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伏沙明与帕罗西汀治疗强迫症的对照研究

2010-04-17 15:16谢育南邝云航刘献标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汀组副反应帕罗西

谢育南,邝云航,刘献标,王 海,罗 华

(广东省梅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广东梅州 514089)

强迫症是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研究显示[1],强迫症患者血中5-羟色胺(5-HT)浓度明显降低。本文对氟伏沙明与帕罗西汀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来源于2007年10月-2009年10月我院心理门诊及精神科门诊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强迫症的诊断标准。Yale-Brown强迫量表总分>16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14分,病程>6周。排除严重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疾病,物质依赖者及妊娠哺乳期妇女。共入组61例,随机分为氟伏沙明和帕罗西汀两组,氟伏沙明组31例,男14例、女17例,平均年龄(39.4±9.3)岁,平均病程(2.9±1.1)年;帕罗西汀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40.2±9.8)岁,平均病程(3.1±1.2)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1.2 用药及评价方法 经1周清洗期,帕罗西汀组用盐酸帕罗西汀(商品名为赛乐特,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s×20mg),开始每天早上10mg,以后根据情况逐渐加量至20-40mg/d;氟伏沙明组用马来酸氟伏沙明(商品名为瑞必乐,深圳市源兴药业有限公司生产,30s×50mg),初始剂量50mg/d,2周内加至200~250mg/d;两组治疗期间均不合用其它药物。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末做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各1次。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8周末分别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HAMD及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分。按HAMD减分率评定疗效,减分率>75%为痊愈、50%-75%为显效、25%-49%为有效、<25%为无效,并计算总有效率;用TESS评定副反应。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以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经8周治疗,氟伏沙明组的总有效率为87.1%,帕罗西汀组为86.7%,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8周后临床疗效比较

2.2 Yale-Brown强迫量表评分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前、治疗后各时间点Yale-Brown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别(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Yale-Brown评分均有所下降,帕罗西汀组用药2周后开始起效,较氟伏沙明组早;两组治疗后4周、6周、8周的Yale-Brown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

表2 两组治疗前后Yale-Brown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Yale-Brown评分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

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治疗后6周治疗后8周氟伏沙明组3132.44±4.3129.04±4.5124.38±6.02*22.37±4.92*17.02±6.62*帕罗西汀组3031.57±5.0428.13±3.71*25.92±5.72*21.72±5.82*15.38±5.28*组间P>0.05>0.05>0.05>0.05>0.05

2.3 HAMD量表评分比较 见表3。两组治疗前、治疗后各时间点HAMD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别(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周两组的HAMD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说明已有明显疗效;两组治疗后4周、6周、8周的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

表3 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

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治疗后6周治疗后8周氟伏沙明组3126.77±4.0123.11±3.61*20.02±4.14*15.37±4.92*10.04±3.92*帕罗西汀组3027.33±5.2224.42±3.07*21.08±3.74*16.15±4.49*9.83±3.63*组间P>0.05>0.05>0.05>0.05>0.05

2.4 不良反应 经TESS评分,氟伏沙明组常见副反应为: 嗜睡(7例),口干(6例),恶心(4例),眩晕(2例),多在服药第1周内较明显。帕罗西汀组主要副反应为:嗜睡(12例),肌肉松弛(5例),眩晕(5例)。两组间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出现的不良反应一般无需特殊处理,经适当调整药量,症状多减轻或消失。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3 讨论

强迫症的发病与患者的内向、多疑、完善欲望高、敏感等神经质素质有关,在此基础上以偶然的生活事件为契机,在精神交互作用下痛苦愈来愈烈。切断这一交互循环过程,让患者认识症状,发现现存的思维或行为与现实的矛盾,对自己思维不合逻辑之处达到领悟,指导患者把注意力从强迫症状转移到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去。强迫症的发生机制可能与脑内5-羟色胺(5-HT) 功能低下或突触间隙可利用的5-HT含量降低有关[2]。

帕罗西汀是较专一的5-HT再回收抑制剂,对胆碱能受体影响甚微,很少发生抗胆碱能不良反应,对于强迫症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而氟伏沙明是全球第一个SSRI类药物,能选择性抑制5-HT再摄取,对多巴胺(DA)及去甲肾上腺素(NE)的摄取几乎无作用,它通过抑制神经元突触前5-HT的再摄取,提高突触间隙5-HT的含量,从而提高脑内5-HT的功能,发挥治疗强迫症的作用[3]。氟伏沙明对5-HT选择性高,对脑内乙酰胆碱受体亲合力低,避免了严重的抗胆碱能及心血管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服药的依从性[4]。

本研究将氟伏沙明用于治疗强迫症并与帕罗西汀进行比较,发现二者治疗强迫症均有良好疗效,两组治疗后Yale-Brown、HAMD评分均显著下降,且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提示二者对强迫症疗效相当。氟伏沙明组治疗2周后HAMD评分有明显下降,而Yale-Brown评分在治疗4周后方明显下降,说明氟伏沙明改善抑郁症症状起效时间早于改善强迫症症状的起效时间,而且不良反应轻微,适合于长期服药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Cath DC, Spinhoven P, Landman AD, et al. Psychopathology and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in relation to blood serotonin in tourette's syndrome and obsessive sompulsive disorder[J]. J Psychopharmacol, 2001,15(2):111-119.

[2]王国强,张亚林,杨世昌.强迫症患者中枢单胺类递质及神经肽研究进展[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12(2):154-157.

[3]徐开侠.帕罗西汀合并认知疗法治疗强迫症的对照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1):97-99.

[4]喻东山.强迫症的机制与治疗[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0,10(2):128.

猜你喜欢
汀组副反应帕罗西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及药物安全性分析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及左心射血分数的影响
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脂患者的效果对比研究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ow separation over a backward-facing step with high Reynolds number
2018年全疆口蹄疫疫苗临床应用安全性结果分析
瑞舒伐他汀对高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血脂、炎症反应及肾功能的影响观察
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副反应的处置
地西泮联合帕罗西汀预防紧张型头痛的临床应用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