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林业产业在河南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2010-04-08 16:11卓卫华
河南林业科技 2010年1期
关键词:林产品全省林业

卓卫华



论林业产业在河南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卓卫华

(河南省林业产业发展中心,郑州 450003)

林业既是一项以生态建设与保护为主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又是一项向社会提供多种物质、生态和文化产品的基础性产业,肩负着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与保障林产品供给的双重使命。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根本基础是林业用地以及农林复合经营条件下的非林业用地,其主力军是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民。林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林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决定了林业发展与农民利益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不少山区和沙区县林业及与林业相关产业的生产总值已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20%以上,部分乡村农民收入的60%以上来源于林果业。可以说,在广大农村特别是山(沙)区,兴农富民,希望在山,潜力在林。

林业;产业;新农村建设;作用

在近年来的林业实践中,紧紧围绕“调整农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加快了林业生态建设步伐,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1 林业产业发展现状

1.1 林纸一体化项目进展顺利

列入全省重点规划的焦作、濮阳、新乡、南阳、信阳等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总体进展顺利。焦作瑞丰、濮阳龙丰和新乡新亚集团制浆工程先后正式投产,龙丰、新亚纸机项目也相继生产,龙丰纸业年产25万t高档印刷纸装置自去年12月投产至2009年9月已生产合格纸品17.41万t。其中濮阳龙丰于2006年9月获国家发改委核准,并进入全国首批启动的13个林纸项目名录。南阳、信阳两市与印尼金光集团合作,已营造企业自有原料林2万hm2,先期在信阳启动了年产6万m3的建筑模板项目并已投产。南阳、信阳、三门峡3市年总产50万t杨木化机浆项目正在积极申报之中。

1.2 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发展迅猛

截至目前,全省共营造各类工业原料林51.4万hm2,总蓄积达3 410万m3,其中企业自有工业原料林8万hm2。

1.3 林产品加工业初具规模

全省现有人造板、木制品等加工企业1.4万多家,编织加工企业 200 余家,年加工木材400万m3,其中年产人造板260万m3、家具90万套、编织品4 000万件;全省现有经济林产品加工企业140余家,果品加工生产线30余条,年加工经济林产品52万t,年贮藏能力62万t。实施林产品品牌战略,相继推出了“河南省林产品十大品牌”、“河南省林产品知名品牌”,有100多种林产品在全国畅销。新郑奥星实业有限公司研发的新郑枣片、红枣粉等十大系列200多个品种,其中8种产品拥有自主专利,3个被认定为河南省高新技术产品,8类产品相继通过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资格认证。宛西制药、羚锐制药等森林药材加工企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支柱产业。截止2008年底,全省年产值1亿以上的林业企业26家,其年产值约占全省2008年林业产值的21.13%。其中年产值2亿以上的14家,5亿以上的4家(10亿以上的1家)。

1.4 经济林和种苗花卉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目前,全省经济林面积已发展到87.7万hm2,全省林业生产育苗、花卉和园林绿化育苗面积已发展到近10万hm2,其中每年林业育苗产苗16亿株,花卉和园林绿化苗木生产可提供苗木32亿株。年产鲜切花2.35亿枝,盆栽花1.88亿盆。各类经济林产品总产量达到714万t,森林食品13万t,林业中药材9万t。以黄连木、油桐等为主的生物质能源林达25.9万hm2,产量13.4万t。

1.5 森林生态旅游体系基本形成

全省共有国家级森林公园30处、省级森林公园67处、森林旅游景区102处,经营面积24.7万hm2。全年森林旅游接待人数已达2 170万人次,森林旅游及服务实现产值20.6亿元。初步建立了以国家森林公园为龙头,省级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区为骨干的森林生态旅游体系。

1.6 林产品市场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

2008年全省林产品市场已达880个,初步形成我省林产品流通网络。2006年成立了河南省活立木交易市场,完成交易面积0.22万hm2,交易额达1.02亿元。

1.7 全省林下经济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各地充分利用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迅速增加的有林地面积,因地制宜地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探索林菌、林禽、林畜、林菜、林药、林草、林蝉等复合经营模式,形成了近期有利、长期得林、远近结合、林农牧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林下经济发展规模已达17.5万hm2,年产值达103亿元。2008年,濮阳市共发展林下经济0.67万hm2,创收4亿元,为农民增收1.5亿元。到今年8月底,全市发展林下经济0.73万hm2,实现产值5亿元,为农民增收2.46亿元。通过发展林下经济,促使农村农林牧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同时还带动加工、运输、物流、信息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1.8 科技兴林成效显著

