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和谐社会构建中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

2010-04-11 11:21李凌杰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0年4期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建设

李凌杰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1)

1 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图书馆是积聚、传播文明的重要场所,是开展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也成为和谐社会持续发展的文化后盾,成为和谐社会的重要传播者,成为人民接受终身教育的最佳场所,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任继愈教授说过:“图书馆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窗口,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标志。”

图书馆是学习型社会学习设施网络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能充分发挥全国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和人才优势,共同为学习型社会全民学习和公民的终身学习提供知识资源服务,则实现学习型社会的全民学习和公民的终身学习的目标便有了可靠的保证。学习型社会的全民学习和公民的终身学习拓宽了图书馆的发展空间,为图书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大显身手提供了新的舞台。图书馆作为和谐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图书馆是保存人类的知识结晶的最佳场所

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不断产生出新的文化、新的思想、新的实践,保存和继承这些新文化、新思想、新实践的机构就是图书馆,也就是说图书馆最初存在的意义是保存馆藏文献或知识,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图书馆的起源是为了把文献、所有值得记下来的东西进行有目的收集、积累、整理和保存。即使在未来图书馆可能走上电子化、数字化、虚拟化的发展道路,数字图书馆也仍将在网络信息的虚拟链接和信息的保存方面担负起其他信息机构所无法承担的责任。连接人与思想,保存人类的智能结晶职能,贯穿了图书馆整个的发展史。

1.2 图书馆为人类社会营造学习型环境

图书馆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知识传播的主渠道,是重要的信息枢纽。同时图书馆也是一个充满文化氛围,集求知、启迪、修养于一体的育人场所,它能给人以创造的联想和启迪。图书馆以良好的建筑环境为依托,从物理环境到心理环境均创造出一个适宜育人与自育的氛围。启迪民智、传承文明是图书馆必须履行的使命与责任,图书馆的服务与社会文化建设要求接轨,通过建设和谐社会和和谐社区,促进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促进全社会形成爱书、藏书、读书、用书的良好风气,起到维护社会和谐,提高城乡居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作用。

1.3 图书馆为社会成员提供终身教育

图书馆被公认为是人们终身学习的学校,没有围墙的大学。和谐社会的发展最终形成人们对新的精神生活的追求,使人的精神生活的领域拓宽,精神境界更充实,精神追求更高雅,对知识的需求也更加强烈。图书馆是构建学习型社会最合适的平台,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已的需要在图书馆找到相应的学习资料,没有一所学校比图书馆更具备终身学习这项工作的资格。可以说图书馆是面对最广泛人群的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习的最理想场所。

1.4 图书馆为社会提供高雅的文化休闲场所

图书馆本身具备文化休闲功能,成为人们学习知识、交流思想、欣赏艺术、陶冶情操的最佳场所,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图书馆可以增强人民群众抵御不良思想文化侵袭的免疫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图书馆作为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人们从图书馆得到文化氛围的熏陶,从而提高公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5 图书馆推进阅读,提升人类素养

阅读是现代人文化性学习和认知的基本方式,同时也是促进人的心智发展的最有效的方式。阅读在启迪心灵、熏陶性格、丰富精神世界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做到之后,进而优化心灵的家园,构建和谐的社会精神文明。图书馆为提升人类的继续教育和学习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平台,并将此作为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对于个人而言,图书馆可以满足个人对信息和知识的需求,可以满足对文化娱乐的需求。更重要的是,通过图书馆增加了个人修养,改善了知识结构,就会无形中增强个人更好的适应社会的能力。

1.6 图书馆促进信息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环境

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图书馆为文献信息的公平获取提供保障,这是图书馆活动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使命所在。图书馆自产生的那天起,就承担了维护社会信息公平的职能。图书馆通过收藏、保存和提供各种类型、代表观点的信息资源,承担着维护公众知识自由的社会使命。图书馆“保存并向社会成员公平、平等、自由地提供知识信息所作的各项努力,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知识自由,保障社会成员的知识权利”。图书馆保证读者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社会地位的限制,自由、平等地利用图书馆。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必将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起到维护信息公平、提高社会教育水平、活跃文化生活、弥补数字鸿沟、缓解社会作用。

2 图书馆参与和谐社会构建的主要措施

2.1 争取社会的重视与支持,加快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

任何事业的发展,虽说受各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但最主要的还是人的因素。在人的因素中,领导的重视作用又是最关键的因素。对于现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创新社会,经济利益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这就需要领导了解并重视这些公益事业的内在价值,只有重视了,才会支持,只有重视了,才会发展。图书馆也应加强其宣传力度,多角度、多方位积极、及时与上级领导、主管单位、政府部门沟通,汇报图书馆工作取得的成绩与不足,让上级领导了解情况,重视图书馆,并在舆论导向、政策、经费、人员等方面支持图书馆,这是图书馆事业推广的关键。

2.2 推动图书馆立法的进程,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图书馆是调整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均衡力量,需要一种制度来保障其正常运转,图书馆法就是图书馆制度的核心。同时,图书馆立法是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政府责任问题,是图书馆制度建设与图书馆权利实现的根本保障,是图书馆核心价值实现的必不可缺的法律保障环境。为了使全国各地各级各类数以万计的图书馆布局好、建设好、管理好、服务好,必须尽快制定国家图书馆法,并保证其得以正确而统一实施。为了强化图书馆事业的科学化、现代化管理,很有必要对各种类型图书馆的馆舍建设、机构设置、职责范围、人员编制、经费来源、管理体制、工作程序、服务对象、资源共享、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等重要问题,以国家图书馆法的法律形式,加以条文化、规范化、法定化、制度化,走上依法办馆、依法治馆的法治化的正确轨道。

