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精神与人的价值
——兼论90后的价值取向和社会选择

2010-04-28 11:07张永奇
理论导刊 2010年4期
关键词:时代精神价值观价值

张永奇

(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武汉430063)

时代精神与人的价值
——兼论90后的价值取向和社会选择

张永奇

(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武汉430063)

时代精神与人的价值内容不同,但二者都取决于社会实践。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时代精神与人的价值的内容也随之改变。人的价值观随着时代精神的变化并不能否定社会实践是价值评价的最高标准,反而进一步证明了社会实践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不能以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价值观替代社会实践评价,作为对90后及不同时代人的价值评价标准。

90后;时代精神;人的价值;社会实践;价值评价标准

近来,关于90后的价值评价沸沸扬扬,学术界也给予了积极关注。如郑士鹏,王永明在《90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探析》一文中就认为大部分90后大学生把追求财富、地位和个人美好的生活,实现自我价值作为价值评价的标准,而对新时期大学生所要承担的历史使命缺乏感情和理性上的认同感。[1]宫秀丽在《对“90后”青少年思想状况的三维考察》一文中认为“90后”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90后”青少年具有较强的政治参与兴趣和比较广泛的公益参与行为,但在公益参与方面多为被动性参与。[2]

以上这种观点非常具有代表性,背后隐藏的意谓是90后价值观危机和改革开放前后人的价值观的变化与对照。由此引出来一系列的问题,即人的价值从哪里来的?通过比较获得的价值判断可信吗?价值标准会随着时代精神的变化而变化吗?90后本身作为一个社会主体或是认识对象的价值观应该用什么样的标准去衡量和评价?

一、时代精神与人的价值的内涵

时代精神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主要特点和主要趋势在社会意识中的集中反映和表达。它既明确地反映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形态中,也普遍地存在于社会心理中,同时还渗透到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3]622时代精神具有历史阶段性的特点,它必然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物质生活在社会意识中的反映,有什么样的历史时代就有什么样的时代精神。生产方式,特别是先进生产力的变革从根本上导致时代精神的更新,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促使时代精神发生变化。黑格尔说,时代精神是扬弃了旧原则的带来历史新的冲动的“一个新的原则,一个新的民族精神。”[4]117普列汉诺夫也认为:“每个时代都有它中心的一环,都有为它所规定的特色之所在”。文明的时代性决定了时代精神的时代性,决定了此一时代的时代精神区别于彼一时代的时代精神的个性。作为引领历史发展趋势的精神潮流,时代精神通过人们所具有的共同理想追求、共同价值标准、共同理论信仰而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引导着各种社会生活并轨到时代社会发展的主流,进而发挥巨大的精神推动作用。

价值是指事物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是“人们所利用的并表现了对人的需要的关系的物的属性”。[5]139可见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而不是一个实体范畴。因此,价值只有相对于一定的主体需要才有意义,它所表示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需要与满足需要的关系。

人的价值则是指人在满足他人和社会需要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并享受到社会和他人对个人需要的满足和尊重的一种属性,表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6]2081-2082进一步说,人的价值指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并受时代精神影响的人具有的社会意义。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它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与社会对个人的满足和尊重的统一。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作为主体,人有种种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要,而这些需要的满足又必须从他人、社会和自然界中获得;作为客体,人要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人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维度:人的存在价值;人的社会价值;人的自身价值。马克思指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7]24人的存在本身就满足了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需要。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进一步指出:“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但是人的存在价值只是一种潜在价值,只有在人的实践活动中转化为现实价值,才是真正完整意义上的人生价值。正如列宁一再指出的那样:个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自由,而个人在社会中获得的自由则取决于社会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需要是人的价值的立足点。从根本上说,人的价值就在于他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或其他行为,满足他人和社会的某种需要。任何人要使自己的人生具有崇高的价值,都必须完善自身,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在创造力,积极为他人、集体和社会做贡献。正如歌德所说:“你要有价值,你就得创造”。

时代精神会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社会形态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人的价值观念同样会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人本身的发展和社会需要是一个历史范畴,人的价值观念会深深地打上时代的烙印,从根本上讲,二者统一于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实践及物质生活方式。

二、当今中国的时代精神和人的价值观的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物质生活方式的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表现在生产方式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时代精神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今中国秉承近代、现代和当代中国文明,广泛吸收世界文明成果,初步实现了由传统文明到现代文明的时代转换,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和科教文化迅猛发展,由此决定了主体精神、平等精神、自由精神、开放精神、民主精神、权利精神和科学精神是当今中国的时代精神。[8]75-77

当今中国时代精神有力地促进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同时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不断发展变化,并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思想领域内,表现为人的价值观念的变化。夏学銮从动态的角度认为转型期中国人价值观出现了五大变化,即从传统价值向现代价值;从他人导向向自我导向;从义务导向向利益导向;从集体取向向个人取向;从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转变。[9]77-88王能昌则从静态的角度认为当前中国社会五种价值观共存,即民本位价值观(集体主义价值观)、钱本位价值观(拜金主义价值观)、权本位价值观(关系本位价值观)、欲本位价值观(享乐主义价值观)、个体本位价值观(个人主义价值观)。[10]显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方式及所有制形式的变化,时代精神和人的价值观随之发生变化,总体趋势表现为价值观由单一和高度统一向自主和多元发展。

