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 12例

2010-04-14 02:45曹克奎衣英豪王相如刘金峰吴在龙
山东医药 2010年10期
关键词:粉碎性前臂克氏

曹克奎,衣英豪,王相如,刘金峰,吴在龙

(武警山东总队医院,济南 250014)

桡骨小头骨折,尤其是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常合并肱骨小头损伤与内侧副韧带损伤,伴有前臂旋转功能障碍,其治疗存在较多争议。2003~2007年,我院采用微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 12例,疗效满意,无并发症发生。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 12例中,男 8例、女 4例,年龄 20~55岁。MasonⅡ型 7例、Ⅲ型 5例。其中伴内侧副韧带损伤 2例。受伤原因:交通伤 5例,坠落伤 4例,摔伤 3例。

治疗方法:臂丛麻醉。取肘关节外侧切口或 Kocher切口,通过肘后肌和尺侧伸腕肌进入,逐层切开,显露骨折断端。注意保护桡神经骨间背侧支,有软组织附着的小骨块应小心保护其血供。解剖复位骨折断端,尤其要恢复桡骨小头关节面的平整,维持前臂中立位,在桡骨前后位平分线的前65°和后 45°之间确定“安全区”,在该区域常规钻孔、攻丝,微型螺钉固定。直视下见骨折对位、对线好,旋转活动无受限后修复环状韧带及关节囊。如环状韧带缝合张力较大,则不予缝合,直接缝合关节囊即可。缝合关节囊时避免过紧或重叠。术后应用抗生素 3d,石膏外固定 2周,2周后行肘关节功能锻炼。

疗效评定:根据肘关节活动度、肌力、稳定度和疼痛的情况,按照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及疗效评定:满分为 100分,95~100分为优、80~94分为良、60~79分为一般、0~59分为差。

结果:本组随访术后 12周 ~3a。7例 MasonⅡ型骨折患者优 3例、良 4例;5例 MasonⅢ型骨折患者优 2例、良 1例、一般 1例、差 1例。无并发症发生。

讨论:桡骨小头对稳定肘关节有重要作用。由于桡骨小头骨折是关节内骨折,如果骨折有移位,理应切开复位,以恢复肘关节伸屈和前臂旋转功能。对于MasonⅢ型、Ⅳ型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以往多行桡骨小头切除术,但存在许多远期并发症,如肘腕关节疼痛、关节不稳定、桡骨上移、肘外翻畸形、异位骨化、骨性关节炎及肌力下降等。近年来,随着内固定材料和内固定技术的不断更新,临床上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桡骨小头骨折内固定物有传统的克氏针以及微型螺钉、微型钢板及其他新型内固定物,可使大多数严重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得到有效的坚强内固定,有利于骨折愈合,并最大限度地恢复肘关节功能。克氏针内固定针尾外露易造成针孔感染,留于皮内的克氏针残端与肌肉组织长期摩擦,也容易造成局部炎症及疼痛,且术后石膏外固定时间长,影响术后早期活动。采用微型螺钉内固定较克氏针固定更有效、更坚固,术后有利于肘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减少手术并发症。本组 12例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采用微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疗效良好,无并发症发生。本手术不适用于极少数骨折无法复位固定、关节面不能修复的严重桡骨小头骨折,对于此种病例可考虑行人工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术。

猜你喜欢
粉碎性前臂克氏
肩关节、肘关节及前臂活动范围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双钢板技术在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闭合复位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
克氏针张力牵引固定法治疗骨性锤状指
克氏针悬吊法在急性伸肌腱Ⅰ区损伤中的应用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47例分析
双钢板在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骨折方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40例
牵引下前臂旋滚法对纠正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改变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