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综合防制

2010-04-13 11:12潘耀荣王庆福苏运雄黎日新
兽医导刊 2010年4期
关键词:病原猪群猪场

潘耀荣,王庆福,苏运雄,黎日新

(广东紫金正天药业有限公司,广东紫金 517475)

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综合防制

潘耀荣,王庆福,苏运雄,黎日新

(广东紫金正天药业有限公司,广东紫金 517475)

近几年来保育仔猪的死淘率急剧飙升,不少猪场仔猪保育工作曾一度陷入了极为糟糕的境地。笔者曾在广东省内某些猪场目睹过仔猪保育工作中的惨重现状:肇庆市某规模化猪场存栏生产母猪1 200多头,哺乳阶段仔猪生龙活虎,长势良好,但转入保育舍2~3周后,则陆续出现食欲不振、咳喘、发烧、畏寒扎堆、被毛粗乱、皮肤苍白、有时黄疸、拉稀、废食、渐进性消瘦等,最后衰竭倒毙,偶有耐过者, 也多数形成僵猪,被迫淘汰,据当时该猪场的生产报表统计:1~8月份,共转入保育舍断奶仔猪25 593头,保育阶段共死亡10 590头,死亡率41.38%,出现了保育仔猪“断层”、几乎无育成猪可养的惨状;中山市某小型猪场饲养130多头母猪,哺乳阶段仔猪生长良好,但到了保育阶段则毛病百出,发烧、喘咳、扎堆、腹泻、皮肤苍白或黄疸、渐进性消瘦,最后衰竭死亡,仔猪保育成活率不到60%;珠海市另一规模化猪场,境况也大致如此,保育仔猪的成活率70%左右。

据了解,保育仔猪的高死淘率现象在养猪场正呈上升趋势,而不少养猪生产者却对此束手无策,给养猪生产蒙受惨重的经济损失,这是当前养猪生产上不容忽视的重大障碍因素之一,也是养猪生产者最为关注、颇感头痛和困惑的突出问题。

一些养猪业主和技术人员把保育仔猪的高死淘率归咎于高致病性蓝耳病、伪狂犬病、猪瘟等的危害。笔者不排除以上这些疾病的协同致病作用,也不排除其它疾病的并发继发感染,但在生产实践中无不证实,PCV-2感染才是真正的元凶,是保育仔猪的大敌。由其引发的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才是当前仔猪保育工作的主要障碍。由于PMWS危害深重,且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和防制手段,已成为当今猪病防控工作中的重点、难点之一,是养猪生产的又一瓶颈。只有对PMWS有充分了解,切实做好综合防制,扫除这一障碍,突破这一瓶颈,才能确保养猪生产的健康发展。

现就笔者长期的兽医临床实践和对本病的防制体会,谈谈对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综合防制意见,以供参考。

一、病原特征

圆环病毒(PCV),为一种圆形小颗粒病毒,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无囊膜,单股环状DNA,粒子直径14~25 nm,是迄今发现的一种最小的动物病毒。

根据圆环病毒(PCV)的致病性、抗原性和及核苷酸序列分为圆环病毒一型(PCV-1)和圆环病毒二型(PCV-2)两个型,PCV-1和PCV-2均有感染性,但只有PCV-2型才具有致病性。两个型之间基本上没有交叉反应。我们俗称的圆环病毒病(PCVD),实际上就是PCV-2感染导致的几个疾病如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初生仔猪先天性震颤(CP)、母猪繁殖障碍等的总称,其中危害最为深重的是PMWS。

本病原对外界有较强抵抗力:对氯仿、碘酒、酒精、pH3以下的酸性环境有一定抵抗力;在70℃时可存活15 min,65℃时不能将其灭活;苯酚、季胺类化合物、氢氧化钠和氧化剂等消毒药可以降低其毒力。

二、流行特点

1991年本病首次报道于加拿大,随后很快就在欧美及亚洲一些国家发生和流行,1996年暴发于世界许多国家,到目前为止, 本病已成为世界性分布疾病。据血清学调查表明,国外猪群血清阳性率达20%~80%,病死率为10%~30%。在德国和加拿大,猪群阳性率分别高达95%和55%,在英国和爱尔兰,猪群阳性率分别则高达86%和92%。2008年第20届国际猪病大会(20th IPVS)上,己将其列为当前危害养猪业发展的头号疫病。

自2000年起,我国各地陆续出现有关本病发生的报道。据相关检测资料表明,我国猪群阳性率为42.9%,尤以种母猪群阳性率最高:后备母猪阳性率为42.3%,经产母猪阳性率为85.6%,构成了猪场庞大的隐性带毒群体,成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这大概就是某些猪场圆环病毒病长年不息的根源。

