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动物免疫效果不佳的原因及对策

2010-04-13 14:48陈天容
四川畜牧兽医 2010年8期
关键词:生物制品免疫抑制畜禽

叶 岚,陈天容

(1.四川省凉山州畜牧局,四川 西昌 615000;2.四川省西昌市畜牧局,四川 西昌 615000)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部分动物免疫后,抗体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免疫效果不佳现象普遍存在。为此,笔者经过深入调查、了解和分析,探索出了发生动物免疫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今后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1 免疫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

1.1 疫苗保存运输不当 目前,许多运输生物制品的条件不符合要求,特别是市(州)到县、县到乡,有的是用保温箱运输,有的则用没有冷藏设备的车进行长途运输,由于运输存储条件不当,将会影响疫苗的效力。在疫苗的保管过程中,个别乡镇站和养殖户没有冷藏设备,或冷藏设备不足,无条件进行有效贮藏,有的将疫苗运(购)回后置常温下保存;个别乡镇站兽医人员和规模养殖户保管人员意识淡薄,有冷藏设备不用,将生物制品随意堆放;有的防疫人员和养殖户不看疫苗保存说明,把冷冻苗放在冷藏室中保存,把冷藏苗放在冷冻室中保存,有的不分冻干苗还是灭活苗都放入冰箱冷冻室保存等,这些现象必然会影响疫苗的效价,从而影响免疫的效果。

1.2 免疫程序不合理 一是缺乏必要的流行病学调查。大部分县市由于监测经费有限,技术力量薄弱,对辖区内动物免疫抗体水平和疫病流行情况缺乏动态监测,动物春、秋集中免疫工作以行政命令为主,免疫时机的选择随意性较大,免疫程序选择也缺乏合理性。二是不进行母源抗体消涨检测。许多规模养猪户没有对母源抗体进行科学检测,对母源抗体消涨不清楚,导致接种时间过早或过晚。

1.3 疫苗注射不当

1.3.1 有的防疫人员注射之前对疫苗的外包装、标签、批准文号、生产批号、出厂日期、失效期、是否破损等不进行检查登记,没有仔细阅读生物制品的使用说明、注意事项等,常常忽视在注射过程中温度上升使保存期缩短。为了节省疫苗,部分防疫人员将疫苗稀释4~6小时后还在使用,造成免疫效果不佳。

1.3.2 部分防疫人员注射之前不按要求对免疫动物进行健康检查,不了解动物的免疫史及病史等,被注射动物由于本身处于疫病发生期、潜伏期或临产期,致使发生不良反应或免疫失败,甚至导致“不打没有病(正处于潜伏期),一打就发病”,给免疫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1.3.3 注射器械及注射局部消毒不严。在动物免疫接种过程中,有的防疫人员不按规范操作,对器械、注射部位消毒不严,大多数不是一畜一针,而是一圈一针或一户一针,造成疫苗污染或动物疫病交叉感染。

1.3.4 免疫注射剂量不准。在免疫注射过程中,有的防疫人员为了提高免疫效价随意加大注射剂量或免疫次数间隔时间太短,造成免疫耐受或免疫麻痹;有的怕出现免疫应激反应而随意减少剂量,造成免疫剂量不足,达不到理想的免疫效果;有的防疫人员没有按要求将疫苗注射到适宜的部位,而是采取打“飞针”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注射剂量和注射部位的准确性;有的不根据动物的大小和说明书要求统一注射相同剂量,导致有些动物免疫剂量不足。

1.3.5 接种途径不当。一是应该肌注的,有的防疫人员使用针头过短,使大部份疫苗留在脂肪内,不易吸收,影响免疫效果。二是部分防疫人员为了减少工作量,同时接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相互干扰的疫苗导致机体对各种疫苗的应答显著降低,影响免疫效果。

1.4 免疫抑制

1.4.1 环境等应激因素造成的免疫抑制。部分养殖场户饲养密度大、拥挤、环境卫生状况差,畜禽在环境过冷、过热、过湿、通风不良,噪声、捕捉、运输、转栏、免疫注射时保定等应激因素作用下,将会造成抑制,降低免疫效果。

