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抗震救灾精神教育研究:回顾与展望

2010-04-07 12:30铧,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弘扬精神政治

钟 铧, 孔 燕

(德州学院,山东 德州 253023)



高校抗震救灾精神教育研究:回顾与展望

钟 铧, 孔 燕

(德州学院,山东 德州 253023)

2008年伟大的抗震救灾实践孕育了抗震救灾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重要阵地。已有的众多期刊文章主要探讨了高校抗震救灾精神教育的意义、目标、内容、途径、8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等方面。为了使抗震救灾精神教育研究能够继往开来,改进高校抗震救灾精神教育,进一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利用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一年来关于高校抗震救灾精神教育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与展望。

高校; 抗震救灾精神教育; 回顾与展望

一、前言

2008年初夏的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而抗震救灾伟大实践创造了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抗震救灾精神。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为内涵的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国人民夺取抗震救灾全面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强有力武器,也是凝聚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使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终使中华民族兴旺发达。高校是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重要阵地,抗震救灾伟大实践及其精神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契机与资源,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必须依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因此,高校抓住机遇开展抗震救灾精神教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拟回顾一年来高校抗震救灾精神教育研究的成果,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二、高校抗震救灾精神教育研究回顾

思想政治教育为抗震救灾精神奠定思想基础,弘扬抗震救灾精神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高校抗震救灾精神教育研究的内容也比较丰富,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对80后青年学生思想特点及成长规律的认识

80后青年学生是指改革开放后30年中出生成长的一代人,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和个性特点。他们是改革开放成果的直接受益者、改革开放现实的亲历者和改革开放压力的具体承受者,在具有政治认同感强、理性爱国,善于思考选择、理智务实,性格乐观自信、自立自强,注重团结协作、网络为伴,个性特征鲜明、活力四射等优点的同时,也存在缺乏对重大问题的深层次思考、政治自觉性和坚定性有待加强,缺乏远大理想和无私奉献精神、价值取向多元功利,缺乏人我一致、知行统一的认识和实践、理性进步有限,缺乏生活磨炼和坚强意志品质,对适应社会发展和应对严峻挑战准备不足等一些问题和不足。从抗震救灾来看,80后青年学生“由个体本位走向社会本位,由独自享受走向同甘共苦,由自我中心走向自觉担当"。这一代青年在抗震救灾中的表现是我们长期坚持思想教育的结果,是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反映,也是开放条件下利益观变化得以升华的体现。

2.教育目标

抗震救灾精神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开展抗震救灾精神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深厚的爱国情怀和自强不息的优良品质,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教育学生坚持以人为本,永葆珍惜生命、热爱人民的人文精神;要教育学生坚持团结互助,永葆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协作精神;要教育学生坚持艰苦奋斗,永葆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要教育学生坚持尊重科学,永葆依靠科学、运用科学的科学精神。兰芬提出用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培育军校大学生的顽强意志品质,重在培育学员无坚不摧、攻无不克的钢铁意志,不怕疲劳、不怕牺牲的顽强作风和知难而上、永不言弃的坚韧品格。

3.教育内容

一些党政领导、学者提出了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认为“抗震救灾伟大实践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和宝贵资源”,要“用抗震救灾伟大精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抗震救灾精神教育。综合各家观点,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体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教育(或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坚持改革开放的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或社会主义基础道德教育或公民道德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人为本理念教育,科学精神教育;时代精神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大学生党员的发展与教育工作;生命教育。

4.教育途径

加强抗震救灾精神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课题,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发挥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主途径社会实践等作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抗震救灾精神教育要与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把抗震救灾精神教育列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把抗震救灾精神教育列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要积极运用多种现代传播媒体特别是互联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5.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政治工作预警机制

高校尤其是灾区各大学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相关部门要以抗震救灾为契机,因势利导地利用此次抗震救灾中存在的管理漏洞和疏忽之处,冷静地反思和总结此次地震灾害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不足,并充分借鉴党中央、国务院在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应对机制和积极学习某些院校在此次灾害中所采取的有益经验,有针对性地切实制定出应对诸如地震、洪涝、风暴、“非典”等之类的突发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体系与机制,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运行机制,在突发事件的非常时期,实现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面向学生,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并有效发挥其在突发事件中维护稳定、凝聚力量、社会动员的效能与价值。

6.高校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实践探索

周口师范学院在校园文化方面的实践探索是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宣传、教育力量多元化;从全面提高青年学生的整体素质入手,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层次和水平;校园文化建设突出学校文化特色,注重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精神。该校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经验是在实践中能不断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形势与政策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

当然,抗震救灾精神教育研究的已有文献还包括其他内容,如高校加强抗震救灾精神教育的重要性,陈俐、骆元松提出“加强抗震救灾精神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现实性的客观需要”。

