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分析

2010-05-30 00:59韩学贞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21期
关键词:高血糖微量糖化

韩学贞

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疾病之一,多数糖尿病患者存在肾功能损伤,早期肾损伤过程自糖耐量减退(IGT)期即开始,经长期渐进性、可逆到不可逆发展过程可致糖尿病肾病(DN)。DN是糖尿病最严重、危害极大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是诊断DN的早期重要指标。糖尿病患者同时实施尿微量白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的联合检测,对监控高血糖及诊断预防肾损伤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两指标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我院自2009年2月至2009年12月就诊的糖尿病患者96例(胰岛素非依赖性糖尿病),诊断标准为1980年国际通用WHO分类标准。年龄38~78岁,其中男64例,女32例;平均年龄59岁。同期检测健康者78例作为对照组,男48例,女30例;平均年龄58岁。

1.2 仪器与方法 尿微量白蛋白,采用山东潍坊市诊断技术研究所提供的试剂盒,仪器采用合肥中佳光电公司生产的γ放免仪(GC911)。尿微量白蛋白正常参考范围:0.82~8.68 ug/ml。糖化血红蛋白采用威特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仪器为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参考范围:3.8%~5.8%。所有患者均空腹10h后清晨抽取静脉血,凝固后离心,取血清上机做糖化血红蛋白。抽血后留中段尿离心取上清液做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

2 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尿MA、HbAlc的检测结果()

表1 两组尿MA、HbAlc的检测结果()

组别 例数 尿微量蛋白(ug/ml)糖化血红蛋白(%)96 39.8±1.24 9.67 ±2.38健康体检 78 6.28±1.68 5.24±1.27 P值 P<0.01 P<0.01糖尿病组

3 讨论

微量白蛋白尿是临床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主要依据。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伤主要由于高血糖产生的过高浓度终末糖基化产物(AGE)造成肾小球硬化为主要特征的损伤,使尿蛋白主要自肾小球过量滤过而增多。这种病变自IGT期开始,属可逆病变。随着高血糖有效控制,可以使未被纤维组织取代的肾小球恢复功能,阻断病变进展过程;当病变进展至DN临床期,病变即变为不可逆状态,大量肾小球硬化丧失功能,病变可逐步进展为终末期DN伴尿毒症。在发生DN前,患者除高血糖、尿蛋白异常外,少见其他特征性的症状体征,早期肾损伤的诊断及病情判断主要通过尿MA的检查获得。由此可见,对DN的筛查监控及血糖的有效监控[1],尿MA具有有效预防DN及慢性肾衰的显著临床意义。

尿MA属中分子肾小球性尿MA,检测灵敏度及特异度较高。尤其适合于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伤筛查诊断,是多种尿MA指标中最常用的优选项目。据报道,IGT期,尿MA阳性检出率约为 40%[2];糖尿病期约为 50.48%[3]。

本文对病程在数月至10年内的糖尿病患者检测得到的尿MA总阳性率为62%,平均浓度值为36.8ug/ml,其阳性率及浓度水平与病程呈正相关,即病程越长,尿MA阳性率及浓度水平越高。病程在5~10年的糖尿病患者尿MA的阳性率及浓度水平均显著高于病程在5年内的患者。

HbAlc作为反映两个月左右血糖控制水平的良好指标,直接反映体内AGE水平。为临床评定糖尿病病情及预后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当机体处于高糖环境,许多蛋白质由于机体的非酶糖基化反应速率加速,导致这些蛋白发生不可逆的糖化且功能异常,在糖尿病的器官损伤中起重要作用。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其病理基础是糖尿病患者肾脏的微血管病变。糖化血红蛋白生成增加致氧合血红蛋白减少等,引起组织缺氧,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血管通透性增强,同时糖化蛋白易通过肾小球滤膜,加剧了微血管的损伤,并且高糖环境下,基底膜胶原蛋白糖化,血压增高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加等,共同促使了白蛋白尿的形成。高血糖产生的AGE是致微血管病变的主要病理机制,因此HbAlc可间接反映肾损伤的发病概率及病变趋势。

本文在96例糖尿病患者中,病程在1年内的28例糖尿病患者中,有9例检出尿MA阳性,阳性率为32.14%;病程在5年内的30例糖尿病患者,有12例检出尿MA阳性,阳性率为40.0%;病程在5~10年的24例糖尿病患者中,有13例检出尿MA阳性,阳性率为54.17%;病程在10~15年的14例糖尿病患者中,有10例检出尿MA阳性,阳性率为71.43%。尿MA与糖尿病病程有很密切的关系,病程越久,尿MA阳性率越高。

本文通过对HbAIc与尿MA分层对比观察,其结果呈现出:HbAIc水平越高,尿MA阳性率越高,尿MA浓度水平亦越高;当HbAIc≥10%时,尿MA阳性率为64.8.%,浓度值为38.68ug/ml,当HbAIc≤8.0%时。两者具有关联关系,但两者与病程的相关性相比,这种关联并不显著。

对糖尿病患者采取尿MA与HbAIc联检,可以兼顾糖尿病诊断、血糖监控及DN筛查监控三方面,可切实保障对早期肾损伤的诊断监控及DN早期预防。

[1]鸥阳涓,姜谠.肾脏的损伤性诊断.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8:877.

[2]潘长玉.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重要因素.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0,1:57.

[3]程苏琴,朱美财.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7:741.

猜你喜欢
高血糖微量糖化
微量Fe元素对氧化钨粉还原过程的影响
血糖超标这些都不能吃了吗
微量行程变大行程的模具调整结构
基于Al2O3纳米粒子的微量润滑铣削冷却性能分析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微量注射泵应用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UCP2基因敲除小鼠在高血糖加重脑缺血损伤模型中的应用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高血糖相关偏身投掷和舞蹈症的CT及MRI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