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的理论思考

2010-05-25 02:29汪振伟
新高考·高三政史地 2010年4期
关键词:东盟自由贸易区零关税自由贸易区

汪振伟

【热点综述】

2010年1月1日,在中国和东盟19亿人民的共同期盼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这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对外建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由中国和东盟10国共同组成,共拥有19亿消费者、近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和4.5万亿美元贸易总额。自贸区启动后,中国和东盟7000余种商品开始实行“零关税”,并实质性开放服务贸易市场。从今天起,中国和东盟六个老成员国,即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之间,将有超过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中国对东盟平均关税将从9.8%降到0.1%,东盟六个老成员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将从12.8%降至0.6%。东盟四个新成员国,即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也将在2015年实现90%的产品零关税。关税壁垒的逐渐消除,为中国与东盟企业创建了更加便利的发展平台。

【理论分析】

一、 从《经济生活》角度看

1.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和开放性的特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表明自由贸易区内各国市场联结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各成员国平等竞争,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平等性、竞争性和开放性的基本特征。

2.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助于贸易区内各成员国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源的配置,充分地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更好地应对、战胜金融危机,以促进自己的发展。

3. 当今世界市场的新特点——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激烈化。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同时,东盟企业也迈出了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这既体现了建立自由贸易区“是为了巩固和扩大集团内部市场,增强经济实力,加强集团同外部世界的竞争”,又体现了国际市场竞争更趋激烈的趋势。

4.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体现了市场的国际化和资本的国际化。

5. 自由贸易区建成后,“7000余种商品实行‘零关税,中国与东盟双方获得巨大商机”这既体现了中国与东盟双方经济具有互补性,需要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满足各方的需要;又体现了贸易双方在国际经济交往中要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零关税”的实施,必将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大发展,符合世贸组织“削减关税,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以促进各成员的经济发展”的目标。

6. 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东盟市场的吸引下,跨国公司和我国东部地区的企业正加速向广西转移,已有20多家跨国公司和一批知名企业入桂。这必将促进广西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

7. 关税的作用。7000余种商品实行“零关税”可以降低商贸成本,使双方消费者得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同时还可以促使各方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 从《生活与哲学》角度看

1. 唯物论角度:

①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达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和金融危机的影响的现状,中国和东盟达成《货物贸易协议》,建立自由贸易区。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达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要求。

②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中国和东盟达成《货物贸易协议》,建立自由贸易区,必将推动中国和东盟的快速发展,这体现了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的推动作用。

③ 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规律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面对现状,根据中国和东盟的已有关系,建立自由贸易区,以促进双方的发展,体现了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

2. 辩证法角度:

① 联系的观点。事物处在普遍联系之中,联系具有普遍性,也具有客观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说明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这体现了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②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中国与东盟由“开始对话进程”到“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再到“建立自由贸易区”关系的发展历程,说明事物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企业到东盟国家投资,还要认真学习当地的法律政策,了解当地的发展环境,慎重选择当地市场,应选择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的项目,开拓当地市场,而不应单纯转移出口”,体现了这一原理。

④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方法论上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自贸区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太着急”。体现了“要重视量的积累,为质变的发生奠定量的基础”这一要求。

三、 从《政治生活》角度看

1. 国家履行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关税壁垒的消除,为中国与东盟双方带来巨大商机”,表明国家在履行经济职能;“政府要加大对自贸区及其条款的宣传,并设立相关机构进行跟踪服务,帮助企业做好‘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工作”表明国家在履行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2. 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国家机构是履行国家职能的载体。“政府应尽快建立服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机构,为企业提供投资咨询、原产地证书申领等相关服务,并通过培训帮助企业尽快学习和适应自贸区新规则”,体现了这一原理。

3.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中国与东盟的共同利益是促成双方合作、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基础。

【创新训练】

1. 中色第十二冶金建设公司在国外承接有多个大型工程项目,其中仅与越南林通一家生产氧化铝的企业就签订了1亿元的销售合同。中国公司在国外承接大型工程项目,有利于()

① 带动技术的输出 ② 带动设备的输出 ③ 带动产品的输出 ④ 带动劳务的输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 按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协议》,从2010年1月1日起,中国和东盟6个老成员国之间,将有超过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东盟4个新成员国,也将在2015年实现90%的产品零关税。这体现了()

A. 国际贸易要求取消关税

B.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 中国完全从自身的利益出发

D. 中国与东盟各国具有完全相同的利益

3. “加快构建国际大通道,既是迎接自贸区建成的紧迫任务,也是广西扩大开放合作的迫切要求。”“去年广西仅铁路建设就超前10年投资总和,国际大通道建设方兴未艾。”至2012年,广西将基本建成区域性国际交通枢纽。这体现了()

A. 需求带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B. 铁路运输是中国与东盟各国联系的主要方式

C. 我国经济发展对外关联程度提高

D. 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4. 19亿人口的大市场,近6万亿美元的经济规模,4.5万亿美元的贸易总额……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中国和东盟7000余种商品开始实行“零关税”,并实质性开放服务贸易市场。在全球经济复苏的形势下,这将为中国和东盟带来怎样的多赢格局?急于“走出去”的内地企业,又将如何抢抓自贸区带来的巨大商机?

【参考答案】

1. D 2. B 3. A

4. 多赢格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不仅有利于中国建立符合自身利益的产业分工链,还有利于促进国内改革开放,为在更大范围内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积累经验。对东盟国家来说,则可利用中国强大而稳定的经济实力、工业体系和市场缓冲力,带动东盟国家走出金融危机,应对跨国公司挑战,共同促进对国际市场的出口。

中国企业的应对措施:

① 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实现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由生产“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转向生产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的产品。

② 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创立企业的自主品牌,用品牌优势取代廉价劳动力优势。

③ 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④ 掌握和利用国际贸易中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原则,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利益。

⑤ 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重视产品质量,改善服务,创立名牌,增强应对国际市场风波的能力,拓展企业的国际生存空间。

⑥ 以资本为纽带,进行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包括与外资、外企实现嫁接、重组。

猜你喜欢
东盟自由贸易区零关税自由贸易区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设想
8000余种进口产品享受零关税
商务部:我国已有8000余种进口产品享受零关税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分析
TPP对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影响
中国
非洲26国将建最大自由贸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