2.3 加强信息资源建设,构筑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2.3.1 开发馆藏文献资源

根据本地社会用户的信息需求特色,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有目的、有组织地对报章文献进行深层次开发、加工、编制各种目录、索引、文摘、题录等二次文献以及综述、评述、参考工具等三次文献、并建设特色数据库。

2.3.2 开发馆藏电子资源

图书馆拥有较为丰富的电子信息资源,它包括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光盘数据库、联机数据库等多种形式。图书馆应对这些电子资源进行多层次加工、整理,将蕴藏在其中的有价值的信息、知识挖掘出来,以方便用户利用。

2.3.3 利用网上资源丰富馆藏

图书馆不仅要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开发有利用价值的数据库,还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指南及网上各种搜索引擎、尽可能地利用网上免费的信息资源、整理并提供网上免费数据库的信息。例如企业用户需要的有关专利、标准、商标等方面的免费文献数据库网上就很多,图书馆可以将有关的网址进行分类编目,在自己的网页上链接这些相关的网址,设立镜像服务器等,以方便他们利用网络查询所需要的文献信息。

2.3.4 建设地方特色专业数据库

一个完善的专业信息数据库能帮助人们很好的解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准确数据与各类信息资料。图书馆应该依据已有的馆藏资源,开发出富有地域特色的、反映本地人物、事物、事件的历史、沿革及现今的动态信息等地方经济特色专业数据库,为当地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2.3.5 促使信息合理使用

我国著作权法尚不完善,对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仅规定,图书馆为保存版本的需要而复制其所收藏的作品属于“合理使用”。但在事实上,图书馆大多是满足读者复制的需求;著作权法对数字环境下图书馆合理使用文献作品限制非常严格,对于公众获取信息的权利和图书馆传承优秀文化都难以起到促进作用。所以,立法应充分关注信息公平、对文明的传承、信息的合理获取和使用等相关内容。

2.4 加强图书馆精神文化建设,推动“和谐文化”的塑造

建设图书馆,就是营造良好的图书馆文化氛围,建设多维性和复合性的图书馆文化,以带动社会和谐文化的建设。馆风的建设,如馆员的言行举止、精神风貌、待人接物、品格气质等,它是高校图书馆文化构建的基础。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另外,图书馆馆员端庄稳重的姿势、文雅谦逊的语言、优美脱俗的气质风度、高尚的职业道德、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治学态度、自律不懈的人生准则等,也是图书馆文化构建的主要内容。

2.5 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开展服务创新活动

为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图书馆就要坚持公益性、公平性、公正性、开放性的原则,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并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做到由“书本位”向“人本位”的转变,不能仅局限于文献实体的借与还,应该创新服务观念、服务模式,开展个性化、特色化信息服务;积极尝试建立学科馆员制度,使馆员成为“信息导航员”、“教育工作者”;不能坐等用户上门,主动了解用户的需求,认真研究用户的相关信息,充分尊重用户的信息兴趣、爱好和需求,从方便用户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为社会不同层次的用户提供信息资源,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化发展,使知识信息能快速转变为经济效益,达到服务创新与用户需求的和谐。

2.6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开展优良的读者工作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服务队伍。图书馆能否适应于向社会开放服务的需求,关键在于人才。图书馆要想为社会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必须有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又要有专业知识素质;既要有现代科学管理知识素质,又要有现代思想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既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又有娴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既有人际关系协调和公关能力,又有一定的心理素质。

2.7 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共建书香社会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建设学习型社会,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使公众在阅读中提升品质与素养是历史赋予图书馆的使命,也是实现图书馆核心价值的重要路径之一。一个民族精神境界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体阅读水平的高低。“一个喜欢阅读的民族,才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早在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把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因此,图书馆要以举办“世界读书日”活动为契机,广泛开展促进人们读书的各类活动,如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等大众传媒开办读书栏目,介绍新书、好书,刊播读书心得、评论,宣传介绍图书馆服务项目,使读书成为一种社会时尚,让读书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

2.8 建立图书馆联盟,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信息时代,作为信息中心的图书馆,面对读者的多样化信息需求,图书馆的任务愈加艰巨。信息量的激增,信息资源的购进成本也越来越高,读者的分布也越来越广,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可能利用自己仅有的文献来完全满足读者的需要。这时建立一个超越政治、语言和技术的图书馆联盟,是加强各馆的馆藏资源、资源共享、进行信息交流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同时也是实现图书馆核心价值的路径之一。图书馆联盟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惠、自愿参加”的原则为读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从而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文献传递的广度和速度,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化程度。

[1]马永宽.和谐社会的图书馆服务创新之探索[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5).

[2]邱冠华.大众阅读指导与和谐社会[J].图书馆建设,2006(5).

[3]王红.论和谐社会中公共图书馆的责任[J].图书馆论坛,2006(5).

[4]王毅,张东华.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2006(6).

[5]叶晨晖.和谐社会对图书馆建设提出的新要求[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3).

[6]杨翠萍.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图书馆建设与发展[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1).

猜你喜欢
图书馆信息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图书馆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去图书馆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