病毒可经口腔、呼吸道等途径感染,少数怀孕猪感染PCV-2后,可经胎盘垂直传播给仔猪。

大量的证据表明,猪可在体内存在PCV-2而不引起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只有在气候突变或猪舍内空气质量劣变或饲养管理不良时才会发病。这不仅使我们明白了本病在某些养殖场持续不断、时有发生的原因,而且也给我们防制本病提供了依据。本病常与蓝耳病、细小病毒病、弓形体病、附红细胞体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等混合感染,并且是这些疾病发作的主要诱因。

本病无明显季节性,任何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可感染。

由本病毒引发的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PMWS)则多发于断奶后2~3周的保育仔猪。据调查资料表明和笔者在多个猪场的多年观察,哺乳期间的仔猪几乎无感染,至少无可见本综合征的临床症状,这可能与母源抗体的保护有关。但据报道,初生仔猪先天性震颤(CP)的病例中可分离出本病原,认为这是PCV-2感染的结果,并已得到专家学者的认同。

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多见于60~70 kg体重的育成猪、后备猪,如无并发继发感染,病猪体温、食欲几乎无异常,生长发育基本不受影响,更无死亡现象发生,这与某些报道资料所描述的情况(体温升高到41.5℃、病死率20%~40%等)大相庭径,这可能与混合感染有关。

怀孕母猪感染PCV-2会出现繁殖障碍:流产、死产、木乃伊胎增多、屡配不上等。

育肥猪虽有较高的感染阳性率,但并无外观可见的临诊症状,仅呈隐性带毒。

三、临床症状

断奶时仔猪生龙活虎,长势良好,但转入保育舍2~3周后,则陆续出现PMWS典型症状:食欲不振,发烧,扎堆昏睡,继而呼吸迫促,咳嗽喘气,被毛逆立粗乱,废食,皮肤苍白、黄疸,生长停滞,日见消瘦,脊骨肋条突现,浅表淋巴结明显肿大,便秘,偶有神经症状,病程拖至两周或更长,最后拉黄色稀便,直至衰竭倒毙,也有突发死亡的,幸存者多数形成僵猪。在通风不良、空气质量低劣、饲养密度过大以及感染其他病原等因素存在时,病情明显加剧,症状更为多样,病死率更会惨重。在笔者观察的多个猪场的病猪群中,一般病死率为30%~60%。

四、剖检变化

死于PMWS的尸体,外观可见躯体明显消瘦,肌肉萎缩,脊骨肋条突现,眼球内陷,皮肤苍白,黄疸。剖检可见: 肺脏肿胀,间质增宽,质地橡皮样坚硬;心脏变形,柔软无弹性,心冠脂肪消失;肾脏水肿,皮质变薄;内脏和外周淋巴结异常肿大,尤以腹股沟浅表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为甚,往往是正常体积的4~5倍,切面为均匀的白色或灰白色;肝萎缩硬变、呈暗紫色;脾脏轻度肿胀;胃黏膜水肿,有的大片溃疡;肠壁菲薄。

五、综合防制

(一)预防由于本病尚无确切的治疗药物,控制本病重在预防,应从规范饲养管理、强化生物安全措施、坚持中西结合的防治方针等综合防治措施加以控制,现分述如下。

规范饲养管理。提高猪群健康水平。疾病控制的主体是机体本身,健康的机体是抵制一切病原侵害的基础。只有充足的营养和良好的饲养管理才是提高群体健康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先决条件和重要手段,是疾病防治首先要考虑的重要工作内容,是每个养猪场家要特别关注和必须抓紧抓好的头等大事,更是养猪业主和生产管理者们必须要树立的第一理念!

规范化饲养管理包括如下措施,应常抓不懈。

1.提供全价、充足、新鲜日粮。

猪场应严格实行科学化管理,规范化饲养,力求做到:饲料营养要全价,日粮数量要充足,原料质地要新鲜!鉴于当前霉菌毒素己成为养猪生产的隐性杀手,在饲料中添加防霉、脱霉制剂应予高度关注,以确保饲料食用安全。同时要为猪群提供充足清洁饮水。

2.营造舒适生活环境。高度集约化饲养模式,已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猪群原有的生活习性和生存需求,不但猪群生产性能难以发挥,而且己实实在在成为当今猪病频发的一个重要诱因,PCV-2感染更与环境应激有着直接关联。要为猪群特别是保育猪群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势在必行!

