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世界第二并非现代化水平世界第二

2010-04-10 01:22冯昭奎
共产党员(辽宁) 2010年17期
关键词:名次工业化人口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GDP在世界排名上逐年超过加拿大、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升至世界第三,并预计于2010年底超过日本升至世界第二,把美国以外的发达国家都抛在了身后。这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觉:中国是不是已步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

然而,作为拥有13亿多人口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经济总量超过人口只有几千万的发达国家(例如德国的人口仅为中国的6.2%)、进而即将超过人口仅为中国的9.5%的日本,并不能说明中国经济已经很发达了。因为从人均GDP来看,2009年中国人均GDP排世界第100位,不仅远远落后于排名第17位的日本,还落后于不少发展中国家。例如,2008年中国的人均GDP仅为巴西的约1/2.6。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1990年人文发展报告》中提出以人类发展指数(HDI)来衡量各成员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作为一个比GDP更全面、更科学的指标(主要由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人均GDP这3个指标构成),从2007年起,HDI被联合国作为划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个最重要标准。根据2007年HDI统计(2009年公布),被列入排名的182个国家的发展水平被分为4个档次:第1至38名是发达国家,其人类发展指数被列为“很高级”;第39名以后的所有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其HDI被分别列为“高级”(第39至 83名)、“中级”(第 84至 158名)、“低级”(第 159至 182名)三档。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在182个国家中名列第92位,在发展中国家中也仅位居“中级”档。顺便值得提到的是,当今世界第一、第二经济大国美国和日本的人类发展指数分别名列第13位和第10位,这说明人类发展指数的名次与GDP总量的名次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发达国家又被称为“工业发达国家”。这意味着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发达”,主要是因为它们较早地实现了工业化。然而,今日中国仍处在工业化的路途中,这应该是中国之仍为发展中国家的最基本依据。而一个国家是否已经实现了工业化,更要看其工业发展的“质的方面”。

如今,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是:在“量的方面”突飞猛进,而在“质的方面”却进步不大,中国许多基础原材料以及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高性能材料、核心部件和重大装备严重依赖于进口,关键技术受制于人,“中国制造”总体水平处在国际产业链的低端;中国的工业化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出“国际行为”的态势,来自日本等地的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形成强大制造能力,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中低端的高新技术产品;中国工业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过度消耗资源和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07年中国单位GDP能耗为0.82吨标准油/千美元,是日本0.10吨标准油/千美元的8倍多。

所以,中国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在GDP总量上虽然即将成为世界第二,但要取代日本成为现代化水平世界第二,依然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名次工业化人口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排名次
前工业化的市场和市场行为:考古学视角
把所有名次都考上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工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