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丛状矮林丰产栽培试验研究

2010-05-29 13:01赖正武
河南林业科技 2010年1期
关键词:杜仲胸径单株

赖正武



杜仲丛状矮林丰产栽培试验研究

赖正武

(汝阳县林业技术推广站,河南 471200)

杜仲具有重要的药用和工业经济价值,市场前景广阔。不断提高皮、叶产量和质量对杜仲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杜仲丛状矮林丰产管理技术进行探讨,供杜仲生产中借鉴。

杜仲;丛状矮林;丰产栽培;试验林

杜仲又名思仙、木棉、丝棉皮,杜仲科,杜仲属植物,为我国特产树种。杜仲的干燥树皮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具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安胎等诸多功效。杜仲是中国特有药材,其药用历史悠久,在临床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各种组织和器官都含有硬橡胶(又名杜仲胶),是各种电器的优良材料,特别是制造海底电缆必要的绝缘材料。1997年汝阳县被国家林业部定为全国杜仲生产基地县,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的“全国杜仲之乡”。我们于2002年开始营造杜仲丛状矮林丰产试验林,并进行了详细的观察、记载和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汝阳县小店镇马庄村汝河滩内,该地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冷热适中。北纬33°33′,东径112°20′,海拔300 m,全年平均日照2 230 h,无霜期215 d,年均降雨量740 mm。土壤属石砾土,土层厚度一般在20 cm左右,pH值7,由河滩经人工拉土造田,渗水渗肥,肥力差,地中有机井,可抽水灌溉。

1.2 试验材料

取自国营汝阳大虎岭林场砖头苗圃内,1年生杜仲健壮苗木。

1.3 试验方法

试验林设计东西宽120 m,南北长126 m,总面积15 133 m2,四周栽植保护行,东5行,北8行,西、南各3行,穴、行距按2 m×3 m栽植,地中间一个十字通道把试验地分为4个试验区,每区随机排列3、5、7株穴,每种穴植株数,连续栽植5行,一个试验区定植15行,共60行,每行25穴,总计1 500穴,植苗7 500株,四周保护行970穴,每穴3株,植苗2 910株。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穴植株数对杜仲生长的影响

2007年3月对马庄杜仲试验林的生长情况采用机械定点方法,选择5行中的中间行,中间行的中间10穴进行调查,同时在试验林内随机抽取30穴单株作对照,调查结果见表1、表2。

表1  试验林穴植株数不同单株胸径生长调查

从表1可明显看出,穴植株数越多,胸径平均值(D)越小,胸径变动系数(C)反而越大,在现场可清楚地看到7株穴有不少被压木,5株较少,而3株穴几乎不存在被压木。

从表2可知,树高生长变化系数(C)随穴植株数增加而加大,但平均树高(H)变化规律并不明显,7株穴树高还稍大于3株穴、5株穴。

2.2 不同穴植株数经济效益分析

截止目前,杜仲试验林的总体经济效益应当是最初两年行间间作农作物的产值、连年杜仲叶的产量产值,以及当前可采皮(含杆皮、枝皮)的产量产值。

表2  试验林穴植株数不同单株树高生长调查

2.2.1试验林行距3 m,树穴距2 m,最初两年可间作农作物见表3。

表3 农作物间作产量经济效益 单位 元

2.2.2根据单株胸径、枝下高、各径阶的树皮厚度,树皮比重(0.443 g /cm3),计算各类穴植密度的杆皮产量结果见表4。

表4  杜仲试验林树体胸、枝下高、杆皮产量

从表4中可明显看出,树木平均胸径从单株穴到7株穴逐渐小,枝下高从单株穴到5株穴逐渐变大,因7株穴有不少被压木,所以枝下高平均值反低于5株穴,单株杆皮产量,因单株穴枝下高太低不居首位,所以3株穴最高,5株穴次之,7株穴最低,总括起来,单位面积产量随栽植密度加大而增加。

2.2.3不同穴植株数,其树冠大小不等枝皮产量不同。杜仲试验林枝皮产量分别是1株穴1.49倍,3株穴1.21倍,5株穴1.03倍,7株穴0.87倍。见表5。

表5  不同穴植株数枝皮产量

2.2.4不同穴植株数杜仲林产材情况见表6

表6  不同穴植株数林产材比较 单位 株/667m2

林木保存率一般随栽植密度加大而降低,同样,杜仲丛状矮林的成材比也随栽植密度提高而减少,至于1穴单株的林木胸径虽然多数在3 cm以上,但不少林木的枝下高低于1.3 m,所以成材比还不如3株穴高。

2.2.5不同穴植株数杜仲产叶量见表7

表7  试验林不同穴植株数单位面积产叶量 单位 kg/666.7m2

从表7中明显看到产叶量随树龄的(在幼龄期)增长,成倍增加;穴植株数越少,产叶量增长倍数越高。

2.2.6 不同穴植株数总体经济效益分析见表8。

表8 试验林穴植株数不同当前总体经济效益 单位 kg、元

3 结论

3.1 通过试验表明,采用较密植666.7 m2栽植500~700株的丛状矮林方法营造杜仲丰产林,可达到短周期、高效益之目的,与农作物相比能成倍提高经济效益,可大力推广此种方法营造杜仲丰产林。

3.2 根据杜仲的生长规律,杜仲丰产林的第1次收获期4年最好。

3.3 采用丛状矮林栽培,以行距3 m穴距2 m为例,每穴5株~7株最好,少于5株,林木郁闭晚,单位面积经济效益低,多于7株则林木郁闭过早,树体分化严重,反而影响经济效益。

3.4 丛状矮林的收获形式以定期皆伐,培养萌芽为最好。若间伐,因郁闭度过大,伐桩萌芽不易生长,若就树采皮,因树势欠强,新皮再生力弱,往往造成不少植株死亡。

2010-03-15

S794.9

A

1003-2630(2010)01-0016-03

(责任编辑:王团荣)

猜你喜欢
杜仲胸径单株
无为市太平山枫香树不同单株叶片性状多样性分析
赤松纯林胸径结构对枯梢病发生的效应
武汉5种常见园林绿化树种胸径与树高的相关性研究
HPLC法同时测定杜仲-当归药对中5种成分
种植密度与行距对秋闲田饲用甜高粱单株生产力的影响
福建省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抽样调查中胸径测量精度范围的精准确定
湖南速生、中生、慢生阔叶树组单株生长模型构建
略阳杜仲
殃及池鱼
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