从的关系。这种“独白”文化的存在,缩小了学生思维的空间,阻碍了师生积极对话与有效互动,极大地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使原本生机勃勃的学习变成一个被动和令人乏味的过程,使得充满学习动机的大学生变成被动的装知识的容器。一句话,课堂学习被异化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被异化了。这种学习背景下,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活动上的热情日益减退,大量的学生表现为通过表面的学习而没有真正达成课程的基本要求。

“大学的主旋律应是育人,而非制器,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而非制造高档器材。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有精神世界的,何况是高级人才;器是物,物是死呆呆的,再高级的器材,即使是高档的智能机器人也不过是人所赋予的复杂而精巧的功能或程序,都不能越过人所赋予的可能界限这一雷池半步。我们的教育行为失去了人,忘记了人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有精神世界,就失去了世界。”[1]14陶行知先生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2]1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必须以对话为主,确立人的主体地位,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所在。对话教学承认并实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对话恰是一种主体参与行为,对话教学主张并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学生的主体性在对话中得到张扬,学生的创造性也在对话中得到发展。

二、“对话”教学的一般分析

对话与教学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然的联系。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学。正如克林伯格指出的:“在所有的教学之中,进行着最为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识。”[3]210

(一)何谓对话教学

所谓对话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在相互尊重、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在教师引导下,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要特征,借助语言和非语言为中介而进行话语、精神、思想等方面有意义的交流,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中生发的问题,旨在增进主体间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的一种教学形态。[4]9

从广义上看,对话教学应该是以师生的生命发展为目标,以对话精神为原则,合理协调教师、学生及文本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开放性、生成性和创造性为特征,开发师生创造潜能,追求人性化的教学活动过程。因此,我们可以说,对话教学是一种尊重主体性、体现创造性、追求人文性的教学。

课堂教学从“独白”走向“对话”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对话”的教学文化中,师生关系是双向的,教师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发挥着积极的主体性的作用。现代教学理论的研究还表明,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过程,可以概括为三种对话与互动的实践。第一种是学生与客体(客观世界)的对话,学生面对教学内容构建客体的意义;第二种是学生与自己的对话,在这一过程中改造着自己所拥有的意义关系,重建自己的内部经验,进行反思性学习;第三种对话是与他人的对话,因为课堂学习是在师生对话和伙伴对话中实现的。这三种对话实践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为媒介的融合关系。

(二)对话教学的基本特征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是对话教学的第一法则。也是我们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之间是无法进行对话的。因为对话的现代意义不仅是狭隘的语言交谈,而且是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精神和彼此接纳。也就是说,在对话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不存在主客体之分,人人都是对话的参与者,尤其是学生都应当被视为主体而不应被视为客体。但是在非对话教学中,这种民主的、平等的意识是缺位的。教师的话语霸权和问题答案的唯一性,知识的权威性等充斥整个课堂教学。对话教学则不然,它主张开放,主张倾听一切人的声音,反对用一种观点来排斥另一种观点,也不把个人的观点强加于他人的观点之上。在民主平等意识引导下的对话教学,必然会发生师生之间见解和智慧的不断地相遇、碰撞和交融,必然会使教学过程更富有活力、动态性和创新的可能。

交往对话的教学情境。对话教学的特色之处体现在“对话”一词中,通过对话来进行教学,同时也意味着通过对话来培养一种对话意识、对话精神和对话能力,简言之,就是“通过对话、为了对话”。对话不仅体现了教学的本质,也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生存状态,它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的言行统治着课堂,学生只能充当看客和听客的角色。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对话教学解放了学生的嘴,解放了学生的手,解放了学生的大脑,师生之间开始有了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和谐共生的教学生态。课堂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生态系统,其主要构成因素包括学生、教师和环境。重建与学生的和谐共生关系,为学生创造温情融融的空间,在和谐融洽的对话情景中,学生能充分地展现自我,发掘潜能。构建和谐的课堂生态系统,让师生双方摈弃功利,在课堂中互惠互利、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对话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我—他”关系,而是一种“我—你”的关系。在这种对话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和学生都处在自由状态,可以不受框框的束缚,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教学是政治教师生命的一部分,每一个热爱学生和自己生命、生活的教师,都不会轻视作为生命实践组成的课堂教学,从而激起自觉上好每一堂政治课,使每一堂政治课都能得到生命满足的愿望。教师不仅“照亮着别人”,同时,也成就着自我,体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高校思想政治课走向“对话”的教学策略

