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东亚一体化的成就与进展

2010-04-12 15:47
时代农机 2010年5期
关键词:东亚共同体机制

王 斌

(武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地理意义上的东亚,指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五国,但是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上的东亚则宽泛得多,广义上来说,包括东亚5国以及东南亚诸国。本文中将东亚定义为“东盟10+3”,以此来回顾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进展与成就并展望未来。

1 东亚一体化的历史进程

1.1 东亚一体化体系成立

1961年7月31 日,马来亚(马来西亚的前身)、泰国和菲律宾在曼谷成立“东南亚联盟”。

1967年8月6 日,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五国外长在曼谷举行会议,于1967年8月8日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或ASEAN)成立。

1976年,在峇里岛举行的东南亚国家联盟第一次首脑会议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和《亚细安协调一致宣言》,确定了亚细安的宗旨和原则,成为亚细安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1.2 东亚一体化体系扩大

1984年1月8 日,文莱独立后加入东盟。1995年7月28日,越南加入。1997年7月23日,缅甸加入。1997年7月23日,老挝加入。1999年4月30日,柬埔寨加入。2006年7月,东帝汶提出申请加入东盟。另巴布亚新几内亚为东盟观察员。

2 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成效

2.1 经济一体化机制逐步健全

在东盟的基础上,衍生出了“10+1”、“10+3”、“10+6”等对话机制。其中,“10+1”、“10+3”、是区域内对话合作机制,“10+6”是跨区域对话机制。

在“10+1”机制下,中国与东盟签订了货物贸易协议和服务贸易协议等协议,并签署了争端解决机制协议;日本也完成了与东盟的自由贸易谈判;韩国和东盟目前正处于自由贸易协议最后的完成至生效实施阶段。这些协议为“10+1”机制和中、日、韩与东盟的双边贸易争端解决提供了法律依据,对机制起到了很好的维护和促进作用。

2.2 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

在“10+1”、“10+3”协议框架下,中、日、韩与东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经贸合作,以促进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发展。

例如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2004年以来每年都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双方企业的交流提供支撑。中国—东盟博览会自2004年连续成功举办5届以来,为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投资、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合作搭建了重要的桥梁,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顺利建成起到了重要的平台作用。

2.3 双边贸易和投资发展迅速

中国东盟自建立对话伙伴关系以来,双边贸易大幅增长。从双边货物贸易来看,2007年双边货物贸易超过了2000亿美元。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盟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也有很大的发展。截至2007年,东盟总计对华投资30963项,协议投资额1037亿美元,实际完成465.5亿美元。

2008年日东贸易总额仅次于日中贸易的2664亿美元和日美贸易的2132亿美元,东盟是日本第三大贸易对象。

早在1953年,日本就开始了对东南亚 的直接投资,其后到90年代东盟一直是日本对亚洲直接投资最多的地区。2005年以后,伴随日本经济扩大和东盟经营环境改善,日本对东盟直接投资再次掀起新高潮,2006和2007年连创历史新高并再次超过了对华直接投资。

2.4 金融合作逐渐兴起

2000年5 月,“10+3”财长在泰国清迈共同签署了《清迈协议》。之后,东亚“10+3”货币互换机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清迈协议》是亚洲货币金融合作所取得的最为重要的制度性成果,它对于防范金融危机、推动进一步的区域货币合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除不断完善“清迈协议”之外,东亚国家还进行货币互换,汇率合作等一系列金融领域的合作,尤其以中日韩在这一方面较为积极。

3 东亚经济一体化前景—东亚共同体

2009年9 月,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提出建立欧盟式的“东亚共同体”的构想,但是这一构想没有得到积极响应。东亚共同体目前只是个设想。

东亚经济一体化走到今天,才十几年光景,就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区域一体化正在向前发展,次区域经济合作也呈现生机勃勃的趋势。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只要各国采取务实和理性的态度,真正实现东亚内部自由贸易还是值得期待的。建成东亚自由贸易区,是东亚经济一体化的第一大步,也是东亚共同体的奠基之步。

[1]韦红.中国—东盟合作与东亚一体化[J].现代国际关系,2005,(9):21-25.

[2]姜春明,佟家栋.世界经济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东亚共同体机制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我校东亚研究院一行应邀访问韩国东亚大学
学霸“三小只”
未定的东亚多边体制与能动的中国东亚政策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