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2010-05-22 08:06向东进谢名义俞伟悦
统计与决策 2010年4期
关键词:县市县域湖北

向东进,谢名义,俞伟悦

(1.中国地质大学 数理学院,武汉 430074;2.湖北省统计局统计科研所,武汉 430071)

0 引言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在建国之后的很长时间里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在上个世纪90年代,理论界开始密切关注县域经济,而我国政府则在十六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目标。自此,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上,县域经济进入了较快速发展的阶段。与此同时,对县域经济发展进行各种评价的研究日益增多,尤其是综合评价最为引人注目。全国经济百强县的排名已经在政府官员与普通民众心目中打下了深刻烙印,但是,也有不少学者对百强县排名所采用的指标以及方法提出过批评意见,认为该评价指标体系只关注较少的经济指标,尤其是GDP这样的总量指标,有“GDP崇拜”之嫌。其实,一些GDP较大的县市只是大而不强,这样的评价方法忽视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其他方面,如民生和环保等等,而且在指标选择与赋权方法上比较主观,评价结果科学性不强。如何合理的选择评价指标,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县域经济活动作出全面的评价,对于制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综合评价的线性与非线性加权综合模型[1]

这两种模型都非常简单,假设选择了m个指标x1,x2,…,xm用于综合评价,每个指标的权重分别为 ω1,ω2,…,ωm(0≤ωj≤1,j=1,…,1),以y表示被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值,则线性加权综合模型是:

非线性加权综合模型是:

线性加权综合模型适用于各个评价指标相互独立的情形,评价结果受权重的影响很大,而非线性加权综合模型可用于指标间有关联的情形,该模型突出指标值较小者的作用,评价结果受权重影响没有线性综合模型那么大。不过,从计算简便性来说,线性加权综合模型比非线性加权综合模型更优越。

2 综合评价的指标选择与权重确定的方法

利用综合评价方法作实际应用分析时,并非选用指标越多越好,因为指标太多,一来可能有些指标相关性很强,重复反映某些方面的信息,二则引入一些无关紧要的指标,对评价结果只会起到干扰作用,这样将会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客观;另外,有些评价方法的数学处理过程要求数据资料矩阵非奇异,如果相关指标太多,资料矩阵呈现一定程度的奇异性,使得评价方法失效。但若选择的指标数量太少,又不能全面反映被评价对象的综合发展情况,就达不到综合评价的目的。选择指标的一般原则是,依据有关问题的基本原理,或者根据相关的专家意见,尽量选择代表被评价对象各个方面状况的主要指标,如果实际统计指标比较细致,不能只选择个别指标作代表的话,则可采用适当的方法构造综合指标用于评价。有时候,我们也可以收集较多的候选指标,然后利用一些统计方法(如最小均方差法、相关系数法等)删除其中不重要或者与其他指标相关性较强的次要指标,最后保留下来的指标就用于综合评价。选好指标之后,还需要对指标数据进行必要的处理,以消除量纲不同带来的数据量级差别,这种数据无量化处理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标准化法,归一化方法,极差正规化变换,对数变换等等。

确定权重系数是综合评价中的核心问题,也是比较困难的问题。权重应该体现各个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作用以及重要程度,权重确定方法大致可分为定性加权和定量加权两种方法。定性加权法由专家直接赋权,简单易行,但受赋权者的知识结构以及个人偏好的影响很大,主观色彩较浓。定量加权法,基于数学原理间接生成权重,比较客观,但有时也可能存在赋权结果与实际指标的重要性不一致的不足。

3 综合评价方法在湖北县域经济评价中的应用

我们利用2000~2008年度湖北县域经济发展数据作了综合评价。数据来源于湖北省统计局。在早先的区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中,一般只考虑重要的经济指标,尤其重视诸如地区生产总值这样的经济指标。随着社会的发展,无论是理论工作者还是政府部门,大家都意识到社会经济发展不只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发展的目标也决不只是经济总量的提高,应该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与人之间,人类与自然之间和谐的发展。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我们在对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状况作综合评价时,选择了包括社会、经济、人民生活、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指标。遗憾的是,目前统计局还没有关于县域经济的环境指标数据,我们无法考虑这个方面状况。在我们对湖北省的县域经济评价中,主要采用了体现基本经济状况、产业竞争力与发展速度、政府能动力与发展后劲、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其他方面的指标,具体指标分类如下:

