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的选择

2010-04-13 03:56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0年16期
关键词:脓腔非手术治疗脓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老龄化的加快,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糖尿病并发细菌性肝脓肿病例也有升高趋势[1]。糖尿病会导致全身多数重要脏器功能受损,加之其发病年龄偏高,故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的临床处理比较棘手。本文对北京市通州区潞河医院1998年9月~2009年10月收治的36例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提供参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38~83岁,平均58.3岁。脓肿位于右肝26例(占72.2%),左肝10例(占27.8%);单发33例(占88.9%),多发脓肿3例(占11.1%)。合并胆道疾病16例(慢性胆囊炎6例,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8例,胆总管结石2例),占44.4%。有心肌梗塞病史者3例,脑梗塞病史者2例,冠心病病史者5例,慢阻肺病史者1例。Ⅰ型糖尿病2例,Ⅱ型糖尿病34例。

1.2 临床表现 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发热,体温最高达41℃。其中不明原因发热28例,占77.8%,发热+腹痛7例,占19.4%,发热+休克1例,占2.8%。

1.3 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数升高(12×103/L~28×103/L),生化检查显示均有不同程度的胆红素升高及肝功能损害。空腹血糖水平13.8mmol/L~22.7 mmol/L,平均16.8mmol/L,其中,5例入院时合并有酮症酸中毒,8例合并有电解质紊乱,2例合并有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所有患者超声检查(30例经CT检查、6例经MIR检查)表明,具备脓肿的典型影像特点。

2 治疗

2.1 手术方式

2.1.1 手术治疗 共21例(单纯脓肿引流12例,脓肿引流+胆囊切除7例,脓肿引流+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2例)。选择右肋缘下斜切口为入路,需切除胆囊者,先行胆囊切除,后引流脓肿;需切除胆囊+胆总管探查者,先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再行脓肿引流术。术中以手指破坏脓腔分隔,操作要轻柔,避免肝内管道系统破坏。常规送细菌培养,采用双氧水、盐水、甲硝唑冲洗,脓腔内放置两根乳胶引流,并在脓腔边缘缝合固定,常规放置肝下引流。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胆总管探查后常规放置T型管。

2.1.2 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 B超定位器引导下,8例先以20G的肝穿刺针抽得脓液后,插入导丝,将ARROW深静脉导管头端剪几个侧孔,顺导丝置入脓腔,予以固定。脓液送细菌培养。

2.1.3 腹腔镜下引流 共3例(单纯脓肿引流2例,脓肿引流+胆囊切除1例)。常规制造气腹后,找到脓肿所在部位,准备好吸引器,先切开一个小孔,高压脓液及时吸出后,再顺此孔插入吸引器,吸尽脓液,并以稀碘伏(0.25%)冲洗脓腔,术中于脓腔内及肝下放置乳胶引流各一根,自穿刺孔引出体外。需切除胆囊者,先切除胆囊,再行脓肿引流。

2.1.4 非手术治疗 共4例,除给予广谱抗菌素及抗厌氧菌药物外,控制血糖,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2.2 手术时机 一例发热伴休克患者,经抗休克、纠正酸中毒治疗,入院后24小时行肝脓肿引流+胆囊切除术,患者于术后2小时死于心律失常。另一例患者合并脑梗塞,入院后调整血糖、抗感染治疗,但仍高热,在入院48小时后行肝脓肿引流+胆总管探查术,术后第2天,患者并发大面积脑梗塞死亡。第三例患者有慢阻肺病史,入院后高热不退,很快并发多器官衰竭,72小时后死亡。其余19例手术治疗及3例腹腔镜治疗患者,入院后常规给予广谱抗生素+奥硝唑治疗,并积极调整血糖,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8mmol/L~11.2mmol/L,纠正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者,适当给予营养支持,手术选择在住院后5~7天,均痊愈。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8例,入院时脓肿为单发,B超或CT检查证实脓肿已成熟,在入院后2~3天行B超穿刺定位置管引流术。3例患者在穿刺引流一周后,仍有低热,经复查CT,发现脓肿分隔,引流不畅,遂改为开腹手术引流。

3 结果

手术死亡2例;非手术治疗死亡1例;B超引流中3例引流不畅,改行手术治疗后治愈;其余患者均治愈。细菌培养29例,阳性18例,阴性11例。阳性者中,克雷白杆菌8例,大肠杆菌7例,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

4 讨论

4.1 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 由于糖尿病患者自身免疫差,易于并发各种感染,而感染又会导致胰岛素抵抗,使血糖不易控制,从而导致感染扩散[2],加之糖尿病患者年龄偏大,多有内科合并症或糖尿病本身引起的并发症,因此,对于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的患者,要及时有效地找出诱发因素处理脓肿,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选择就显得尤其重要。

本组手术治疗死亡2例是由于手术时机选择不当,没有调整好内环境紊乱而仓促手术,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而死亡。因此,笔者认为,对于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术前应注意控制血糖,纠正水电失衡及酸碱紊乱,营养支持,加强抗感染,在病情稳定5~7天后再处理脓肿及其诱发因素,是提高疗效、降低手术风险的关键。而对于手术风险极大、非手术治疗不见好转时,应尽可能在手术前纠正内环境紊乱,及时选择创伤小的操作,如B超引导下的穿刺,尽管有引流不彻底的可能,但对于控制感染,赢得手术机会还是有益的。

4.2 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手术方式的选择 手术治疗肝脓肿是最为传统的方法,尽管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但对于肝脏表面脓肿、分隔较多脓肿、合并有胆道疾病、B超入路难以企及的部位或B超引流不彻底的病例,应选择手术治疗。本组选择手术的病例除死亡2例外,均达到临床治愈。

近来B超引导下脓肿穿刺引流的报道很多[3][4]且效果很好。但本组8例患者有3例引流不佳而重新选择手术,可能与病例选择不当或经验不足有关。B超引导下的脓肿引流适用于液化充分、脓肿位置深在、B超引导穿刺入路方便、有手术禁忌症或耐受性差的患者。其不足之处是无法同时处理合并的胆道疾病,故对于合并有胆道疾病者应首选手术,除非当时有手术禁忌或不能耐受者可以先选择B超引导的定位穿刺。

随着腔镜技术的普及与提高,腔镜下的脓肿引流亦有报道[5]。腔镜下引流不但能引流脓肿,而且可同时处理原发病,而使患者恢复快、创伤小。但对于位置深在的脓肿,腔镜存在定位困难的问题,而且,分隔较多的脓肿亦有引流不充分的可能,故认为,腔镜下的脓肿引流最好用于脓肿表浅、无分隔脓肿的引流。因为如果定位困难,术中操作时间长,还不如选择开腹或B超穿刺引流更好些。对于脓肿较小、一般情况好、抗生素治疗反应好、体温能很快控制的病例,非手术治疗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在非手术治疗的同时,也要做好手术的准备。

猜你喜欢
脓腔非手术治疗脓肿
康复新液应用于糖尿病患者颜面部软组织多间隙感染脓腔破溃愈合1 例
介入治疗食管瘘合并纵隔脓肿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儿童慢性鼻窦炎非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研究
腔内悬吊联合置管引流治疗瘘管性脓肿
细菌性肝脓肿64例诊治分析
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40例临床观察
高频电凝与非手术治疗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