舒适的生活环境至少要求做到:舍内温、湿度适宜,通风良好,空气清新,干净干燥,冬暖夏凉,饲养密度适中,足够、合理的采食位置和饮水设施,无噪音等。

3.强化生物安全措施。“生物安全”是指能以某些方式减少新病原体进入猪场以及能够避免这些病原体在猪场中持久存在和危害猪群的所有措施。是猪场最基本、最重要的兽医管理准则,在猪病流行猖獗的今天,生物安全措施,更应提到猪场日常管理工作的突出位置。其内容大致包括如下几方面。

(1)设置病原入侵屏障,实施封闭式管理。一个猪场与世隔绝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这里所指的封闭式管理是指,在严格控制外来车辆人员入场的前提下,在大门口、生产区、猪舍出入口设立消毒间、消毒池、净手消毒盆,并指定专人管理监督,强化对必要入场人流、物流和出入生产场区人员的消毒净化,防止和减少新病原体进入猪场以及舍间、猪群病原的水平传播,这才是猪场病原入侵的可靠屏障和封闭式管理的真正含义。笔者发现,相当一部分中小猪场缺少以上设施,也有的设而闲置,使猪场与外界处于“门户开放”状态。在猪病流行猖獗、PCV-2感染频发的今天,这不能不认为是一个危险的疏漏和致命的失误!

(2)制订防疫制度,规范防疫工作。猪场应根据疾病的发生规律,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防疫制度,对PCV-2感染和几种易于并发的疾病的防疫工作,要作出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要求,并组织员工反复学习领会,增强员工防疫意识,提高员工贯彻执行制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把防疫工作推向正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使防疫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

(3)做好免疫接种,保护易感猪群。免疫接种是预防疫病发生流行的重要措施,也是当前国内外控制猪病(特别是病毒性疾病)普遍采用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目前全球已有4种商品化PCV2疫苗相继问世,并在部分国家、地区以及我国部分猪场应用。虽然国内对这些进口PCV2疫苗的应用还存在不同见解,但从一些猪场的试验应用结果来看,PCV-2疫苗已在预防PCVD上发挥了显著的效果。如广东清远市某种猪场自2006年以来,一直遭到圆环病毒病和相关混合感染的困扰, PMWS、PDNS和母猪繁殖障等病屡控不住,后来就是通过对PCV2疫苗和相关疫苗的严格接种,加上综合防制措施的贯彻落实,目前,本病在该场已基本平息,种猪生产己趋于正常。另据介绍,广东某大型猪场对国外某品牌的PCV2疫苗进行了一年的免疫效果试验证实,确能明显降低死亡率、减少死淘率、提高生产成绩。而药物治疗的费用更降低到0.2元/头。

居于当前猪场的蓝耳病、伪狂犬病、猪瘟、细小病毒、副猪嗜血杆菌病等主要疾病发生频繁,而猪场圆环病毒阳性率较高,随时都有继发于这些疾病之后的可能,或者作为原发病,诱发诸多疾病的危险。笔者在生产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只要把以上这些常见病和基础病加以控制,圆环病毒病的发生率就会明显降低,危害程度就会大大削减,各猪场应认真把以上这些常发疾病的免疫工作做得彻底到位。

(4)严格卫生消毒,防止病原扩散。如前所述,猪场种猪及育肥猪血清感染率较高,构成了场内庞大的PCV-2隐性带毒者,它们无时不在向体外散播病原、污染环境,成为极其危险的传染源。卫生消毒是抑制和杀灭这些环境病原、减少PCV-2感染和其疫病发生流行的重要手段,对确保猪群健康,具有至关重要作用。猪场应坚持每周2次的卫生消毒制度并落实到生产的各个环节,使之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值得关注的是,在做好日常预防性卫生消毒的同时,还应认真做好“即时消毒”。即病猪隔离后对被其污染的环境场地实施随即消毒。

另外,还应实行全进全出的生产流程管理和严格的空栏消毒制度。

(5)实施药物预防,控制混合感染。各种抗菌素对PCV-2和其它病毒性疾病病原的无效,已为人们所共识,但合理地添加广谱抗菌药物,实行混饲混饮,确实能有效控制多种混合感染的细菌性疾病,是减少PCV-2和其它病毒性疾病发生流行和消减其对猪群危害的有效措施,在目前疫病多发、混合感染极为普遍的严峻形势下,实施药物预防尤为显得必要。

预防用药多采用广谱抗菌素或中药制剂。实践证明,采用广东紫金正天药业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产品,对PCV-2感染和其他病毒性疾病感染都有极好的防治效果。方法如下。

方案1:黄芪多糖粉+强力免疫抗体维他,兑水投饮。

方案2:咳喘毒治粉或热毒多肽粉+高热清拌料投喂。

方案3:热毒多肽粉+强力免疫抗体维他,兑水投饮。

以上连用7 d。

在实施群体药物预防时,应注意如下几方面:

第一,适时用药。应根据本场猪病发生规律,抢在疫病发生之前或于某些可以预见的重大应激(如断奶、转群、混栏、引种和极端气候侵袭等)之前用药,防患于未然,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对症用药。俗话说“药不在贵,对症则灵”,应通过药敏试验或根据本场病原谱选用对本场大部分细菌性病原敏感的药物,做到对症用药,有的放矢。

