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战略研究*

2010-04-11 11:21晁国立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0年4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图书馆服务

晁国立

(河南大学图书馆,河南 开封 475001)

1 校园文化的概念

校园文化是指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并遵循的教育目标、办学方针、校园精神、行为规范和校风校貌的总称,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学术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风、学风为导引,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所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既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传统习惯、行为规范、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

2 高校图书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

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文献信息中心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时刻履行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它能突破学校其他部门受时间、场地和教育手段及方法的局限,根据读者的现实情况和实际需要开展全方位、针对性、灵活性服务,充分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教育的多种特点。

2.1 开放性

传统的图书馆严格限制了读者利用文献资料的时间和空间,文献资料利用很不充分,影响了教育职能的发挥。随着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现代图书馆改变了过去封闭或半封闭的管理模式,改变了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突出以人为本的新型服务理念。现代图书馆的设计基本采用流行的大开放、大开间的建筑格局,实行全开放的藏、借、阅一体化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为读者创造自由开放、宽敞明亮、优雅舒适的阅读环境,积极为读者举办学术活动及文化沙龙提供方便条件。

2.2 自主性

现代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培养学生自觉的信息意识和对知识的选择、吸收和综合利用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高校图书馆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多种媒介,读者可以根据自已的兴趣及发展需要选择图书馆的任何信息资源。这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或是在社会热点问题的吸引下,凭兴趣利用图书馆自主地选书读书,自觉地参与图书馆组织的读书交流会、专题讨论会、学术报告会等。大学生在图书馆的学习具有自觉性、自主性和可选择性,这种学习既没有束缚,也没有压力。他们通过图书馆在自由、自主的氛围中获取和评价知识,不仅能够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动态,而且又可以了解相关学科的发展,从而使他们的知识不断扩展和更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消极接受为主动发现,这就突破了传统的对于课堂教学的依赖,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3 灵活性

图书馆不局限于单凭语言说教进行知识传授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简单形式,它凭借着排列有序的书刊文献、恪尽职守的图书馆员、舒适幽雅的学习环境、还有墙壁上悬挂的名人肖像和内涵精深的名言警句,使读者每次进馆都能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给人一种庄严、肃静、优雅、舒适的感觉,强烈的“磁场效应”每天都吸引着读者,使他们从心底里滋生对图书馆的良好印象,从而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和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学习效率,因而成为师生们获取信息的最佳场所。图书馆从基本的业务工作到深层次信息开发,从简单的借阅服务到定题跟踪服务,从一般的语言交流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无一不对读者起着潜移默化的精神激励作用。

2.4 广泛性

图书馆中不同介质的信息资源向所有读者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已的兴趣及发展需要选择图书馆的任何信息资源,享受“知识超市”一样的服务。数字图书馆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学习的便利条件,读者在学校任何终端上都可以获取图书馆的电子文献,使信息资源的利用达到了多元化、立体化和实时性,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因而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向无限制性、开放性方向发展。图书馆的网上虚拟咨询台和FAQ(常见问题解答),为广大读者提供了超越时空的参考服务。图书馆教育的广泛性克服了课堂教学闭塞、单向传输书本知识的局限,能向不同系别、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服务。

3 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3.1 教育导向作用

高校图书馆是培养和塑造大学生高尚品质和美好心灵的特殊课堂,完全能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获取知识能力的导向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导向等工作。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图书馆要经常引导大学生获取有用的知识和方法,提高读者收集、分析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读者了解历史、认识国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努力形成对崇高理想人格的追求,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和良好校园精神文化氛围的形成,积极创建高品位的校园文化。

3.2 传承创新作用

图书馆具备对学生进行综合文化教育的整体功能,它所蕴涵的浩瀚知识能提供给学生全方位的学习内容,满足不同程度、不同专业、不同类型读者各方面的信息需求。大学生在接受课堂教育后,既可以到图书馆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爱好,研读各种文献资料开拓知识视野,启迪多种思绪,引发不同的争鸣和观点,创造出更新更多的观点和知识。图书馆现代化的网络环境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动机,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3.3 潜移默化作用

图书馆的阅读活动和其他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更多的是一种思想影响的熏陶过程,它对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影响细致入微却又集腋成裘,虽为涓涓细流却又滴水穿石。图书馆对学生的影响充满延续性和拓展性,它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科学知识和技术,还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求实态度,这种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渗透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刻苦、踏实、严谨的学风,有助于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从而提高他们的修养。

3.4 引领示范作用

图书馆的示范作用主要体现在馆员为读者服务时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态度上。图书馆员每天同读者接触,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工作态度、服务意识、工作作风、管理能力及业务水平乃至言行举止都会使学生受到无形的影响。图书馆员做到谈吐举止文明,服务热情周到,融服务育人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让大学生在接受知识服务的过程中直接感受图书馆员良好的业务素质、诚恳的服务态度、无私的敬业奉献精神,所有这些必将无声细雨般滋润着读者的心灵,对大学生规范行为举止、养成文明习惯、提高文化修养具有深刻影响。

