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院内转送的风险分析及安全管理

2010-04-07 19:10孙新华
护理与康复 2010年1期
关键词:呼吸科危重预见性

孙新华

(嘉兴市第一医院,浙江嘉兴 314000)

危重患者院内转送的风险分析及安全管理

孙新华

(嘉兴市第一医院,浙江嘉兴 314000)

总结危重患者院内转送途中发生意外的原因,提出相应安全管理的对策。发生意外的主要原因为对患者病情评估不全面、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无预见性、护送人员抢救能力差、抢救物品准备不齐全等。安全管理对策:强化护士风险意识,提高护士的应急能力,重视转送前的安全评估,规定护送护士资质,完善危重患者转送中的设备配置,制定危重患者交接核查表,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危重患者;院内转送;意外原因;安全管理

危重患者是指病情严重、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患者[1]。危重患者病情复杂,加之转送途中抢救条件有限,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安全。2007年6月至2007年12月,本院对453例危重患者实施院内转送,途中发生重大危险3例,现将危重患者转送途中发生意外的原因及防范措施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53例,男248例,女205例;年龄2~89岁,平均年龄63.8岁;基础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90例,神经系统疾病85例,呼吸系统疾病83例,严重外伤56例,其他疾病139例。转送途中发生意外3例,慢性支气管炎伴呼吸衰竭1例,由急诊科送往呼吸科途中发生痰液窒息,发生意外地点离呼吸科较近,迅速将患者安置于抢救室,经吸痰、简易呼吸囊人工呼吸、气管插管后转送ICU继续抢救;上消化道出血1例,由急诊科转送至消化科,接班护士发现患者呼之不应,脉搏、血压测不出,立即心肺复苏,经吸氧、扩容、止血、升压治疗后患者血压回升、意识恢复;心肌病1例,由呼吸科转送心内科途中,在电梯内发生心搏、呼吸骤停,立即行心肺复苏后送心内科抢救。

2 意外原因分析

2.1 转送前病情评估不全面 转送前未能对患者病情作全面的评估,包括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出血量、用药情况、静脉通路、途中可能出现的潜在性安全隐患等。由于对本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出血量估计不正确,转送前未建立2条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转送至病房后出现脉搏、血压测不到。

2.2 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预见性不足 对转送途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未能正确分析评估,对患者的承运能力估计过高,因此转送工具、备用药物、抢救仪器设备、护送人员等未作充分的准备。本例慢性支气管炎伴呼吸衰竭患者转送前存在呼吸困难、氧饱和度降低,患者在没有气管插管的情况下送往呼吸科,导致途中发生痰液窒息。

2.3 护送人员抢救能力差 低年资护士工作经验不足,病情变化的观察及应急能力差,缺少预见性思维;因科室人力不足,护送人员常由实习护士承担,一旦在转送途中出现紧急情况,无法应对。本例心肌病患者由呼吸科转往心内科,指派实习护士护送,未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4 抢救物品准备不齐全 目前院内转送一般都选择氧气袋供氧,氧气袋供氧时氧流量不正确,难以满足严重低氧患者的需要。本文发生意外的慢性支气管炎伴呼吸衰竭和心肌病患者均采用氧气袋供氧,且没有携带简易呼吸囊等抢救设备。

2.5 其他方面 转送工具选择不合理、相关科室未能联系妥当等,均可带来无法估计的隐患。本例心肌病患者用轮椅护送,运送时电梯没有专梯专用。

3 安全管理

3.1 强化风险意识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明确护士在危重患者护送中的责任和义务,防范由于法制观念不强造成的护理风险事件;每半年组织1次护理风险培训,分析危重患者转送中存在的隐患,使全院护士认识到转送中的不安全因素,主动规避,强化风险意识。

3.2 提高护士的应急能力 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小组人员根据本院实际工作情况,制定转送制度和流程,完善转送途中急救措施;设计多种模拟转送意外场景,对求援方式、现场急救措施、就近选择继续抢救的地点等进行模拟训练;强化急救技能的训练,如心肺复苏、简易呼吸囊的使用、除颤、吸痰、吸氧等;护理部每季度到科室检查抽考,了解护士对转送流程的掌握程度和紧急应对能力,保证工作流程的落实。

3.3 重视转送前患者病情评估及准备 正确的综合评估病情是安全转送的基础[2],评估内容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用药情况、呼吸道是否通畅、血氧饱和度、有无影响呼吸及心搏的潜在因素、各类管道固定情况、途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等,着重评估呼吸、循环系统的稳定性,预见性掌握可能出现的并发症[3]。根据评估结果选择转送工具和途中供氧方式,准备备用药物和急救仪器,确定护送人员,充分准备和预处理,掌握转送时机;对于途中高风险患者,进行提前预处理,如气管插管、建立2条静脉通路、预先使用药物等;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取得家属的理解与支持,必要时签字以规避风险。

3.4 规定护送护士资质 护理部规定危重患者的护送必须由责任护士或责任组长承担,途中严密观察,如有意外情况就近进入抢救流程。

3.5 完善转送患者的设备配置 要求各护理单元配备便携式氧气瓶,保证转送途中氧气的供应;住院患者转送时,为避免多次搬动,使用病床转送;转送前,联系接受科室,简单介绍病情,以便准备床位及抢救物品;及时联系电梯,并专梯专用。3.6 制定危重患者交接核查表 根据以上内容和危重患者转送(外出检查)流程,本院设计制定了危重患者交接核查表,将转送前评估内容以表格的形式记录,简明扼要。转送之前评估的内容必须有主管医生和护送科室护士双人签名确认,接收科室护士评估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及对静脉通路、管道等的核查进行记录和签名,核查表放入病历留档。

4 小 结

3例危重患者院内转送发生意外,主要原因是病情评估不全面、对可能出现风险预见性不足、护送人员抢救能力差、抢救物品准备不到位等。为此,必须加强安全管理,更新危重患者院内转送的观念,保持高度的风险意识[4];建立完善的转送制度和流程,降低风险的发生率;对护士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规定护送护士资质,提高护士的应急抢救能力;制定危重患者交接核查表,以确保转送前的综合全面评估;掌握转送时机,确保治疗及护理的安全。

[1]崔焱.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59.

[2]李绮慈.院内病人转送的安全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3,4 (10):36-37.

[3]赵佳,徐彩娟.ICU持续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外出检查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8,7(3):179-180.

[4]方方.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23(9):22-23.

R197.323

C

1671-9875(2010)01-0067-02

孙新华(1969-),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2009-02-04

猜你喜欢
呼吸科危重预见性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CBL教学模式在提高呼吸科教学质量中的应用探索
风雨中逆行的抗“疫”巾帼战士——记呼吸科副主任张磊
呼吸科与消化科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认识的异同点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147例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临床分析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