第三,科学用药。疫病的流行,一般是通过引入传播、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等三种形式得以实现的,应根据疾病的传播特点,于源头用药、科学用药。

(6)全进全出管理,不可无序混群。在生产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中小猪场还沿用传统的混栏饲养方式,在同一栏舍内,小中大猪“三代同堂”混群饲养,卖大留小,循环往复。由于猪舍长期得不到清空消毒,病原孳生,疾病延绵不绝,是猪场疫病屡控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实行全进全出的管理制度,以便清空消毒,对控制PCV-2和其他疾病感染都有极其重要意义。一般应于清空后立即彻底冲洗,干燥后严格消毒,然后闲置至少一个星期,才可进猪。进猪前再彻底消毒一次,产房和保育舍尤其需要严格执行。

(7)提倡自繁自养,避免病原入侵风险。由于引种不慎将病原带入猪场,引起疫病暴发流行的个案枚不胜举。因而为避免这一风险,建议中小型猪场应根据本场具体情况,建立自己的核心群,采取自繁自养的办法,补充更新后备种猪。为了从根本上防止群体间的水平交叉感染,建议中大型猪场采用多点式饲养新工艺,即把各不同生长(产)阶段的群体,间隔一定距离分区管理,工具不混用,人员不往来。

(8)坚持中西兽医相结合的防治方针。鉴于当今病毒性疾病已成为猪传染病的主体, 传统抗菌素和各种化学合成的药物对病毒性疾病治疗无效,而金刚烷胺、利巴韦林、病毒灵等人用抗病毒药物又禁止使用于动物疾病的治疗,使得传统抗菌素和各种化学合成西药对动物疾病的治疗,陷入了一筹莫展的困境。

研究资料表明,天然中药无毒副作用和多能性是任何化学合成的药物所无可比拟。许多中药中含有的多糖、甙类、生物碱、有机酸、挥发油等成份,不但具有独特的免疫调节功能,而且还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抗细菌、抗肿瘤和增强免疫等作用。

在前几年与高致病性蓝耳病的较量中证实,某些中药活性提取物对由蓝耳变异病毒原发的高热综合征和其它病毒病具有标本兼治的独特功效。广东省紫金正天药业有限公司研发的纯中药、中西复方抗病毒专利产品,与强效抗菌素产品联用,在展开对猪PCV-2感染、高致病性蓝耳病和混感疾病的防治中效果显著,曾得到全国各地养猪客户的认同和赞许。目前各兽用制药厂家也已有名目繁多的中药抗病毒制剂面市,各猪场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由此可见,坚持中西结合的治疗方针,是控制当前包括PCV-2感染在内的诸多疾病的重要选择和正确路线。

(9)隔离治疗淘汰病猪,无害化处理病死猪尸。一旦发现PCV-2感染病例,应立即隔离,并对被其污染的场地实施“即时消毒”,防止病原水平传播。具有治疗价值的,及时实施混合感染的有效控制,必要时予以果断淘汰或扑杀,并严格执行无害化处理(焚烧或深埋)。

鉴于猪场庞大的隐性带毒种猪群(种母猪及育肥猪)是猪场环境PCV-2和其它病原最危险的散播者,建议通过定期检测逐步淘汰隐性带毒种猪,减少后患。

(二)治疗传统抗菌素和各种化学合成的药物对PCV-2感染和其它病毒性疾病的治疗早已证实毫不奏效,而采取增免疫、抗病毒的中药制剂与广谱抗菌素联合应用,往往会取得一定效果,是当今PCV-2感染和其它病毒性疾病治疗的常用办法。广东省紫金正天药业有限公司研发的抗病毒中药制剂和强效抗菌产品,对治疗PCV-2感染和混感疾病效果十分显著。具体做法如下。

方案1:正天毒特+高热急诊(或百病先锋、重症头孢)。

方案2:本草抗毒肽(或正天毒特)+百病先封水针。

方案3:正天毒特+咳喘毒治(或核酸多菌素)。

以上分别肌注,1 d2次,连用3 d。

有的采用干扰素、转移因子、免疫球蛋白与广谱抗菌素联合应用,也取得一定效果。

Inmodulen是一种新研制的生物免疫治疗制剂,可以激活免疫细胞,从而引起不同细胞因子的分泌。据说,当猪群PCV-2感染后,应用Inmodulen配合圆环病毒疫苗“猪克环”、伪狂犬疫苗“猪克伪”接种,PCV-2感染的死亡率会显著下降,这表明Inmodulen具有免疫治疗作用,不妨一试。

猜你喜欢
病原猪群猪场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猪场消毒那些
猪场拆迁,岂可一拆了之!
猪场还有哪些潜能可以挖掘?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的采集和分离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