(一)构建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

对话教学是在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多向互动,尤其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学生主体的主动参与,就不可能有对话教学的顺利开展。为了有效地促进师生对话与互动,首先要以民主、平等、和谐共生为原则,在课堂上构建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进而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在大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营造对话氛围,正是对话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实际运用。教师通过积极营造对话氛围,运用对话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开拓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使学生的创造性及思维活跃性在平等的交流中得到锻炼,使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使学生由被动吸收转化为主动汲取。同时也使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精神和彼此接纳,在融洽的氛围中共同学习和提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学生来说,最好的老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老师而把自己视为朋友的那种老师。”

(二)研究教材,精心创设对话情境

作为信息源的教师,要懂得如何分析处理教材,如何备课,设计课型,选择教学方法。首先,教学前,教师钻研教材,实现与教材的“对话”是实施对话教学的第一步。其次,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体会教材,在对教材再加工时,把自己的阅读思路和阅读行为转化为指导学生的导读思路和行为。再次,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文化水平,设置话题。作为与社会生活与国家的大政方针密切相关的思想政治学科,对话主题的确定主要应源于三个领域:学科课程、社会生活、学生生活。让学生从自身的立场和价值观出发,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对这些命题进行价值判断,围绕主题展开对话。可以在每节课落实对话主题的时候根据不同情况侧重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准备:(1)以重点和难点问题为对话的主题,突出学习重点,突破难点;(2)以热点问题为对话主题,可以以国际国内热点问题作为话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3)以学生经验及当地时事作为话题,教育即生活,挖掘鲜活的教育资源,增强说服力和可信度;(4)以疑点问题作为主题,展开对话,暴露思维过程,作出价值澄清。

(三)有效指导对话过程,合理引领对话展开

教师在尝试实施对话教学后,往往产生困惑:学生讨论不是让原本沉寂的课堂“活”了而是“乱”了;把讲台让给学生,学生不会讲,不仅没有提高教学效果,反而耽搁了进度。因此,为了变争吵式的讨论或辩论成为具有建构性的、合作性的、创造性的对话,教师需要在如何与教材等文本对话、如何与自己对话、如何与他者对话三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指导。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将他们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小组内每个成员、各小组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每个学生既要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又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社会性学习,生生对话为学生创造了相互交往和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习惯。学生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又使每个人都获得了与自己过去相比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要努力克服传统观念的影响,走进学生,主动地、真诚地、全面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给予每个学生平等的话语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时时都在接受时代的挑战,学生有不同于教材的看法很正常,学生的回答与教师预设答案相左也不用急于“纠错”,教师也要学会倾听;即使学生出现认知偏差时,教师也不能简单地“棒喝”。有对话必有不同的声音,对来自学生的不同声音,教师要以包容的心态接受并用智慧来引导,而不是用特权来压制。

(四)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注重师生互动评价

对话教学评价首先就是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多方面对话能力及对话潜能的发展。其次注重人及教学的整体评价。再次,对话教学评价是强调知识、教学及人生意义的评价。所以,在教学评价中,我们要宽容和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因为体验具有个性化,它因人而异,不可代替。一方面,不能简单粗暴地评价学生,而应对学生独有的内心世界多一些尊重和呵护;另一方面,不能机械地采用统一的标准来对待不同的学生,而应理解每一个学生的独特风格与感受并给予充分肯定。在评价中要特别重视师生互动评价。师生互动评价有三个层面的内涵。一是教师对学生或学习小组的学习行为、学习品质、学习效果、合作与创新精神等进行评价。这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推进教学进程的重要手段。评价过程中,我们更应重视对不同学习小组开展学习活动情况的整体评价,从而引导学生注重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引导教师有目的、有计划、讲实效地安排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二是学生之间的评价。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开展互动评价,让同学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共同学习,互为评价,在互动之中深化学习过程,得到共同提高。三是学生对老师和教学内容的评价。这是反馈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践从“独白”走向“对话”,这是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通过教学策略的转型,使教学不再是教师的独白,而是师生双方丰富多彩的对话的过程;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社会性场所;教师不再是孤立的传递者、命令者和表演者,而是课堂教学的引领者和助学者,是学生的楷模和朋友;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生动活泼的学习的主人和动力。通过对话教学,努力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

[参考文献]

[1]扬叔子.是“育人”非“制器”[J].高等教育研究,2001(2).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4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3]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冯砅玲.中学思想政治课堂对话教学实践研究[D]. 南宁: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猜你喜欢
理论课师生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麻辣师生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