“十五”以来,全省推广应用速生丰产林培育、经济林产品贮藏加工、人造板生产等新成果、新技术100多项,引进推广林木良种405个,选育新品种189个,初步形成河南省速丰林培育技术体系。科技在我省林业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40%,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48%。

红军的西北长征,无疑是一场战略撤退,但在斯诺看来,不能说是溃退,因为当红军到达目的地时,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即使在长征途中,成千上万的人牺牲,可红军的士气和意志却始终团结在一起。

2 林业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林业既是一项以生态建设与保护为主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又是一项向社会提供多种物质、生态和文化产品的基础性产业,肩负着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与保障林产品供给的双重使命。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根本基础是林业用地以及农林复合经营条件下的非林业用地。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是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民。林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林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决定了林业发展与农民利益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

首先,我省林业用地权属的主体为农村集体所有,林业用地和林木资源是农民的重要生产资料之一。我省现有林业用地504.9万hm2,其中,集体所有444.8万hm2,占94.6%。全省现有乡村人口6 631万,人均林业用地面积达667 m2以上,山区和丘陵区乡村人口人均占有的林业用地更多。充分利用好集体所有的林业用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对于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意义十分重大。

其次,我省自然条件适应多种速生树种生长,发展速丰林的经济效益十分明显。我省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境内各类地貌齐全,生态类型多样,物种资源丰富,光热水土资源充足,适宜多种林木生长,发展林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省是杨树、泡桐、楸树等优质速生树种的最佳适生区。杨树速生丰产林每公顷林木蓄积年生长量可达22.5 m3以上、新增产值1 000元以上,如果实行林农牧复合经营,经济效益远高于单纯的种植农作物等。

第三,林业是劳动力密集行业,大力发展林业便于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和安置。林业自身属性决定了林业产业属于劳动力密集行业。我省农村人口众多,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而林业产业则为此提供了机会。

3 发展林业产业是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

《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指出:“大力发展林业,既是改善生态状况、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战略举措,也是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又是绿化美化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客观要求。”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面前,我们要进一步认清林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作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展林业产业将加快农村生产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其中林业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位置。一是林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是林业的主要力量,农村是林业的主要生产场所。通过发展林业,充分开发利用林地资源,可以拓展农村经济发展的内涵和空间。二是发展林业产业特别是在广大平原地区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可以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农业稳产高产。森林具有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功能,在优化农业生产环境等方面发挥着独特效能。实践证明,我省广大平原农区通过建立点、片、网、带相结合的农田综合防护林体系,明显减轻了风沙、干热风等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提高了粮食产量,实现了林茂粮丰。如许昌县的“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水相连”,成为标准的田园风光。三是发展林业产业有利于保证粮食安全。通过大力发展木本粮油、果品、菌类、山野菜等各种替代粮食,可以丰富人们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减轻基本农产品的生产压力。

发展林业产业是实现农村生活宽裕的有效途径。农民增收是农村生活宽裕的前提条件。林业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一是资源丰富。我省发展林业有着广阔的林地、巨大的市场、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物种等资源条件。二是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日益凸显。果品、木本粮油、用材林培育和木材加工等传统产业和生态旅游、森林食品、苗木花卉、药材、木浆造纸等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已成为拉动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三是林业产业直接增加农民收入。以种植杨树速丰林为例,目前全省共种植各类速生杨树11.5亿株,按每株每年增值10元计算,全省每年此项增加收入115亿元,加上育苗和劳务收入,全省农民人均增收170元。淮滨县杨树育苗、杨木销售平均每年收益达6.5亿元,全县人均收入1 000元,占2008年淮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9.8%。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起到了重要作用。

4 林业产业在农村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4.1 自然条件优越

我省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地区,生态类型丰富,物种资源多样,适宜多种速生用材树种和名特优经济树种生长,也是不少树种的优良种源区。特别是辽阔的黄淮海平原地区,不但是我国杨树、泡桐等优质速生树种的宜生区域,也是国家规划的重点速生丰产林基地之一,加快林业发展具有很好的自然条件。

4.2 林地资源丰富

我省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44.3%。全省林业用地达502万hm2,其中有林地面积336.6万hm2,仅占林业用地的67.05%,全省还有近68.67万hm2疏林地和灌木林地可改造为有林地,还有近53万hm2沙化土地可改良利用。此外,在现有林分中还有大面积的低产低效林可以通过改造提高生产力,林业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很大。