表1 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

首先我们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9个年度各个县市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对于我们所选取的指标,每个年度数据的KMO统计量都达到或超过0.8,说明适宜进行因子分析,由于鄂州市所辖3个区只有2008年度数据,我们没有对它们作评价。

按照前面介绍的因子分析方法,我们对9个年度湖北县市所作的综合评价结果如下。

从2000~2008年9年间的评价结果来看,虽然处在第一和第二档次的县市逐年增加,但落后县市比例过大,说明湖北县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急需有关部门与各个县市共同努力,加快发展速度,早日改变这一现状。

二次加权法对各个县市在2000~2008年内的整体运行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如下:

在对湖北省县域经济作了综合评价之后,我们又按照基本经济条件、产业竞争力、政府能动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这4个方面逐年作了聚类分析,表4给出了各方面分类所得的各类县市个数,第一类最强,依次递减。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没有人为规定划分类数,而是按照分类统计量以及将不同分类数目的分类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终选择四个方面各个年度的类数。由于不同年度一些方面的指标数据如“工业经济效益指数”等变化较大,造成了不同年份某个方面的分类数不完全相同。

表2 2000~2008年湖北县域经济因子分析评价结果

表3 2000-2008年间各个县市整体发展水平评价结果

从以上分类结果我们可以看出,2000~2008年间湖北县域经济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无论从哪个方面的分类情况看来,偏弱的县市占据了大部分。尤其是产业竞争力方面,较强的县市比例太小。可以说,缺乏产业竞争力,是导致湖北县域经济发展不快的主因。加上很多县市原本经济基础不好,政府能动力不强,更加制约了湖北县域经济的发展。缺乏产业竞争力的具体表现是:产业结构落后,企业赢利能力不强。同样是中部地区的河南省,该省前8强县市早在2004年,第一产业占GDP的比例都低于10%,第二产业比例都超过60%[3],而湖北前20强中,第一产业比例没有低于10%的,大多在20~25%之间,第二产业比例大都在40~60%之间,没有一个超过60%。其中枣阳市2008年第二产业比例居然只有28.6%,令人惊讶。很多县市工业企业个数不多,2006年,全省县市中,工业企业单位超过百家的只有13个县市,而其中规模较大的企业比例又不高,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也就不高。

(2)县域经济实力与发展速度与县域类型以及地理位置有较大关联。武汉市所属的几个区发展快速,与这几个县区类型相同的区域,如襄阳区、东宝区、黄州区、孝南区和咸安区,在近年来发展也很快,实力大都位居湖北县域经济前列。夷陵区、曾都区一直处于我省县域经济前列,跟它们都属于城市型县域类型密不可分。而且,这些县市大都属于中东部地区,是湖北经济发达区域。而落后县市都是城市化比例很低的乡村型县市,基本上处于西部以及东北部、东南部边界区域。

表4 2000~2008年湖北县域经济分类表(单位:个)

4 结论与建议

湖北县域经济在近10年间从整体上有较大发展,但微观格局变化不大,大多数县市按部就班稳态发展,结果依然是强者更强,弱者渐弱的态势。像宜都市这样的县域经济黑马凤毛麟角。通过考察2000~2008年湖北县域经济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我们发现,县域经济实力的提升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与城市化进程以及地理区位也有较大关系。我们认为:要想尽快发展我省县域经济,首先要大力发展第二产业,提升产业结构。对于城市型县市,在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适当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步伐。其次,对于西部、东北部和东南部乡村型县市,一方面要根据自身的资源特点,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来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同时还要改善本地居民的创业环境和条件,激发他们的创业愿望,提高民营经济水平。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利用这些地区自然环境好,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步伐。最后,湖北素来是农业大省,在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同时,对于那些自然和人力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要不断提高第一产业中的科技含量,提升该产业的增值能力。

[1]郭亚军著.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何书元编著.应用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张玮,丁金宏.河南省县域经济实力与产业结构的空间关联性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1).

猜你喜欢
县市县域湖北
The rise of China-Chic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驰援湖北
湖北武汉卷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统筹推进县市“多规合一”规划的建议
县市报如何创新两会报道——以浙江集团旗下县市报的探索为例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民生新闻报道与县市报读者的接受度
县市报加强草根典型报道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