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脊穴在儿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2010-04-13 02:15金平林罗天由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0年9期
关键词:植物神经百会配穴

金平林,罗天由

(贵州省安顺市人民医院针灸理疗科,贵州安顺 561000)

夹脊穴最早的描述见于《素问◦缪刺论》,“从项数脊椎侠背,疾按之应手而痛,刺之旁,三痏立已。”其定位最早载于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夹背脊大骨完中去脊各 1寸。”为华佗灸治霍乱之穴。华佗夹脊穴属经外奇穴,位于第 1胸椎至第 5腰椎棘突下旁开 0.5寸(同身寸),与背俞穴相平行,一侧 17个穴,左右共 34穴。夹脊穴位于督脉和膀胱经之间,通过督脉之别联系两者。督脉为“阳脉之海”,足太阳为“一身之巨阳”,所在恰是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经气外延重迭覆盖之处,夹脊穴于此联络沟通二脉,具有调控二脉的枢纽作用。因所处之处是多条经脉、筋经所过之处,也是脏腑之气输注、汇聚于体表之处,针灸夹脊穴时能起到调节两经的整合作用。针刺夹脊穴具有一针调多脏多经(膀胱经、督脉、冲任)之功效,还可使全身气血调和、阴平阳秘,从而调理多个脏腑的阴阳平衡。其中上胸部穴位治疗心肺部及上肢病证,下胸部的穴位治疗胃肠部病证,腰部的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病症证。实验研究证明,针刺夹脊穴可影响交感神经末梢多种化学递质的释放,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从而影响、调节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内脏的功能活动受植物神经支配,夹脊穴不但能治疗内脏病,而且能治疗远离内脏而又与植物神经有关的疾病,因而推论出夹脊穴能调节植物神经的功能,可用夹脊穴治疗与植物神经功能相关的一些疾病。夹脊穴位于腰背部,可用于内脏病的治疗,这符合穴位的局部作用和邻近作用。现代研究也证实夹脊穴周围正是脊神经所在之处,针灸可激发脏腑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笔者在多年来应用夹脊穴为主治疗儿科疾病疗效颇佳,介绍如下。

1 辅以梅花针叩刺治疗小儿夜啼

黄某,男,1.5岁,1998年 7月 20日初诊。夜间啼哭,时哭时止,烦躁,白天如常,发育稍差,精神萎靡,纳呆,眠差。辨证为脾寒心热,阴血亏虚。取整个夹脊穴,包括膀胱经背部两行背俞穴。从上而下用梅花针叩刺至皮肤微出血。配神门、三交阴、神庭,针刺后不留针。灸百会。每日 1次,每次 0.5h,10次为一疗程。治疗 1个疗程后诸症大减,续治 1个疗程而愈。

按:此症多因心热、脾寒或惊吓所致。梅花针叩刺夹脊穴、膀胱经穴可激发经气,通调营卫气血,增强免疫力。针刺配穴可镇静安眠。

2 辅以耳穴贴压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

章某,男,9岁,1998年 6月 20日初诊。 4年前始无明显诱因坐立不安,耸肩、挤眉弄眼,喉中时有咯咯声,偶有秽语,屡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效不佳。体健,不自主耸肩,皱眉眨眼,喉中怪声,无四肢抽动,舌淡苔白腻,脉细弦。证属心脾气虚型。治以宁心安神,健脾益气。主穴取 T5~T11夹脊,针刺后不留针。配穴取百会、风池、攒竹、足三里、丰隆。丰隆用泻法,余穴用平补平泻法。耳穴取神门、心、脾、肾、脑点、皮质下、交感,用王不留行贴压,每周 2次,每次选 3~5穴,两耳交替。治疗 1个月后诸症明显好转,续治 1个月而愈。

按:本病属心神虚散,与肾水未充、心阴亏少有关。“怪病多由痰作祟”,故在针刺夹脊穴健脾宁心的同时,加针配穴化痰开窍,配合耳穴压丸巩固疗效。

3 辅以跷脉治疗上睑下垂

罗某,男,1.5岁,1996年 4月 25日初诊。1周前外感后,右眼上睑下垂,在我院五官科检查,排除其它眼内疾病,诊为眼型重症肌无力。服药(名不详)效不佳,近 3日反加重。体型偏瘦,神差,右眼上睑下垂、左眼正常,舌淡苔黄,脉细弱。诊为睑废。证属脾胃虚弱。治宜健脾益气。主穴取夹脊 T9~T12,配穴取百会、攒竹、外关、光明、申脉、照海、足三里。主穴行梅花针叩刺至皮肤微红,配穴每次选 2~3穴,平补平泻,针刺后不留针,百会宜温针灸。每日 1次,每次 1h,10次为一疗程,加 TDP照射。治疗 1个疗程后,下垂的眼睑可上抬,开合自如,体重明显增加,纳可,续治 1个疗程痊愈,2年后随访无复发。

按:本病多因脾胃亏虚,精微不输以致肌肉失养所致。脾主肌肉,睑胞即肉轮,属脾,故取 T9~T12夹脊穴健脾益气,辅以百会补虚损、调理诸阳,跷脉司眼睑的开合,共同调理脏腑功能。

猜你喜欢
植物神经百会配穴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会出现这些征兆
《针灸大成》歌赋之对穴配伍规律研究❋
《针灸大成》中合谷穴的主治、配穴规律研究
《灵枢?官针》篇刺法中的取穴配穴法浅析
“三才逆灸法”干预高血压前期即刻效应临床观
针刺结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67例
无器质性原因的精神神经症状久治不愈时,应考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传出神经分几类?它们分别支配哪些脏器?
杨金斗松筋点动配穴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经验
改良百会压灸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虚寒型颈性眩晕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