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本色高扬的征帆——读“时代英雄谈人生”系列丛书《左手礼》有感

2010-04-23 03:32王挺梁65521部队
军营文化天地 2010年5期
关键词:部队人生

文/王挺梁(65521部队)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激流排浪,始见弄潮健儿。阅读丁晓兵的《左手礼》,像是在回眸若干年前,一位英雄勇士在炮火硝烟中的艰难前行,又像是在踏寻一位辛勤耕耘者苦难奋斗的铿锵足迹。应该说,这部由二十多万字和150幅珍贵图片组成的《左手礼》,是丁晓兵一路走来,曲折、坎坷、泪水、血汗、徘徊、困惑、进取的履历表,是一部写照中国军人铿锵苦斗的流芳传奇,也是诉说英雄楷模砺炼绝境的图腾奇迹。

战胜自我谱人生

人生最大的敌人不是任何人,而是自己。丁晓兵是个肢体残缺的军人,这个用左手敬军礼的军人,像一把号角,让理想与激情在每个军人心中蔓延!在他人看来,丁晓兵是一个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人,他却“不放弃、不抛弃”,单手完成了常人双手都难以完成的任务:单手打背包速度全团无人能比,单手射击水平更是一流!他上过沙场,参加过战争,搏斗过歹徒,抗争过病魔。人们称他为“英雄”,不仅仅因为他战胜了别人。凡是和丁晓兵有过接触的人,无不从他身上感受到那种不甘平庸、永不服输的锐气和力量。从当指导员到当政委的各个岗位上,丁晓兵和他所带领的单位获得的奖牌、奖杯、证书累计达三百多个,这些都真实地记录了丁晓兵为党的事业自强不息、追求不止的奋斗轨迹。

军营并非单行道

丁晓兵认为,为党带兵就要把兵带得让党放心。所以,他除了做好思想工作,抓好政治教育,还总是在官兵们的紧要处帮上一把,引导他们走好人生之路。有人觉得辉煌就意味着入党、立功、提干、评优、评先,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获得这些荣誉。其实,每一位在部队默默奉献青春年华的战士,都在用青春与热血打造军旅人生的辉煌。在丁晓兵身上,我们看到,部队的专业和岗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岗位都是士兵展现才华的舞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怕起点低,就怕不努力。五连指导员汪利是带着报考军校的梦想参军入伍的,然而,连续两年落榜彻底粉碎了他的梦想,汪利的情绪一下子陷入低谷。时任营教导员的丁晓兵一有空就和汪利坐在一起谈心,终于使汪利重新振作起来。后来,由于汪利工作训练在全团最突出,被破格提干,保送军校。丁晓兵当指导员和教导员期间,在他的教育帮助下,三十多名战士考上军校,17名战士直接提干。

天道酬勤助成才

每一个人都拥有成才成功的潜质,每一名官兵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丁晓兵的传奇经历,给了全军官兵最好的启示: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天道酬勤助成才。丁晓兵带头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读书笔记写了近900万字。他学习理论不是装饰门面,而是真学真用,联系工作,思考人生,内化为世界观和方法论。走进丁晓兵的家,看不到什么值钱的东西,但几千册图书、一摞摞报刊剪贴本格外引人注目。丁晓兵认为,人生的乐趣有许多种,但来自知识和智慧方面的快乐最持久、最可贵。部队有了新装备,丁晓兵必然潜心研究驾驭之法。“八一”式轻机枪装备部队后,基层普遍反映不好掌握,丁晓兵虽然是政工干部,却带头扎进军官训练中心,一只手反复拆卸组装机枪,反复琢磨枪械资料,终于摸索出了“手把握,肘向下,手腕自然下搭,不顶也不拉”的科学射击要领。面对他人的质疑,丁晓兵二话没说,一只手操枪走向靶台,在距离目标150米处3个点射,3发子弹打出了一个8环、一个9环、一个10环的好成绩。在师组织的年度训练考核中,丁晓兵所在团轻武器射击成绩均是优良,取得全师最好成绩。近年来,丁晓兵经常深入一线调查走访,拿出了《深入持久地打好拒腐防变主动仗的意见》下发部队,还总结了“封闭驻点区域、优化内部环境,封严不良影响、充实精神需求,封紧对外交往、密切官兵关系,封住流动空间、丰富执勤生活”的管理教育做法,不仅保证了部队圆满完成监管执勤任务,而且为后续部队做好监管执勤工作提供了借鉴。

身残志坚有建树

伤残带给丁晓兵诸多不幸,但他都报以坦然的微笑。面对荣誉,他拼搏进取;面对伤残,他百折不挠;面对卑微,他自强不息。战后,丁晓兵入了党,提了干,荣立了一等功,获得全国“为边陲优秀儿女挂奖章”活动为他专设的第101枚金质奖章,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这时的丁晓兵被鲜花和掌声包围,部队领导也派人征求他对今后工作的意见。有人对他说:“你现在只有一条左臂,留在部队很难有更好的发展,还是趁着现在名气大、影响大,赶紧给自己找条好的后路吧。”丁晓兵经过冷静思考,郑重表示:“一要学习,二要工作,三不离开部队。”——只有把自己的人生追求融入党的事业和部队建设,才能在追求中升华自己的人生理想。丁晓兵没有成为部队的累赘,没有拖部队的后腿,没有向组织伸手。丁晓兵从血泊中站起来,从残疾的阴影中走出来,战胜一个又一个艰巨的挑战,其草根般的韧性、钢铁般的坚强,向世人证明:学习比学历更重要,意志坚强比生理健全更重要!

使命担当明职责

阅读丁晓兵坎坷的从戎经历,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名普通的伤残军人,从战斗英雄到时代先锋,他经受了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始终没有变;经受了长期以来和平环境和部队任务变化的考验,但战斗精神始终没有变;经受了领导职务和权力的考验,但忠诚实践党的宗旨的决心始终没有变;经受了时代发展和岗位变化对能力素质的考验,但与时俱进的进取创新精神始终没有变。在丁晓兵身上,我们可以深刻地领略到把部队当家建、把部属当兄弟看、把工作当事业干的崇高品质。部队需要有真才实学的人,更需要真知实干的人。我们的时代,需要丁晓兵这样的钢铁勇士,更需要丁晓兵这样的钢铁意志。

(“时代英雄谈人生”系列丛书之 《左手礼》/丁晓兵著/解放军出版社/定价:29.00元)

猜你喜欢
部队人生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拆弹部队 爆炸封印者
老部队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国字号部队”:神秘背后的信仰与坚守
独一无二的你
黑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