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与读

2010-05-30 10:48
新民周刊 2010年17期
关键词:反扒代课老师斗士

《媒治、官治与法治》

过去大家会担心有很多事情领导一个人说了算,领导拍桌子就能定,我们称之为人治。谁都不喜欢人治,希望法治。但是现在似乎人治刚刚消停了,变成了一种媒治。什么叫媒治呢?就是媒体治。因为媒体只要报道了,迅速地就能反映。从人治到媒治是一种进步,但是媒治到法治还有很长的距离要走。

从某种角度来说,当然是一种进步,因为媒体是公权力,是所有公众的,是社会的一种公器。但是问题就在于这里隐藏着一系列我们的担心,第一个担心是,媒体报了的,就迅速地治了。媒体没报的,或者媒体没报的时候,那么就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不像是一个法治的环境,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媒体没有启动的时候,其他的功能为什么没有启动?而且问题在于它已经暴露出来。如果说媒体不报的时候,大家都不知道,那你没有办法。比如说在大学里头,六名教授举报了两年(同事抄袭),中间有过处理,但是到了《焦点访谈》播完的第二天就严肃处理了,那你之前这个事情不是不在,包括我们说郴州医院那个问题也一样。药监局都已经查出来,罚款都有了,就没治,媒体一报立即处理了。所以第二个问题这不就显现了吗,媒体只要报了,我就处理,没报的时候我就不吱声。

要没报那就是没治,就没人去治。我觉得我们真正的走向,还是要走向的是法治,要靠媒体解决所有的问题,我觉得太难了。因为我们一天能播出多少节目,但是首先有一个前提,所有的媒体要继续加大舆论监督,要充满信心,说明社会上,现在如果你做,你能够发现问题,有些问题就能解决。但是媒体真正动力在于通过,一个一个具体问题的解决,去推动整个与此相类似事情的解决。可是现在似乎不是这样,你报了,我就给你解决了,没报我就不解决,这个媒治会让你担心。

北京 白岩松

(对本刊刊登的任何文章有批评或建议,请致信xmletters@gmail.com)

编辑:

你好!我是《新民周刊》的一名忠实读者,首先对于贵刊今年的改版赞一个。笔者认为这次的“变心”非常成功。像第14期的《一个民间反扒斗士的人生起伏录》和《凤凰最后的代课教师》这两个“热点调查”,很好地反映出了反扒斗士魏磊和代课老师吴艺伟的困境。中国的传统告诉我们,好人有好报,但是无论是反扒斗士或是代课老师都没有得到他们应得的回报,反扒斗士无法追记见义勇为,代课老师不被承认是老师,看着让人心痛,唏嘘不已。同时,笔者万分感慨,出现这样的困境究竟是我们制度的不健全,还是我们社会对他们的存在的忽视呢?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的话,我们的社会怎么对得起这些做出贡献的人,又如何为下一代做出表率呢?很希望我们《新民周刊》的记者能多报道这些反映被我们忽视而又需要的正视的社会现实。

另外,在第14期的《老曹酷评》中,关于海南那一段,“老曹:海南要建国际旅游岛,最好先把‘元聊官员全数炒掉。”中的“元”应该是“无”。

祝贵刊越办越好!

江西 阿玲

猜你喜欢
反扒代课老师斗士
代课老师
反扒老将战斗在路上
代课老师
代课老师
高福:抗击致命病毒的斗士
“何日报怨仇,手刃贼人头”——记抗日斗士、诗人李雪舟
“女勇士”:反封建的斗士——女性主义视域下重读汤亭亭的《女勇士》
全国脚斗士精英赛在我院举行
难以告别的“代课老师”
民间反扒的“厦门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