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喷洒灭幼脲Ш号与阿维菌素混剂防治杨扇舟蛾试验

2010-05-29 13:01王智勇
河南林业科技 2010年1期
关键词:混剂飞防玻片

王智勇



飞机喷洒灭幼脲Ш号与阿维菌素混剂防治杨扇舟蛾试验

王智勇

(沁阳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河南 454550)

运用Y—5B飞机喷洒灭幼脲Ш号与阿维菌素混剂防治杨扇舟蛾 Clostera anachoreta(Fabricius)的试验,结果表明灭幼脲Ш号与阿维菌素混剂是一种高效、持续性长的化学农药。低量飞防:防治用药450 g/hm2,防治率为96% ;超低量飞防:防治用药600 g/ hm2,防治率为95% 。

飞机;灭幼脲Ш号;阿维菌素;防治;杨扇舟蛾

随着近10年来杨树面积的迅速增加,杨扇舟蛾[1]已成为我国中部省区的主要林业有害生物之一,由于该虫危害面积大,突发性强,世代交替快,人工防治往往会错过最佳防治时机,并且防治成本较高。为了探索高效、低耗的防治方法,河南省焦作市自1999年起,运用Y-5B飞机防治杨扇舟蛾工作,1999~2004年,飞防用药为灭幼脲Ш号,防治效果好,但其致死时间长;2005~2009年,我们在飞机防治杨扇舟蛾中,选用了灭幼脲Ш号与阿维菌素混剂,实现了高效、快速的杀虫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2]

1.1 林分概况

1.2 防治材料

1.2.1 农药 灭幼脲Ш号与阿维菌素混合剂(安阳市安林生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1.2.2 助剂 尿素。

1.2.3 飞机 Y-5B型

1.3 试验方法

1.3.1 时间 2006年7月5日~15日

1.3.2地点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

1.3.3面积 低量飞防10架次,超低量飞防5架次。

1.3.4药剂浓度设计

当地民居以合院为主,包括四合院、三合院、L形院、沿街独栋几种基本形制。由于用地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并受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民居院落在基础形制的基础上又演化出了变异型及多进、多路的组合型。规模较大的院落多分布在沿河两岸,气派的能达到三进院。在朝向上,民居院落一般不取正南正北,通常以西、北为正,或以山为正,背山面水或面向开阔的河谷、沟道,便于接受更多的日照(图8)。

低量飞防:灭幼脲Ш号与阿维菌素混剂:尿素:水=(375、450、525)g/ hm2:375 g/ hm2:7.5 kg/hm2

超低量飞防:灭幼脲Ш号与阿维菌素混剂:尿素:水=(525、600、525)g/hm2:625 g/hm2:4.5 kg/hm2

1.3.5 防治规划设计 飞防前应对防治区域进行详细调查,按每架次21~30 km(平均25 km)设定航线,一个架次也可设计2~3条航线,但必须用手持GPS确定每条航线的起点、终点、拐点、超高压线路、30米以上建筑物的座标和入航方位角,同时测量出入航点到出航点距离,绘制防治作业图,编制GPS导航表。

1.3.6 飞机作业设计[3]每架次载药液800kg,作业时速160 km/h,作业距离21~30 km,作业高度距树冠15~20 m,有效喷药宽度50 m。低量飞防:每架次飞防97 hm2,喷洒量8.25 kg/hm2;超低量飞防:每架次飞防142 hm2,喷洒量5.65 kg/hm2。

1.3.7 飞机喷洒质量的测定 采用氧化镁玻片测定有效喷幅、雾滴密度及大小、雾粒均匀度。其方法是在飞机进入防区前,选择要飞防的路林,以要飞防的一行杨树为中心,左右每隔5 m放置一块氧化镁玻片,共放20块,以此方式重复3次,分别在飞机通过15 min后,按次序收回玻片,进行室内镜检。

1.3.8 防效检测

1.3.8.1飞防时需记录温度、风速、能见度。

1.3.8.2 防效调查 在所飞防区域内,根据不同施药量,随机选择5株样树,分别调查飞防前的虫数,并在飞防后,立即用网纱罩住样树所选定的幼虫,定期观察统计死亡率,同时在未防区选定5株对照样树,观察记录幼虫的变化情况。