4 高校图书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4.1 加强信息资源建设,保障精神产品质量

丰富的信息资源可以激发人们强烈的求知欲望,高校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中不仅要围绕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学科发展增加书刊的品种和数量,还要针对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适当引进普遍受读者欢迎的知识性图书,如世界文学名著、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经典著作等。除纸质文献外,还要注意收集录音带、录像带、光盘和数据库等形式的文献载体,选择与开发利用有价值的网络虚拟信息资源,不断完善馆藏结构,保持信息载体的多样化,合理构建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和网络资源相结合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充分满足读者的广泛需求。在文献采购方面,河南大学图书馆十分注重倾听广大读者的意见,经常将全国书市收集到的书目订单集中向读者开放、陈展,利用校园网、发送宣传单、张贴选书海报等方式邀请广大师生直接参与选书活动,实现采购图书与广大读者“零距离”接触,为提高馆藏质量开辟一个新的途径。这种做法曾在全国引起积极反响,《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大学图书馆学报》、新华网、新浪网等相继以“采购什么书,师生说了算”为题予以报道,对高校图书馆购书贴近读者的做法表示赞同。

4.2 开展导读服务,进行读者培训

高校学生约60%的大学生活是在阅读中度过的,而绝大部分的阅读又是在图书馆完成的。由此看来,图书馆的服务不仅仅体现在向读者提供文献信息,还应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读者的学习能力,努力避免学生在阅读心理上的盲从现象,希望有更多的同学多读书、读好书。多年来,我们馆在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上不断创新,把书刊导读作为读者服务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积极探索导读新路,当好知识宝库领航人,经常为读者举办“书海导航”和“期刊文献检索利用”等专题讲座。我们馆还依托书评学社经常邀请有关专家做读书报告会、书评讲座、书评研讨、作品展览,编印社刊《书苑》,通过推荐书目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传统文化典籍,培养读者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有力地促进校园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

为了提高读者利用图书馆各类文献信息资源的能力,我们馆每年都举办大规模的新生教育活动,利用讲解、参观和观看课件等多种形式介绍馆藏情况、管理和借阅制度等,使新读者对图书馆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根据不同的用户对象还采取分层次的培训方式,每周对师生进行数据库利用培训,经常邀请万方、清华同方、国研网、新华社等的技术专家为读者举办专题辅导讲座,另外还安排了“SCI——科学引文索引”讲座、OVID(LWW)数据库讲座、“读秀学术搜索”知识讲座和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培训等活动,使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了解电子资源,掌握中外文数据库的检索技能与使用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和科学研究打好坚实的基础。开设《文献检索课》,对读者进行文献信息素养的教育,积极培训读者文献信息的检索技能,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4.3 开设文化讲座,普及科学知识

文化讲座是一种直接便捷,生动活泼的文化传播方式,组织、举办各种讲座是图书馆的一项基本业务,它已经逐渐成为传播知识,播撒智慧的有效平台,高校图书馆开展文化讲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我们馆邀请专家学者举办了《求学之道,有为之路》、《如何阅读一本书》、《漫谈中国古典文学》、《解读〈飘〉——一部小说的N种读法》、《读诗与写诗》、《书与书评》等专题讲座。我们还大力推介视听电子资源——《网上报告厅》,让学生利用校园网随时随地收看高品位的学术科普讲座。举办这些讲座开拓了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新模式, 彰显了图书馆存在的价值,强化了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4.4 举办专题展览,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展览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传统服务项目,因其宣传范围广泛,报道内容具体,利用方式简便,具有新颖性、专深性、传承性等特色,既展示文化积淀又融入时代气息,所以受到读者的普遍接受和喜爱,它正逐步成为新时期读者服务的一项重要业务。根据馆藏优势和特色,我们馆先后举办了 “馆藏金石拓片精品展”、“《全国珍贵古籍名录》古籍展”、“继绝存真 传本扬学——《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之两宋书影》”展览等,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充分展示图书馆的文化积淀。我们馆还以展览为有效的服务载体,本着教育读者、传播知识的目的经常举办专题图片展览,如“院士风采展”、“知荣明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奥运中国——迎接北京2008年奥运会”、“点燃奥运激情,实现百年梦想”、“讲文明树新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拒绝毒品,珍爱生命”、“改革开放30年”等,给众多到馆的读者以正确的信息引导,发挥图书馆作为文化中心和信息枢纽的重要作用,成为校园文化的一大亮点。

[1]吴晓骏等.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图书馆的使命[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08(5):4-7.

[2]丁巧艳,丁兴旺.论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8(2):16-172.

[3]赵玲,夏文秀.试论高校图书馆的开放式服务[J].图书馆学刊,2008(2):90-91.

[4]晁国立.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工作重点———强化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 [J].河南图书馆学刊,1997(2):22.

[5]张秀芝.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17-18.

[6]刘金等.对高校图书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2):34-35.

[7]马纪朝,惠万里.河南大学:师生想看的书,图书馆来采购.http://info.search.news.cn(2004-03-01).

[8]赵华.高校图书馆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和方法[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128.

[9]范敏.对公共图书馆文化休闲娱乐功能的思考[J].图书馆学刊,2008(2):26.

[10]谈鹤玲.高校图书馆展览服务与校园文化建设[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4):87-89.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图书馆服务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图书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