1.4.2 营养性免疫抑制。营养不良,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中某些成分的缺乏或过多均可造成免疫功能受损,导致免疫缺陷和免疫抑制。

1.4.3 毒物与毒素所引起的免疫抑制。饲喂霉变饲料或垫料发霉、重金属、工业化学物质和杀虫剂等损害免疫系统,引起免疫抑制,即使在不使畜禽群体发生中毒症状的剂量下,也能使畜禽群体易发感染性疾病,降低免疫力。

1.4.4 病原体感染性免疫抑制。有些疾病,如猪瘟、圆环病毒病、严重的寄生虫感染、雏鸡的传染、法氏囊病以及其它疾病等处于潜伏期时,将抑制免疫反应,降低免疫效果。

1.4.5 药物引起的免疫抑制。滥用药物或免疫接种期使用一些药物,如地噻咪松类、磺胺类、四环素类等,可致畜禽机体的免疫器官受到抑制,也会造成免疫抑制。

2 对策与建议

2.1 加大生物制品(疫苗)监管力度 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加大对生物制品管理法规的宣传力度,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辖区内生物制品的管理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劣不合格生物制品的行为,确保生物制品的主渠道供应。规模养殖场(小区)要在当地动物疫控中心的指导下,选择正规厂家生产具有国家批准文号的疫苗。

2.2 加强生物制品的储藏和运输条件 在储运生物制品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类别和性质,储放在低温或超低温环境下进行运输和保存,应避免强光、暴晒、高温造成损坏。生物制品在运输时应注意包装严密,尽量缩短运输时间。加强冷链体系建设,使用冷藏车运输疫苗,如条件暂不具备的,必须用装入有冰块的保温瓶进行疫苗运输。督促规模养殖场(户)配备必要的冷藏设备,确保生物制品(疫苗)按要求保存。

2.3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根据本地疫病流行情况和规律,畜禽的品种、日龄、母源抗体的消涨规律和疫苗种类、性质等制定合理的、科学的免疫程序,并视情况的变化而对免疫程序进行适时调整。

2.4 加强培训,不断提高防疫员的责任心和技术水平 完善对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的管理,建立一支能吃苦耐劳、责任心强、技术水平较高的动物防疫队伍,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同时,加强对村级和规模养殖场(户)防疫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并严格按照“五统一”、“五不漏”的原则和农业部《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免疫方案》等要求,正确使用生物制品,规范免疫操作,严禁使用过期疫苗和随意增加或减少剂量,严格免疫程序,提高防治效果。

2.5 加强抗体监测,确保免疫效果 监测工作包括疫病监测和免疫抗体水平监测,通过疫病监测,对辖区内及时预警,及时开展补免工作。通过免疫抗体水平监测,进行适时免疫和加强免疫,使一个区域内动物免疫水平常年保持较高的水平。加强动物防疫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及时组织免疫抗体监测,存栏畜禽抗体合格率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应尽快加强免疫,同时对漏免、新补栏的畜禽和患病、体弱暂不宜接种的要及时进行补免。对免疫监测结果未达到国家要求标准的,要查找免疫失败的原因并予以弥补,全面提高免疫抗体水平,确保免疫效果。

2.6 健全防疫制度,减少应激因素 养殖场(户)应建立养殖、投入品、免疫、消毒、人员管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及粪污处理等记录档案与防疫制度,尽量减少应激因素。一是免疫前后24小时内避免畜禽发生应激反应,注意不改变饲料品质,减少噪音。同时,控制好温度、湿度、饲养密度、通风透气,勤换垫料。饲喂全价配合饲料,适当增加氨基酸和维生素等。二是调整畜禽健康状况,确定接种时间,若有严重传染病流行,应停止接种。若个别畜禽患病,应对其进行隔离,然后对健康畜禽进行接种。三是接种疫苗时防止畜禽受惊吓,对不可避免的应激,应在接种前后3~5天内,在饮水中加入抗应激剂或抗应激药物。四是免疫前后2天最好不用消毒药、抗生素、抗球虫药、抗病毒药等。

猜你喜欢
生物制品免疫抑制畜禽
吉林正业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正业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正业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病因、发病特点及防控措施
武汉佳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防控猪群免疫抑制的技术措施
多胚蛋白酶 高效养畜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