4.3 产业特色优势

我省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用材林、经济林培育和种苗花卉等林业产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吸纳数量巨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带动农民直接增收。同时,由于这些产业投资少、见效快,不仅对资源环境没有负面影响,而且能改善环境、培育资源,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容易形成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4.4 林产品市场前景好

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将是短缺产品;当前经济发展面临能源“瓶颈”,为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提供了异军突起的舞台;林业特色产品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绿色天然特性,符合消费市场发展需求,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

5 林业产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5.1 对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

林业产业发展对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农民直接参与林业产业的开发经营服务以及林业产业为农民提供就业。2008年我省林业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总额为407亿元,预计到2010年可达到500亿元。对产业的贡献依次为:第1产业占66.58%,第2产业占30.47%,第3产业占2.95%。

2008年全省林业第1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数量为271亿元,预计到2010年可达到328亿元。其中经济林培育占43.35%,用材林培育占33.81%,花卉苗木业占13.02%,林木育苗占7.51%,森林蔬菜培育占1.83% ,野生动物繁殖利用占0.42%,林木种子采集0.06%。

第2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数量为124亿元,预计到2010年可达到137亿元。其中林产品加工占78.09%,木材采运占14.43 %,林产品储运保鲜占7.48% 。

第3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数量为12亿元,预计到2010年可达到20亿元。其中技术信息服务占49.28%,森林旅游占35.75 %,林产品市场占12.91%,森林文化产业(动物表演等)占2.06%。

5.2 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的作用

通过对我省林业3类产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情况的调查,2008年全省林业产业为农村提供的就业岗位数274万个,预计到2010年可达到304万个,其中第1产业占57.30%,第2产业占38.32%,第3产业占4.38%。

2008年全省林业第1产业为农村提供的就业岗位数为157万个,预计到2010年可达到167万个。其中经济林培育占62.82%,花卉苗木业占17.67%,用材林培育占9.91%,林木育苗占8.24%,森林蔬菜培育占0.80%,野生动物繁殖利用占0.36%,林木种子采集0.20%。

第2产业为农村提供的就业岗位数为105万个,预计到2010年可达到117万个。其中林产品加工占74.30%,木材采运占16.10 %,林产品储运保鲜占9.60%。

第3产业为农村提供的就业岗位数为12万个,预计到2010年可达到20万个。其中技术信息服务占49.39%,森林旅游业占31.65%,林产品市场占17.14%,森林文化产业(动物表演等)占1.82%。

5.3 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方面的作用

目前,全省现有51.4万hm2速生丰产林,占全省林分总面积的15.27%;在豫北黄河故道沙区、黄河滩区、豫南淮河两岸滩区,由于长期荒芜和垦沙种田,风沙危害较重,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生态环境恶性循环。在这些地方营造杨树速丰林基地后,可固沙保水、减少风沙危害,对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和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道路两侧营造的速生丰产林总长度达10万km,对通道绿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村镇周围营造的速生丰产林,使全省所有村镇全部达到30%的绿化水平。形成了林中有村,村中有林的独特景观,对美化家园贡献巨大。

6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林业产业的发展方向

林业产业作为农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将强力实施产业兴村富民工程,力争使每1个村都能选择有适合自身发展的林业产业项目,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随着全省林业生态省建设的实施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林业产业工作面临着更加艰巨的任务和更加重要的责任。按照全省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到2012年全省林业总产值达到760亿元。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林业产业工作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大力发展名特优经济林、种苗花卉、竹藤柳编、林板林纸、木材加工、森林绿色食品、珍贵植物和药材培植、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生态旅游(包括绿色庄园、农家乐、采摘节等)等产业。二是积极推进林业产业化经营,促进林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林业产业。三是积极推进以林产品生产和营销专业户为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林业产品协会,提高林业的组织化程度,使合作组织成为林业产业化经营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四是提高林业产业管理水平,加快林业标准化建设,健全林业技术推广、林产品市场、林产品质量安全和野生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五是加快林业国际化、知识化和信息化建设,提高我省林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

2010-01-07

F326

B

1003-2630(2010)01-0056-03

(责任编辑:王文彬)

猜你喜欢
林产品全省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直播带货 全省第一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land produces
2018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表
全省齐心协力共打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
中国负责任林产品贸易与投资联盟在上海正式成立
绿奥诺林产品贸易研讨会在京召开
中国负责任林产品贸易与投资联盟在上海正式成立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