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物流成本初探

2010-05-22 08:06
统计与决策 2010年4期
关键词:总成本经济性运作

王 宇

(攀枝花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四川 攀枝花 617000)

1 应急物流成本的定义与范畴

刘易斯·克林顿和斯蒂尔将物流总成本描述为包括实现物流需求所必需的全部开支。通常的观点是,物流活动包括运输、配送、保管、装卸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会产生相应的物流成本,一般物流成本的构成可以划分为存货持有成本、运输成本和物流管理成本三部分。

对于应急物流而言,其目标在于为减弱突发公共事件的损害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以最简洁的流程、最快捷的方式为应对行动供应物资,应急物流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急”,在应急处置中,物流为有效应对社会突发公共事件提供物资基础和现实条件,任何行动都离不开物流的保障和支援,信息流的畅通离不开物流系统将应急通信设备准确、及时保障到位;救灾人员作用的发挥依赖于救灾物资的伴随保障。由此可见,传统的成本概念在应急物流中必须加以发展和正确界定,以此来保证在应急物流相关活动中能够对其经济性加以充分考虑。

在这一思路下,基于刘易斯·克林顿和斯蒂尔将物流总成本的观点,可以将应急物流总成本初步定义为:为应对突发事件、保证物资需求所必需开展的应急物流活动的全部开支,包括两个组成部分,应急物流系统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其中经济成本包括应急物流系统构建成本和应急物流系统运行成本,社会成本是指由于应急物流系统构建和运作带来的外部性,包括机会成本、附加成本,其中机会成本是指因应急物流系统的构建和运作而使社会丧失的某些机会的价值,附加成本指为使物流设施和系统满足应急需求而必须额外由社会承担的成本。

应急物流系统构建成本包括社会在形成足以支撑应急物流活动过程的物流系统和基础设施过程中的全部投入,应急物流系统运行成本则是指开展应急物流活动所产生的除物资本身费用以外的一切开支。

2 应急物流经济性的实质

由于应急物流强调的是在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物资保障的效果,因此在运作过程中一切行为的都是以物资供给的保障为目标,因此对于运作过程所产生的成本往往不加考虑,即应急物流的运作体现出关注效果、忽略效率的特点。

尽管如此,仍然不能忽视应急物流的经济性。在应急物流中如果完全忽视经济性,会产生三个方面的副作用,首先,不考虑经济性、不计成本的运作过程——无论是应急物流系统构建还是应急物流运作都会使应急行动效率降低。由于各种社会资源的供给都是有限的,如果在使用中以应急为理由而忽视经济性、不计成本,会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影响应急行动的开展与深入,甚至使应急行动难以为继;其次,忽视经济性、不计成本地调用资源会给应急活动后的恢复工作带来影响,造成社会问题;第三,由于应急物流行动涉及社会多个领域和组织,不计成本所产生的大量社会资源浪费会对社会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

因此,尽管我们常说应急物流有弱经济性的特点,但是这不能成为忽视应急物流的经济性、不计成本的理由,应急物流的弱经济性特点恰恰提醒我们必须从总成本的角度对于应急物流运作过程的不计成本有所准备,提高应急物流运作的经济性,从而提高社会效益。

3 应急物流成本的理解——基于社会总成本视角

应急物流必须以应急效果作为运作标准,其经济性考虑会被合乎逻辑地放在次要地位,使应急物流的运作成本不能严格控制,但这并不意味应急物流的成本就可以不考虑——如果在应急物流启动之前,将应急物流系统构建、应急物流运作程序纳入成本控制范畴,可以较好地对应急物流成本进行预测和控制,因此,应急物流的经济性考虑重点应该是在系统运作环节之外的其它部分。

应急物流系统的构成包括一般性物流系统和特殊物流系统,一般性物流系统即正常经济生活状态的物流系统,其功能在于作为社会正常状态下的物流活动基础,在应急状态下为应急物流提供具备活动基础;特殊物流系统则在社会正常状态下不发挥作用,而是在应急状态下发挥作用。此二者在应急状态下共同为应急物流活动提供基础。

