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与读

2010-05-30 10:48
新民周刊 2010年8期
关键词:清政府财政预算策展

《财政逆势增长意味着什么?》

时下人们常常谈起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总觉得难度很大。其实,要害是减税富民,使中国逐渐走向依靠民富和内需所主导的增长方式,关键还是要限制政府的征税权。换言之,在宪法和政治程序上对政府的财政预算支出有实质性的约束。

不少人说,欲限制政府征税权和预算支出,中国人做不到,那是西方的玩意。但是,只要读一读中国近代史,我们就能发现,限制政府的征税和预算支出权,中国人在晚清时就做到过。在两次鸦片战争之后,尤其是在甲午战争失败后,慈禧太后和晚清皇室发现不改革不行,最后决定试行君主立宪。根据天津财经大学李炜光教授的研究,在1907年晚清政府实现宪政政制之后,由清政府自己建立的资政院就曾迫使清政府放弃其独立财权,并将当年清政府的财政预算核减掉了7790万两白银,据说这相当于当年清廷预算的三分之一。这在当时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事!因为,尽管当时中国才刚刚试行君主立宪制,但晚清的资政院就能做到这一点,这说明中国人也完全能够做到“税权法定”和用宪法规定的程序来限制政府的征税权和预算支出。

对今日中国社会来说,要实现富勒所憧憬的那种“良好法治下的文明秩序”,要达致滕尼斯所说的“法理社会”,要建设哈耶克和伯尔曼所说的“法治国”,要从改革税法和改革政府的财政预算体制开始。限制政府的征税权,使政府的财政支出透明,并受民选代表的制约和审议,并最后投票通过和批准,20世纪初大清政府的资政院做到过,在21世纪的“现代中国”,我们当然更能做到。香港地区现在不是已经做得很好了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核心不是“不能也”之问题,而是“为”与“不为”,“要”与“不要”之问题。

上海 韦森

《当代艺术在裸奔》

当代艺术的市场与楼市相仿,都是在90年代一路上升,近几年当代艺术市场遭遇到寒冬,在楼市获利的投机商,在新的获利方式中寻求投资方向,當代艺术是他们下一个目标,前几年当代艺术出现了回调,接盘的人较少,它不像传统的艺术品,接盘的人很多,原因是从事当代艺术的艺术家正是年富力强,作品可以再生产的,当代艺术家可以改变自己的画风,如果改得好的话,后期的作品更加成熟,收藏现在的作品可能就存在风险。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前景仍乐观,随着全球经济危机退潮后,特别是发达国家,通过当代艺术仍然是它们选择投资方向的好机会。当然许多艺术家也在寻求作品新的突破,便于卖出更高的价钱。 潘佳木

当代艺术的利润分配是否合理,并不是看哪个环节必须要分配多少利益,而要看是否各个环节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拿一幅作品来说,十年前,有人买它的时候可能只花了五百块钱,现在市场上能卖五百万。但这十年中,艺术家、批评家、策展人、媒体、画廊、美术馆、拍卖公司等无数人的工作和积淀,使该艺术家成了艺术界很知名的艺术家,共同成就了该艺术家的影响力及其作品的市场价值,但大家可得到的价值分配回报方式却是不一样的:艺术家、批评家、策展人回报的是其学术权威性和影响力;画廊回报的是品牌和将来的市场份额;拍卖公司回报的是佣金和品牌;收藏家回报的在作品的二次流通后的巨大利润。 杨凯

(对本刊刊登的任何文章有批评或建议,请致信xmletters@gmail.com)

猜你喜欢
清政府财政预算策展
关于策展
关于财政预算资金效益审计有关问题的探讨
2017 艺术策展人
关于将“curator”统一翻译为“策展人”的建议
中西方博物馆策展人(curator)制度浅析
澳大利亚财政预算制度与议会监督
搁浅的富国梦——甲午战后清政府主导的第二轮开矿高潮(1895—1899)
晚清政府的海权意识与海军实践
欧盟就2017年财政预算达成一致
建设项目投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