同时应看到,人的价值标准是一个历史的阶级的范畴,受时代精神的影响,不同时代对它的理解和规定各不相同。马克思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认为衡量人的价值的标准既不在于财富的多寡和地位的高低,也不在于能力的大小、从业条件的优劣和生命的长短,而在于人满足他人和社会需要及个人自身完善的程度。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社会”或“历史”就是人的价值选择过程及其结果。首先,能否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是衡量人的价值的最重要标准。马克思说:“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11]7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就是为社会作出贡献,这样的人社会价值就高。其次,个人是否有责任感、义务感,能否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又一个重要标准。个人在社会实践中按照利他利社会的行为方向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是其人生价值的重要体现和人生意义的重要表现。第三,能否完美地发展自身也是衡量人生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准。人与动物不同,人即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享受者,只有不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才能体现人生价值。

三、90后的价值取向和判断误区

关于90后的价值取向,之所以得出负向的价值判断结论,根源在于错误地把某一个时期所倡导和形成的价值观当成是永恒不变的判断标准。这种判断是通过比较得来的,它放弃了人的价值应该从人通过社会实践对他人和社会贡献的大小和人自身的完善程度来衡量,坚持物质价值、精神价值、社会价值相统一的原则,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价值判断中没有坚持历史的、科学的、实践的原则。

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实践的内容是随着物质生活方式的变化而不同的,这种变化不仅反映在时代精神中,也反映在人的价值观念中。90后作为青年一代,其价值观已不完全是已存价值观的附庸,它甚至对社会全新的价值观和时代精神有一种肇始和引领的作用。这种作用有人理解为青年对已存文化的反哺,或者是如米德(MargaretMead1901—1978)所说的“前象征文化”的特征。[12]84从人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角度来看,马克思认为,在私有制社会中,社会进步与人的价值成反比,这是历史的基本规律。而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中,人的价值从总体上来说是不断实现和完善的。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人的价值是高于一切的。”

价值选择内容的多样性恰恰说明了社会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和变化性,以及人既作为价值客体又作为主体的客观性和随着时代精神发展的主观能动性,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就是说人的价值尺度和价值追求是既要满足现实需要,又要不断超越现实的尺度。

四、人的价值实现的根据和价值评价

人的价值具有历史性,并与时代精神共融互生。人作为主体与客体、目的与手段相统一的辩证发展过程,要实现人的价值,必须具有三方面的根据,即客观根据、主观根据、文化根据。

实现人的价值的客观根据是指人赖以存在和活动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客观环境,包括社会生产力条件、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条件以及社会精神生活条件等,它们制约着人的价值实现的程度。

实现人的价值的主观根据是指人的知识、能力、品德及努力和拼搏精神等。因为社会历史条件的变革和改善要依靠人的主观努力和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根据主要指人在群体创造并共同享有的精神观念、价值取向、意义体系和行为方式,它间接影响着人们的心理、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行动。正如庞朴先生所说:“文化的时代性内容中,那些代表历史进步方向的内容,形成时代精神。”[13]151先进的文化条件表现为规范和引导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社会生存和发展框架的时代精神,从而通过渗透在特定时代的社会生产、交往、科学、文化、生活方式等社会生活一切方面对人的价值实现起作用。

人的价值实现的结果需要给予客观、准确的评价,以什么样的标准评价,就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评价结果的反馈往往对人的价值观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进而影响人的价值取向和社会选择,并塑造着时代精神。因此价值评价对于人的价值观念的形成、价值取向、价值判断、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意义重大,它不仅在思想领域影响人的价值观,在社会意识层面引领时代精神,而且通过社会选择影响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评价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活动,是精神对物质、意识对存在的一种反映。人的价值的评价,是指人们对人的价值的实现结果或可能后果的反映,也就是人们对人的价值的实现结果或可能后果的认识。价值评价是现实生活中的主客关系,无论是价值内容、形式、条件都具有很强的主体性。而正确的价值评价活动则要求价值判断必须符合评价标准的要求,而评价标准选择的正确与否又直接决定着评价活动的成败。那么,在价值评价活动中,评价主体对评价客体的价值评价是否有公正、科学的评价标准呢?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检验认识的标准是社会实践,这一标准同样也可以作为本质是一种认识的价值评价的标准。正如列宁所说,实践不仅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也是人的价值需要和客观对象的确定者。

因此,社会实践是价值评价的最高标准,反映了价值评价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过程。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16]社会实践作为检验价值评价的标准是由人的价值根本上是社会实践活动在主客关系上的反映这一基本属性所决定的。

[1]郑士鹏,王永明.90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探析[J].学理论,2009,(13).

[2]宫秀丽.对“90后”青少年思想状况的三维考察[J].现代教育管理,2009,(8).

[3]李淮春.马克思主义哲学全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4]黑格尔.历史哲学[M].上海:三联书店,1956:117.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廖盖隆,孙连成,陈有进.马克思主义百科要览·下卷[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杨德平,李娜.时代精神的界定与当今中国的时代精神[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5).

[9]夏学銮.转型期的中国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10]王能昌.现阶段我国社会五种价值观述评[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6,(5).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2]玛格丽特.米德.代沟[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13]庞朴.文化的民族性与现代性[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

B82

A

1002-7408(2010)04-0029-02

张永奇(1982-),男,甘肃武威人,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研究生,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孙巍]

猜你喜欢
时代精神价值观价值
激励弘扬时代精神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现代艺术的盛宴彰显“一带一路”时代精神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为传统诗词注入时代精神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