基于上述考虑,对于应急物流成本的理解必须以社会总成本为出发点,这是应急物流所具备的社会特点和物流性质所决定的。应急物流的社会特点在于其针对的目标是公共突发事件处理中的物资保障,其物流性质在于物流活动本身对于经济性和效率的要求。因此,笔者认为应急物流的总成本应该由两个部分组成:经济成本与社会成本,其中,经济成本包括应急物流系统的构建成本和运作成本,社会成本则由机会成本和附加成本构成。基于这一出发点,可以给出应急物流成本组成的关系模型。如图1所示。

应急物流经济成本包括应急物流系统的构建成本和运作成本。本文所提出的构建成本由一般构建成本和特殊构建成本组成,一般构建成本指应急物流所借助的一般性社会物流系统部分的构建成本,该部分成本是形成社会经济活动中物流系统的投入,由于一般性物流系统在突发事件处置中会被利用,因此作为社会应急物流系统的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的,因而其构建成本也应被纳入急物流系统的构建成本。至于特殊构建成本,则是为特殊物流系统的构建进行的投入,该部分投入从性质看具有专用性特点,因其投资目标仅在于应急。应急物流系统的运作成本应该由一般运作成本和特殊运作成本组成,前者指应急过程中一般性社会物流系统的运作成本,具有高经济性的特点,后者前者指应急过程中特殊物流系统的运作成本,具有高效率、弱经济性的特点。

社会成本则由机会成本和附加成本构成。机会成本的核心与经济学理论所涉及的没有区别,是指社会为构建应急物流系统而形成的影响其他方面发展的资源占用,这部分占用是一个社会为应对突发事件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附加成本应急物流系统在形成与运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外部性所带来的社会成本增加。

4 应急物流总成本考虑的决策意义

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来看,必须对应急物流的运作进行衡量,这也是应急物流成本决策的基础。

应急物流系统是否有效运作可以从两方面衡量,其一,应急物流系统的有效运作必须以应急物资的及时筹措、快速送达为标准,即必须发挥作用;其二,应急物流成本不以启动后的运行成本为主要决策依据,但由于应急物流活动是社会行为,因此又不可能不考虑成本。基于这两个方面考虑,基于社会总成本视角对于应急物流成本的解构具有很强的决策意义。

首先,基于社会总成本视角解构应急物流成本使应急物流的经济性得以纳入决策范畴,使得在社会总资源约束下应急物流能够在尽可能宽泛而深入的范畴内展开,从系统构建到运作实施都能够做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并导致最佳应急效果。其次,这一解构使相关决策能够在充分利用社会现有物流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为应急物流的效率奠定基础。第三,由于这一解构使应急物流系统的构建和运作得以统筹考虑,因此能够最大限度做到决策的科学合理,从而减少应急物流所产生的机会成本、降低外部性。

综上所述,应急物流对于社会管理具有特殊的作用,其系统构建和运作涉及到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对于社会经济活动具有深刻影响,应急物流投入巨大、成本构成复杂,因此对其进行合理解构具有深刻的决策意义。

[1]李睿,佘廉.枢纽城市紧急事态下应急物流系统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7,(10).

[2]谢如鹤,邱祝强.论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及其运作管理[J].物流技术,2005,(10).

[3]王宗喜.大力推进我国应急物流建设与发展[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24).

[4]方静.陈建校.我国应急物流系统构建探析[J].交通企业管理,2008,(8).

[5]雷玲.应急物流初探[J].统计与决策,2004,(6).

[6]谢如鹤,宗岩.论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建立[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

猜你喜欢
总成本经济性运作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经济性探讨与分析
基于经济性和热平衡的主动进气格栅策略开发(续2)
基于经济性和热平衡的主动进气格栅策略开发(续1)
2020年中国棉花种植成本调查
讨论如何提高建筑电气设计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数据驱动下的库存优化模型研究
线性盈亏平衡分析在TBM隧洞工程中的应用
从《朗读者》大热看纸媒读书版的运作
关于煤化工生产企业成本管控的思考
党春雄:我看“政府主导与专业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