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穴位注射配合艾灸治疗术后尿潴留 1例

2010-04-13 02:15王海洋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0年9期
关键词:失司尿意小便

王海洋

(广西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广西玉林 537000)

笔者用药物穴位注射配合加艾灸治疗结肠癌术后尿潴留 1例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病例:张某,女,55岁。以“乏力、腹部不适半年”为主诉入院。经相关检查诊断为结肠癌,2009年 12月 11日行手术治疗。术中留置尿管,术后第 3天拔出导尿管,但未排尿,无尿意。查小腹胀满,叩诊浊音,超声检查排除腹腔积液,诊为术后尿潴留。给予诱导排尿法,听水流声,利用条件反射缓和排尿抑制。热敷下腹部膀胱区,利用热力使松弛的腹肌收缩,使腹压升高而促使排尿。将手置于下腹部膀胱膨隆处,用手向左右轻轻按摩 10~20次,再用手掌自膀胱底部向下推移按压,以促尿液排出。肌内注射新斯的明0.5~1.0 mg以使膀胱肌收缩而排尿。均无效,遂再次实施导尿。形体消瘦,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纳食欠佳,面色黄,舌体瘦质淡、苔薄白,脉弱。辨为元气损伤,中焦虚弱,升降失司,气化无力。治以补脾肾,助气化。取气海、关元(交替选用 ),另取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 、膀胱俞、中极、太溪、太白[1]。患者取仰卧位,用 10m 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黄芪注射液 10mL,在穴位处直刺进针,运针得气后回抽无血,即将药液缓慢推入,每穴注射药液 0.5~1.5mL,取针后用无菌棉签按压穴位。治疗后观察 20min。然后暴露脐部,取纯净干燥的食盐填平脐窝,取新鲜姜片(直径约 3cm,厚度0.2~0.3cm,中间用针刺数孔)放在上面,将艾条点燃后放入灸盒内,置于姜片上,若感灼痛,则将灸盒稍抬起,热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度。每次灸 30min,每日 1次。治疗期间夹闭尿管,有尿意时再排出,以锻炼膀胱舒缩功能。治疗 7次后,拔出尿管,能自行排尽尿液,临床症状、体征消失。

体会:腹部术后发生尿潴留的主要原因为:①患者害羞和不习惯,术后伤口疼痛而恐惧、紧张等,抑制副交感神经致膀胱逼尿肌松弛乏力,尿道括约肌张力增高,致排尿困难。②腹部手术通常采用硬膜外麻醉,除浸润阴部神经引起会阴感觉丧失及肛门括约肌松弛外,还阻滞盆腔内脏神经引起膀胱平滑肌无力和尿道括约肌痉挛以致排尿不畅或不能自行排尿。③术前为了减少呼吸道和唾液分泌,松弛内脏平滑肌,利于手术,通常将阿托品作为术前用药。而阿托品可使膀胱逼尿肌松弛,引起术后排尿困难。④手术过程中对邻近组织的过度牵拉,组织损伤、水肿,同时使支配膀胱的神经功能紊乱,反射性引起膀胱括约肌痉挛,致排尿不畅甚至尿潴留[2]。

尿潴留属中医“癃闭”范畴。病机为肺气壅盛,上焦气化不利,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推动小便排除;中气虚弱,中焦气化不利,升降失司,不能升清降浊而使小便下行;肾元亏虚,下焦之气不化,水府枯竭而无小便。《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焉。”治疗关键在于恢复气化。由于手术伤及正气,使膀胱气化失司。脾为全身气血生化之源,肾与膀胱相表里,与膀胱之气化关系密切。因此,药物穴位注射配合隔盐、姜灸可补脾肾、助气化、恢复膀胱气化从而使小便排出。

[1]任小英.针灸加穴位注射治疗尿潴留[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5,5(3):28-29.

[2]陈燕萍,何艳英.腹部手术后尿潴留的原因及防治进展[J].全科护理,2009,7(8):2245-2246.

猜你喜欢
失司尿意小便
为什么人紧张的时候就想小便呢?等
大便便和小便便
“爱爱”时想小便正常吗
关于“嘘嘘”
无敌上上签
找棵树
按大腿治尿不尽
老年男性晨起走走再排尿
按大腿治尿不尽
胰岛素抵抗的中医病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