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2010-04-17 14:43赖振招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门诊个性化饮食

赖振招

(广东省梅县人民医院门诊部,广东梅县 51401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2%,并正以每年1‰的速度递增。由于长期不良的生活方式及糖尿病知识的溃乏,众多糖尿病患者并不能合理控制饮食及进行适量运动。有文献报道[1],60%的糖尿病患者不能控制饮食,导致严重并发症频发,甚至危及生命,从而使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率下降。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及糖耐量异常者实行护理干预,采取定期随访、集中教学、个性化教学及定期组织交流等方式,帮助他们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掌握饮食控制、服药及自我监测方法,能较好起到减少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产生,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登记我院门诊所有糖尿病患者,60岁以上体型肥胖、血液检查糖耐量异常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30例,对照组31例,年龄均为35-75岁,干预组男性12例、女性18例,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16例。

1.2 方法 两组人员治疗用药相同。对照组人员常规登记,自行随访;干预组人员常规登记后由护士建立随访卡,采用护理干预手段。1年后对所有人员进行常规血糖检测及其它脏器功能检查,并发放调查表,从血糖控制方面进行书面调查,并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1.3 护理干预手段

1.3.1 目标:提高糖尿病患者及高危者对科学饮食重要性的认识,使患者掌握科学合理的调整饮食结构的基本方法,增加患者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控制血糖等方面的自我保健能力,早期发现并发症,及时就医。

1.3.2 方法:采用集体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相结合方式,定期集中上课,发放书面资料,提供视听教材,建立随访档案、医患联系卡,保持通讯联络,实现对门诊患者的干预。与管理区、居委会取得联系,以定期义诊方式及时掌握高危人员的流动情况。利用医院健康教育园地、墙报,宣传糖尿病预防控制基础知识,并印刷糖尿病防治小册子,定期开展专题交流活动,让控制较好的患者交流经验及控制心得。

1.3.2 干预措施的主要内容:①心理护理: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由于病程漫长、病情易反复、无根治办法等原因,患者会产生心理方面问题。常见的有焦虑、恐惧、抑郁,长期治疗对家庭产生的经济影响也容易使患者产生自责、内疚心理,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症状不典型的糖尿病患者,早期由于疾病并未明显影响生活,因此不重视;因家庭经济限制、家属不支持的原因,让患者产生自暴自弃、放任自流的想法等,这些都对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很大影响[2]。在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与患者多交流,成为患者的朋友,以亲切的态度、娴熟的技术、渊博的知识取得患者信任,耐心做好解释,让患者充分认识糖尿病,虽然糖尿病不能治愈,但经过干预,可基本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治疗采取正确态度,从而积极主动参与病情控制行动。②普及基础知识教育:充分发挥集体教育的优点,定期举办糖尿病知识专题学习班,集中讲授糖尿病基本知识,糖尿病产生的原因、发病机制及危害程度,提高重视及患者自愿参与的程度。③为患者量身定做个性化饮食护理方案:为患者讲述糖尿病饮食控制的目的及意义,正确饮食控制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针对患者的生活习惯、经济条件,为患者确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及食谱。④协助患者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针对患者体质和兴趣的不同,为患者推荐不同的运动方式,建议患者多参加一些室外的有益的娱乐活动。告诫患者在运动中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始时20-40min,逐步增加至1h;同时,合理安排运动时间,一般在餐后1-1.5h进行。⑤药物使用和自我监测指导:糖尿病患者因需终身服药,一般难以坚持和接受,因此在干预中,一定要端正患者的用药意识,教导患者一定要遵守服药原则,按时、按量、按规定服药,不得随意自行停药。对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教会其注射胰岛素的方法、针具药品保存方法,消毒、预防感染方法等。在自我监测中,主要教会患者自我监测尿糖,有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就医,减少并发症的发生。⑥日常生活及异常情况指导:由于糖尿病病程较长,因此,让患者掌握日常生活及病情变化尤为重要,在干预中,主要针对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早期体征,对患者进行教育。指导其平时要注意皮肤清洁,预防外伤及感染,一有炎症及时就医诊治,尤其要注意双脚的保护;注重心理卫生,在遇到精神创伤时,要积极采取自我渲泄的方法,及时舒缓自己的情绪,必要时外出寻求帮助;平时生活要避免过度劳累,外出时最好携带糖尿病治疗卡,并坚持定期随诊。⑦注重患者家庭及社会的支持力量:积极帮助患者启动社会支持系统,获得强大的经济支持和心理支持。门诊护理人员要注意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家庭经济及其他社会支持情况,鼓励患者携同家属参加各类学习交流会,取得患者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尽可能为患者取得社会支持及经济方面的支持,增强控制疾病的信心。

2 效果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见附表:干预组血糖异常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门诊护理干预可有效稳定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附表 护理干预对血糖的影响

3 讨论

我院门诊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的干预措施中,采取集体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有效提高了患者对糖尿病病情的稳定控制。王晓兰报道[3],对糖尿病患者采取个性化教育,可使84.8%的患者对学习内容完全了解及掌握,使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宜的运动能得到坚持。本组研究中采用健康教育与患者心理、社会支持相结合,明显增强了患者长期治疗的信心,在对稳定血糖、减少患者病情波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维护患者正常的生理机能,减少患者因病致残,提高生存质量,减少患者入院次数等方面大有裨益,而且操作简便,易于坚持,适宜各医院门诊开展。

代敏.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护理中的作用[J].当代医

[1]学,2009,15(24):126-127.

[2]杨万里.生命质量概念在糖尿病护理评估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04,10(6):60-62.

[3]王晓兰.糖尿病护理工作中个性化健康教育的体会[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6,3(4):70-72.

猜你喜欢
门诊个性化饮食
门诊支付之变
春节饮食有“三要”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何为清淡饮食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健康饮食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