三、高校抗震救灾精神教育研究展望

1.高校抗震救灾精神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

综观一年来关于抗震救灾精神教育的研究,可以发现,学者们研究的内容比较广泛,在8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与成长规律、抗震救灾精神教育的目标、地位作用、内容、途径与方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警机制等方面取得了有较大价值的成果。但是,与弘扬抗震救灾精神这一重大而突出的现实课题相比,目前关于高校抗震救灾精神教育的研究总体上仍呈现出数量少、质量低、层次浅、创新少等特点,在某些内容的研究上仍存有比较大的欠缺,如抗震救灾精神教育的内涵、实质、原则、评价,大学生抗震救灾精神教育与常规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抗震救灾精神教育的比较研究,这些问题很少、甚至没有人研究。抗震救灾精神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可能与学者们尤其是高层次学者对抗震救灾精神教育这一问题的重视不够或偏见有关。抗震救灾精神教育极有拓宽视野、加深研究的必要。

2.高校抗震救灾精神教育研究展望

首先,要开展抗震救灾精神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常规工作关系的研究。抗震救灾已成历史,而抗震救灾精神需要永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负有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历史责任,那么抗震救灾精神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常规工作是什么关系,有必要进行研究,因为如果在理论上不能明确界定二者的关系,那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就会在实践中根据各自的理解来处理二者的关系,使抗震救灾精神教育工作脱离正轨。事实上,尽管有许多人已认识到扎扎实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就是在进行抗震救灾精神教育、传承抗震救灾精神,可是还有一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存在一种认识偏差,即认为“抗震救灾精神教育只是2008年的工作主题,以后就应该进行其他工作了”。纵观已有的高校抗震救灾精神教育方面的文献,学者们似乎认为二者的关系是一个不言自明的问题。因此基于实际工作的要求,学者们应该首先解决二者的关系问题。

其次,了解和借鉴国外抗震救灾精神教育的思路与形式,研究构建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教育工作体系。比较研究是抗震救灾精神教育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属于多地震灾害的国家,这些国家拥有丰厚的抗震救灾精神及其教育资源,抗震救灾精神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有助于我国高校改进抗震救灾精神教育。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国外抗震救灾精神教育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有利于扬长避短,提高我国高校抗震救灾精神教育的效果。然而对于国外抗震救灾精神教育的研究,目前还是没有见到,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最后,要加强高校抗震救灾精神教育行动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行动研究是“为了行动”、“通过行动”、“对行动”的研究,它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教育研究结合起来,是最适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素养的研究模式。开展抗震救灾精神教育行动研究弘扬抗震救灾精神这一时代主题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必然要求。浏览已有的高校抗震救灾精神教育文献,很遗憾只有一篇是关于高校抗震救灾精神教育行动研究的。我们期盼着在抗震救灾精神教育工作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抱着对工作负责的态度,将“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行动研究路线无限循环下去。

[1]罗姗,郑永廷.抗震救灾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08,(10).

[2]胡树祥,杨直凡.对80后青年学生的再认识和有效引导[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1).

[3]田建国.如何看待和培养80后一代——从抗震救灾青年一代表现谈起[J].当代教育科学,2008,(21).

[4]黄蓉生.抗震救灾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J].高校理论战线,2008,(9).

[5]杨河.发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高校理论战线,2008,(9).

[6]兰芬.用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培育军校大学生的顽强意志品质[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10).

[7]李卫红.用抗震救灾伟大精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高校理论战线,2008,(8).

[8]金鑫,张耀灿.充分利用抗震救灾的精神资源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08,(7).

[9]朱健梅.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深化拓展民族精神教育[J].高校理论战线,2008,(8).

[10]张奎勤,王素平.从抗震救灾看8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科教纵横,2008,(8).

[11]骆郁廷.抗震救灾中的价值震荡及其启示[J].高校理论战线,2008,(8).

[12]李飞.弘扬和传承抗震救灾精神全力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传承,2009,(4).

[13]康厚德.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契机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思想[J].政治教育研究,2008,(4).

[14]李正军,文春风.高校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德育价值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2).

[15]陈俐,骆元松.高校要加强抗震救灾精神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6).

[16]姚轶琳.在大学生中弘扬抗震救灾精神[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6).

[17]孙体楠.试论抗震救灾精神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以周口师范学院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举措和实践为例[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9,(1).

(责任编辑 陈 蕊)

2009-11-26

钟铧(1966-),男,山东临邑人,副教授,管理学硕士,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641

A

1008-469X(2010)01-0088-03

注:本文为德州市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抗震救灾伟大民族精神与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批准号:08YD015)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弘扬精神政治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