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民主政治 建设政治文明

2010-05-25 02:29王兴刚
新高考·高三政史地 2010年4期
关键词:建设发展

王兴刚

【高考走向】

推进民主政治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是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也是当前高考最受关注的内容之一。该专题涉及经济、政治、哲学等知识模块内容,在2010年高考复习时建议:适当联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注民生、积极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现实问题进行综合复习。2010年高考有可能以十七届四中全会、打黑除恶等为载体,多角度综合考查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政治文明建设和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成就。

【热点综述】

一、 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

1. 2009年5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

2. 2009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

3. 2009年9月15~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二、 关注民生问题,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1. 2009年,在中国政府出台的应对金融危机四万亿投资计划中,有4000亿财政投资保障性安居工程。

2.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已覆盖全国所有含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参保人数达8.33亿,给越来越多的农民带来实惠,对缓解或减轻农民疾病经济负担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3. 2009年用于“家电下乡”工程的财政补贴资金达到了200亿元,预计可拉动1500多亿元的农村消费。

4. 建国60年来,中国教育走过的辉煌足迹。现在,我国15岁以上人口和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超过8.5年和11年,有高等教育学历从业人数超过8200万人,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

三、 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1. 2009年6月以来,为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打黑除恶的要求,推进“平安重庆”建设,重庆市拉开了打黑除恶行动的大幕。

2. 200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意见》。

3. 2009年9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2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中国60年法治建设成就等方面情况。

【理论分析】

一、 从《经济生活》角度看

1. 消费反作用与生产。“家电下乡”是我国政府的一项惠民工程,是落实“保增长、促内需、调结构”措施的重要内容。国家对家电下乡进行财政补贴,有利于刺激农民消费,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同时,也有利于家电生产企业商品的销售和企业的发展。

2.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关注就业,同时又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2009年我国政府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拟投入420亿元资金。

3. 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能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也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4. 市场经济具有法制性。良好的市场秩序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而良好的市场秩序离不开国家健全的法律体系。打黑除恶,切实加强法制建设,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使得各项经济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5. 国家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2009年中国政府出台的应对金融危机四万亿投资计划、“家电下乡”惠民工程、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等都是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具体体现。不只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6.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国家多项惠民政策都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义,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

二、 从《政治生活》角度看

1. 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应该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改善民生,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

2. 我国的国家职能。打黑除恶体现了政治职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积极财政政策,“家电下乡”惠民工程等体现了政府在履行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关注教育发展体现了组织文化建设的职能;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促进就业等体现了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3. 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本质是为了崇尚并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当家作主的地位。打黑除恶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4.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从根本上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具体体现。

三、 从《生活与哲学》角度看

1. 一切从实际出发。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家电下乡”是我国政府的一项惠民工程,是落实“保增长、促内需、调结构”措施的重要内容,是我国政府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有效举措,是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生动体现。

2. 实践决定认识。“要继承和发展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成功方法,又要不断创新和丰富党的建设有效管用的新方法,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时代发展、社会变革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课题”。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3. 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胡锦涛强调,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高度重视探索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高度重视总结运用和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党建理论,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4.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5. 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6. 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党作出改善民生的决策,是在我国建设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是遵循并利用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这一决策坚持以人为本,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有利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7. 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8.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经过全党全国共同努力,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明显下滑趋势得到遏制,经济形势总体呈现企稳向好势头。世界经济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我国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国际国内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我国经济发展仍处在保增长的关键阶段。我们必须增强信心,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科学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

【创新训练】

1. 2009年以来,在保持经济稳定发展过程中,民生问题被置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教育、住房、医疗等重大问题都得到了高度关注。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A. 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B.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D. 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发展

2009年8月18日,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温家宝指出,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朝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重大步骤。回答2~3题。

2. 政府重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是因为我国政府()

① 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 ② 是法律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③ 具有管理经济的职能 ④ 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3.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条件总体上有了较大改善,但仍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体现出()

A. 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方面

B. 主次矛盾的关系

C. 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

D. 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 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城乡差距拉大、就业压力增加、资源短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突出问题和矛盾提出来的。提出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论依据是()

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现象和本质是不可分的

C. 感性认识必然上升到理性认识

D.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5. 加快发展,必须科学把握发展的规律,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这是因为()

A. 任何事物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B. 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就要受到它的惩罚

C. 科学把握发展规律,就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D. 运动和规律是不可分割的

6.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09年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指出:推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健康开展,加快推进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维护民族地区社会大局稳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材料二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请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论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致力于“推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健康开展,加快推进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维护民族地区社会大局稳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2)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谈谈为什么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参考答案】

1. B 2. D 3. C 4. A 5. B

6. (1)

①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我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实行政治领导。

②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致力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体现。

(2)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群众的利益而奋斗,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

只有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我们党才能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猜你喜欢
建设发展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