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12例行封堵术的护理

2010-04-07 19:10范翠君
护理与康复 2010年1期
关键词:房间隔室间隔心动图

范翠君

(奉化市人民医院,浙江 奉化 315500)

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在胚胎及胎儿发育过程中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引起心脏及血管的各种畸形,其中最常见的是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随着医学微创技术的发展,部分先天性心脏病已实施介入治疗,封堵术是在局麻下行股动脉、股静脉穿刺置管,经导管将封堵器送入心脏内行缺损(缺口)堵塞,具有无需体外循环、操作简单、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少、可很快恢复正常生活等优点。2007年5月至2008年9月,本院心胸外科对1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封堵术,效果较好,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10~36岁,平均22岁;房间隔缺损(Ⅱ孔型)5例,室间隔缺损4例,动脉导管未闭3例;术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房间隔缺损直径1.0cm 3例、1.2cm 2例,室间隔缺损直径0.5~0.7cm 2例、1.0cm 2例,动脉导管未闭3例均为管状型,直径在0.5~0.7cm。心电图示心电轴左偏4例、右偏5例、不偏3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5例。

1.2 结果 12例封堵术操作时间40~60min,术后5~7 d出院。术后3月,超声心动图复查显示封堵器位置良好、各房室大小正常、无封堵部位残余分流。

2 护 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检查评估 作胸部X线摄片、心电图、彩色超声心动图、血型、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乙肝三系、HIV等检查。评估患者心率、心律、心脏杂音部位及性质、四肢血压、血氧饱和度、足背动脉及股动脉的搏动、体温等,为选择封堵术的时间和观察术后病情提供依据。

2.1.2 术前准备 术前1 d,双侧腹股沟部位备皮,做青霉素、碘过敏试验,术前晚8时起禁食、禁水;术前30min肌内注射地西泮针10 mg,嘱患者进入心导管室前排尿;由于术前禁食可引起电解质改变,钾低时可产生心律失常,因此,建立静脉通道,进入导管室后静脉滴注10%葡萄糖500ml+10%氯化钾10ml。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患者回病房监护室(ICU)后,遵医嘱予10%葡萄糖500ml+10%氯化钾10ml静脉滴注,防止低血糖、低血钾发生;每30min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心电图1次,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24 h可停止监测;观察有无造影剂副反应,对有恶心、头晕等不适症状患者给予非那根、地塞米松治疗,并适当增加补液量。

2.2.2 穿刺部位护理 由于封堵术是经腹股沟处的股动脉、股静脉穿刺,用导管鞘及导管插入,容易造成穿刺部位动、静脉的损伤,且术中应用肝素,如果术后护理不当,可造成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肿。封堵术后绝对卧床休息24 h,3 d后可下床活动;穿刺侧下肢制动5~6 h,并用长胶布加沙袋加压固定;严密观察肢体温度、颜色、感觉及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注意穿刺部位敷料有无渗血。本组穿刺部位无血肿及感染发生。

2.2.3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2.3.1 心律失常 封堵器介入治疗属创伤性心内操作,往往有心电图改变,如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心动过速、心房传导阻滞、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主要原因为操作过程中导管损伤心内膜而影响传导系统所致,有时可能为封堵器过大、移位而影响传导系统,多为一过性。术后持续心电监护,监测心律、心率,如出现心律失常,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地塞米松及利多卡因等处理[1]。本组10例在封堵术中见房性早搏及室性早搏,其中2例室性早搏每分钟10次,给予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后早搏消失。

2.2.3.2 感染性心内膜炎 因导管进入心脏内可损伤心内膜及增加细菌侵入可能性,因此封堵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5 d;注意体温变化,3 d内有体温升高 ,常为反应性 ,多为37.5 ~38°C,一般不需处理,术后5~6 d出现高热,立即做血培养、血常规检查,如血白细胞>15×109/L,应考虑心内感染可能,遵医嘱更改抗生素,严密观察[2]。本组无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

2.2.3.3 残余分流 主要由于封堵器大小与缺损大小不相配,或封堵器部分移位引起残余分流[3]。如果是少量分流,一般2~3月后可随着封堵器的血栓形成而消失;如分流量大则可出现机械性溶血及心脏杂音,立即做超声心动图检查及肉眼观察小便颜色,同时送尿常规检查每天2次,病情加重则立即手术治疗。本组无残余分流发生。

2.3 出院指导 出院后休息0.5~1月,以卧床为主;术后3月内,不参加剧烈体育活动及重体力劳动;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3~4月,服药期间定期复查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术后每1~2月复查胸片,连续3次,3月后复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了解封堵器位置、心功能情况及有无残余分流。

3 小 结

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可采用封堵术堵塞缺损口和未闭动脉导管。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检查评估、皮肤准备及药物过敏试验;术后做好一般护理、穿刺局部护理,加强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可提高封堵术的成功率。

[1]程莉芬,陈丽华.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术中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5,4(5):274-275.

[2]周伟琴,汪方东.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5,4(1):42-43.

[3]胡海波,蒋世良.房间隔缺损介入性治疗的现状与发展[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7):442-444.

猜你喜欢
房间隔室间隔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诊断Fabry病1例
超声心动图在可降解房间隔封堵器治疗卵圆孔未闭术中的应用价值
王新房:中国超声心动图之父
房间隔缺损家系致病基因筛查分析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成功救治1例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不同术式的疗效分析
四种方法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比较
早孕期超声心动图在胎儿严重先心病中的应用
超声心动图诊断Loffler心内膜炎1例
可调弯鞘经颈内静脉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