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高校学生推广企业公民意识

2010-04-12 15:47陆娇丽戴丹苗
时代农机 2010年5期
关键词:公民年轻人责任

陆娇丽,杨 月,戴丹苗

(1.武汉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2.武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发展完善,作为盈利性主体的企业纯粹以“利润最大化”为追求目标的传统“经济人”理念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和质疑,而企业公民意识逐渐觉醒并得到日益广泛的社会关注。

1 企业公民意识的概念

企业公民意识(Corporate Citizenship),又称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目前引用最多、最权威的解释是2003年世界经济论坛提出的定义。“企业公民”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好的公司治理和道德价值,主要包括遵守法律、现存规则及国际标准,拒绝腐败贿赂,倡导社会公认的商业道德和行为准则;②对人的责任,主要包括安全生产,就业机会平等和薪酬公平,反对性别、种族等的歧视,注重员工福利,保护消费者权益,保证产品质量,维护股东权,重视投资者关系等,还包括企业对所在社区的贡献等;③对环境的责任,主要包括维护环境质量,使用清洁能源,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④对社会发展的广义贡献,如救助灾害、救济贫困、扶助残疾人等困难的社会群体和个人,赞助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环保、社会公共设施建设,或其他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社会公共事业和福利事业。

2 培育大学生的“企业公民意识”价值观念

由于高等教育背景是影响年轻人职业及晋升的重要因素,高校学生很大一部分将来会进入各领域企业的管理层,因而对这一群体提前进行“企业公民意识”教育,其影响和意义都最为深远。

公民意识淡薄的企业不仅发展前景局限,而且缺乏对人的关怀与责任。作为拥有更多就业选择的高校学生,如果深刻领会企业公民意识价值,则会在选择雇主时进行更为理性和全面的比较,从而使这种包括时间、精力、才智和情感在内的人生投资获得长期的最大收益。

2.1 内地企业公民意识现状

内地的外资企业因其企业文化、国有企业因其主导地位,企业公民意识较强。而各类企业中数量最多的民营企业,一方面由于目前尚处于规模扩张和资本积累时期,市场的自发性等缺陷表现较为明显,如拖欠工资,忽视环境保护等;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与国际市场接轨,已有部分民营企业意识到要做大做强、走出国门,必须树立企业形象,强化企业公民意识,因此开始将目光投向清洁能源、员工福利、公益事业等。多层次的市场环境更加要求年轻人形成对企业公民意识价值的正确判断。

2.2 推广原则

(1)渗透性。推广目的不应停留在概念传达,而在于价值观念灌输,核心是理念开发和渗透,须将“企业公民意识”与“青年价值实现”理念相结合,将后者渗透到前者的宣传中去,使年轻人以实现自身价值为导向接纳企业公民意识。

(2)持续性。任何价值观念的灌输都非一场讲座或一个报告所能实现。只有接受长期的环境熏陶和意识强化,才可能真正激发年轻人对企业公民意识的思考并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3)多元化。企业公民意识的有效推广,依赖于载体创新,多层次、多角度把握年轻人接受新思想、新观念的方式,结合多种宣传途径,兼具轰动性的活动和润物细无声的实质效果。

2.3 推广主体

对年轻人特别是高校学生进行企业公民意识的提前教育,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向年轻人推广企业公民意识的社会效益与公共部门社会利益至上的目标相契合。其次,我国政府掌握的社会资源多,采用的宣传方式已具备较强的影响力,非营利组织长期从事公益活动,掌握信息多。因此,这两者具有向年轻人推广企业公民意识的能力和责任。

3 推广方案

3.1 高校教育

据抽调,目前内地高校经济类、管理类教材已包括企业公民意识或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章节,但在实际教学中常被忽视或不纳入考试范围。在“武汉高校大学生对企业公民意识的认知现状及认知意愿调查”中,近31%的同学愿意通过课堂教育增加对企业公民意识的认识。多数同学表示,课堂是获取知识最直接、最快捷的方式,老师的讲解能够加速自己的理解。因此,向高校大学生推广企业公民意识,课堂是值得利用的途径。