1.3.8.3 防效计算

减退率(%)=(防治后的死虫数/防治前的总虫数)×100

校正死亡率(%)=(防治区的减退率-对照区的减退率)/防治区的减退率 ×100

2 结果分析

2.1 飞防质量

经玻片测定分析,此次飞防试验平均有效喷幅为50~55 m,低量飞防:平均雾滴密度为11个/cm2,平均雾滴大小为146.26μm,雾滴均匀度为0.72,飞行高度距树冠均低于10~15 m;超低量飞防平均雾滴密度为19个/cm2,平均雾滴大小为96.46μm,雾粒均匀度为0.80,飞行高度距树冠均低于10 m。

2.2 气象因子

平均气温为28~33°C,风速为2~4 m/s,能见度均大于2 000 m。

2.3 不同喷洒量的防治效果

2.3.1 低量飞防结果见表1

表1 灭幼脲Ш号与阿维菌素混剂不同药量标准株杀虫效果调查 单位 g/hm2、株、头、%

注:对照死亡率 0

2.3.2 超低量飞防结果见表2

表2 灭幼脲Ш号与阿维菌素混剂不同药量标准株杀虫效果调查 单位 g/hm2、株、头、%

注:对照死亡率 0

2.4 根据飞防试验结果,低量飞防的最佳用药量为450 g/hm2,平均防效96%以上;超低量飞防最佳用药量为600 g/hm2,平均防效达95%左右,对林型复杂、建筑物较多的杨树林区,应选用低量飞防;对地势平坦又无障碍物的成片杨树林区应采用超低量飞防。

3 应用效果及建议

3.1 2006年沁阳市采用灭幼脲Ш号与阿维菌素混剂飞防杨扇舟蛾15架次,平均防治效果达95%以上, 2007年,焦作市运用飞机喷洒灭幼脲Ш号与阿维菌素混剂防治杨扇舟蛾15.5万亩次,其平均防效达90%以上。

3.2 运用飞机防治,应尽可能避开养蚕区、养蜂区、鱼塘。

3.3 飞防过后,应及时对漏防区及未防区进行人工地面补防。

3.3.1防治用药:灭幼脲Ш号与阿维菌素混剂。

3.3.2配比浓度:灭幼脲Ш号与阿维菌素混剂:水=1:1500~2000。

3.3.4防治时间:第3代2~3龄幼虫,或第4代1~2龄幼虫。

3.3.5防护措施:人工喷药时应戴上橡胶手套、口罩、眼镜、穿着防渗透衣物。

[1]萧刚柔.中国森林昆虫[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0.

[2]魏云峰,等. 25 %灭幼脲Ш号防治沙棘虫害地试验[J].中国森林病虫.2001,(2)31-32.

[3]黄向东,等.多种灭幼脲及其混合剂飞机防治松毛虫试验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1999,(3):41-44.

[4]北京林学院主编.森林昆虫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0.

[5]河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编.河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

[6]杨有乾,李秀生.林木病虫害防治[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S767

B

1003-2630(2010)01-0019-02

2010-03-10

王智勇(1960-), 男,河南沁阳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责任编辑:王团荣)

猜你喜欢
混剂飞防玻片
CO2驱气溶性降混剂提高采收率机理实验
甲酸乙酯和异硫氰酸甲酯混用对菜豆象的熏蒸活性研究
一种便捷、可视化的CO2驱助混剂评价方法
——高度上升法及其在油田化学中的应用*
北大荒飞防学院建设研究
可移动染色和废液处理装置的制作
美国白蛾飞防次生灾害规避技术研究
使用尖玻片、毛细管和尖滴管三种玻璃尖端电喷雾离子化质谱分析方法
让无人机飞防乘风起航
采用插板法测试沥青表面自由能的误差分析*
乙氧氟草醚与莠灭净混剂防治玉米田杂草的室内活性配方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