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桐网蝽的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

2010-05-29 13:00郭红丰
河南林业科技 2010年1期
关键词:交尾乐果泡桐

郭红丰



泡桐网蝽的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

郭红丰

(洛宁县林业技术指导站, 河南 471000)

通过对洛阳地区泡桐网蝽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跟踪观察,详细记录了泡桐网蝽的生长状态,并按照其生物学特性适时采取防治措施,对泡桐生产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生物学特性;观察;防治

泡桐网蝽属半翅目,网蝽科,又称角棱背网蝽,寄主主要是泡桐,在洛阳地区未见报道,在我县80年代就有零星发生,当时没引起重视,到2004年已蔓延全县,特别是川、涧区危害更为严重,据对城关乡余庄村10年生170株泡桐调查,被害达100%,每叶虫口密度最多高达200头,一般在30~50头左右,成若虫均栖息在树叶背面刺吸汁液,初期叶正面出现花黄褐色小点,最后全叶变黑,干枯脱落,状如火烧,对泡桐的生长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为尽快地控制此虫对泡桐的危害, 2005~2006年对泡桐网蝽生物的情况作了观察和防治试验,现把观察及防治结果总结于后。

1 形态特征

1.1 成虫

体长4~4.8 mm,体宽2.5 mm左右,全体黑褐色,复眼红褐色,触角4节黑褐色,第1、2节粗短,第3节细长,是第1、2节全长的4倍;第4节略膨大,长于1、2节之和,口器针状褐色,由4节组成,向后伸至中胸后缘,头顶背面正中有1对弧状隆起,每复眼后缘附近有1个瘤突,前胸背板近似棱形,前端平,两侧角尖锐,后端3角突大,几乎成等边3角形,端角呈锐角;背板中央有1条纵的隆起线,前端近前缘处有两个横向稍凹陷的近长方形黑斑;背板上布满刻点,背板中部略向上弓起,深褐色或褐色,前翅浅黄褐色或灰黄色,翅端圆钝,长于腹部未端;翅面上有很多网状纹,前缘脉粗呈圆弧状;前缘域和亚前域中部靠前,前缘域的端部之前亦大部分呈褐色,并有较大的网状纹,后翅稍短于前翅,烟灰色,翅脉处有兰色闪光,足黄褐色,较细长,附节第1节未端有两个钩形爪,腹部可见8节。

1.2 若虫

体近椭圆形,栗黄色,身体背面有褐色龟状斑纹,头胸腹的边缘及头部背面长有很多粗状的枝刺或刺,胸腹部背面的刺细小且稀疏,前胸背板正中有1个黑色凹的“V”形纹,腹部背面正中有1圆形光滑突起。

1.3 卵

长0.7~0.8 mm,白色,长囊状,1端平截,中间稍弯曲。(解剖成虫所得)

2 生物学特性

2.1 观察方法

从3月份开始,每天观察两次,测量温度和各代龄期及交尾、产卵时间次数,在1棵树上选择3枝用沙布袋套之进行观察记载,成虫寿命,用颜色标记同1代成虫进行观察。交尾、产卵时间均在昆虫笼内进行观察。

2.2 观察结果

泡桐网蝽在洛宁县1年发生4代,以成虫在树皮缝内越冬。翌年3月下旬,温度回升到10.9℃左右时,越冬成虫开始出蛰活动,刺吸树干汁液。4月中旬泡桐展叶后危害幼叶,并产卵于叶背面,5月8日左右出现第1代若虫,若虫期3龄,6月30日左右出现第2代,7月25日左右出现第3代,此时世代重叠,各龄若虫,成虫同时共存。9月10日左右又出现1次若虫高峰,可分为第4代,10月底停止活动,钻入树皮缝内越冬。

泡桐网蝽不善飞翔,成、若虫群集嫩稍叶片背面,吸食汁液,并逐步向树干下部蔓延,待全叶干枯后再转移它株危害。刚蜕皮的若虫的初羽化的成虫全体呈白色,1~2日后变为褐色,成虫取食2~3日后进行交尾,交尾时间7~10min,交尾方式雌雄并肩,交尾后7~8 d产卵,卵呈堆状,每堆7~10粒,成虫寿命18~20日。

8月份是泡桐网蝽危害的盛期,虫口密度最大,可爬满枝条、叶柄、叶片,9月下旬虫口下降,10月底成虫进行越冬状态。其生活史见表1。

表1 泡桐网蝽年生活史

备注:0卵,- 若虫,十成虫,* 越冬成虫

3 防治措施

鉴于桐树树冠高大,不易喷药,我们采用当前市场出售的强内吸杀虫剂40%氧化乐果涂干,防治效果良好,其具体方法是:

3.1 40%氧化乐果1份,加水1份,涂干。3~4 a生的幼树,用毛刷将药液涂抹在树干表皮,宽度30 cm左右,环绕树干1周,6 a生以上的大树,先用小刀刮去树干老皮,切莫损坏形成层,环宽20~25 cm,然后环绕树干涂药,其防治效果见表2。

表2 40%氧化乐果1︰1涂干防治泡桐网蝽

从表2看出,用40%氧化乐果加水1︰1涂干,树龄和直径越小,防治效果越好,而对泡桐树龄和直径较大的树干涂药1次,效果不显著,死亡率达55%,7 d后可再涂药1次,就可达到较好效果,涂干治虫省药省工,成本低,速度快,并解决树冠高大不易喷药和山区喷药用水困难的问题,涂药量以充分涂湿树皮为宜,防治时间在5月份第1代若虫出现时较好。

3.2 泡桐苗圃发生泡桐网蝽危害,可用40%氧化乐果1 000倍浓喷雾,根据虫情,必要时7 d可再喷1次,可消灭此虫的危害。

4 40%氧化乐果1:1液涂干防治泡桐网蝽大面积推广和效益调查

经2005年小面积防治试验,取得较好防治效果,2006年5月份赵村乡陈宋村3 a生农桐间作林发生泡桐网蝽危害,我们用40%氧化乐果1:1液进行涂干,在陈宋西侧的东王村3年生农桐间作林作对照,其效果显著,没防治较防治提前落叶3个月,此次防治213 800株,用药200瓶,每瓶7.78元,计1 556元,用工520元,其它50元,共计投资2 126元,泡桐月生长量0.00575 m3,相对防治比没防治增加生长量3个月,则生长量增加0.01725 m3,总计增收木材3 688 m3,每立方米按150元折价,合款553 200元,减去投资2 126元,防治比没防治纯增加收入551 074元,所以说,40%氧化乐果涂干防制泡桐网蝽,方法简便,成本小、效果好,易于大面积推广使用。

S763.35

B

1003-2630(2010)01-0047-02

2009-10-15

(责任编辑:王团荣)

猜你喜欢
交尾乐果泡桐
谈交尾群的组织和管理
可乐果,尼日尔的快乐果
可乐果,尼日尔的快乐果
四倍体泡桐育苗高效管理技术综述
笼养黑鹳繁殖期的交尾行为
秘密
交尾团观察
四倍体泡桐引种试验研究
一株泡桐
提高中蜂处女王交尾成功率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