此外,内地高校面向所有本科生开设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思想政治理论主干课程,在培养大学生的民主、法治、道德规范意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教学内容也包含和谐社会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企业公民意识作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可以此为平台推广,列入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学内容。

同时,高校寒暑假社会实践、科研立项机制成熟,长期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半数学生支持“实地调研企业公民意识的履行状况”,因此可将企业公民意识研究列入选题范围,引导学生对之关注和思考。

3.2 媒体典型报道与宣传

媒体报道作为年轻人最大的信息来源,在推广企业公民意识中的作用在于营造社会氛围、倡导推崇企业公民意识的社会风尚。我国政府近年来在放开舆论方面已实现重大突破,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方面的影响不断扩大。74.5%的调查对象反映“大众媒体的广泛宣传”是其了解企业的重要途径,为各类途径中比重最大。新闻报道通过挖掘典型,传播优秀的企业公民行为,揭露不负责任的企业行为,有助于年轻人形成对企业公民意识社会价值的考量。

此外,网络因其立竿见影的宣传效果已成为现代信息传播的新宠,因此可以打造一批优质的企业公民意识信息服务网站,构建企业公民意识网络传播平台,并建立完善的企业公民意识舆情监测机制,通过网络监控、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法搜集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信息,保证企业公民意识现状信息源头充足且能不断更新。

基于在校大学生的身份特殊性,也可利用校园网络对年轻人树立企业公民意识进行引导,加强校园网络对企业公民意识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立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阵地。学校必须将企业公民意识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中,建立专门信息窗口增强与企业公民意识相关网站的多元化互动,以系统化地引导大学生在网络中把握企业公民责任。重视校园BBS、校内网、QQ等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宣传手段,吸引大学生开展有关企业公民意识问题的辩论和探讨同时可在院、系、班级网页上链接企业公民意识网站,引导大学生网友去感受企业公民意识的巨大影响力。

3.3 社团推广

由于企业公民意识的广泛内涵以及向年轻人推广企业公民意识的长期性,可以考虑在高校成立专门致力于向在校学生推广企业公民意识的社团。调查中36.4%的学生认为此途径可取。社团活动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社团是高校内最为活跃的群体,它们植根于学校,又与社会接轨,将社会上各种新事物引入大学校园。在构建校园文化、传播社会讯息方面,社团具有引领作用。“企业公民意识”的推广社团,集教与学于一身,推广过程本身即是学习和熏陶过程。该组织将主要致力于宣传,通过各种宣传形式使年轻人深入了解企业公民意识,启发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思考,并对此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社团的顺利运行还依赖于社会公益团体,如环保组织、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农民工工会等的长期支持,使其成为向高校学生推广企业公民意识的主要阵地。社团主要活动应包括:①与公益组织建立联系,获取企业公民意识状况的现实信息;②关注新闻动态,采集有关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报道;③根据上述信息定期编写宣传册,在学生中发放,或以海报形式在校内张贴;④与在高校设立助学基金的企业建立联系,并宣传其为社会公益事业所作的贡献;⑤组织学生到企业公民意识强的典型企业参观;⑥组织有关企业公民意识的征文、演讲比赛,或邀请典型企业负责人做相关讲座,与学生交流企业公民意识价值。

[1]任荣明,朱晓明.企业社会责任多角度透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陈佳贵,黄群慧,彭华岗,钟宏武,等.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3]陈英.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实践[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4]李勇.呼唤企业公民意识的全面觉醒[J].现代企业教育,2008,(9).

[5]孙群.《民生直通车》电视栏目品牌推广方案[D].山东:山东大学,2005.

猜你喜欢
公民年轻人责任
论公民美育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年轻人如何理财
年轻人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期望嘱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