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观感

2010-05-30 10:48苗炜
新民周刊 2010年8期
关键词:冰球队加拿大人冰壶

苗炜

这次冬奥会,加拿大一共花了1.1亿美元来搞体育科研和集训。加拿大人向来对所谓“国家荣誉”不那么在意,加拿大一作家说,加拿大人对待国家,就像医生对待病床上的病人——不是看你活得好不好,而是看你还活着没有。

我喜欢所有的体育项目,但最无法忍受电视里转播的冰壶比赛。在我看来,冰壶是世界上最无聊的项目。当然,我理解,在漫漫冬天,苏格兰人和加拿大人靠这个玩艺打发时间,在加拿大许多小镇,我都见过冰壶场地。这大概就和咱们这里的老头儿打门球是一个意思。在技巧差不多的情况下,后出手那个人总有机会获胜,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加拿大人在20年前增加了一条规则,就是中间某个区域的冰壶不能击打。但这个项目作为一个奥运比赛,其观赏性实在不怎么样。我也不反对所谓“举国体制”,花納税人的钱让我们并不擅长的冰雪项目能多拿几块金牌也没什么不好,但我真的不愿意用纳税人的钱让一帮人打冰壶玩。冰壶的外籍教练丹尼尔来到中国时,发现队员们每天至少训练三个小时投掷,就是扔石头,教练说了——这东西是要放松来玩的,每天扔三个小时石头没必要。

与夏季奥运会大多为职业和半职业运动员不同,冬奥会还多少保存着点儿业余精神。夺得高山速降项目金牌的瑞士人德法戈2岁开始滑雪,职业是建筑师。他来参赛之前,和家里人说:“回来的时候我的行李会重点儿,也许会多点金子啥的。”夺得标准跳台金牌的瑞士人西蒙,也是2岁开始滑雪,稍微大了点就在家门口弄了个雪坡跳着玩。冰雪是有季节的,冬天来了大家去玩,平常日子里该干吗干吗。中国女子选手在短时间内就在单板U形管项目上拿到世界冠军,获得奥运会名次,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咱们是真把这东西当职业,天天练,而这东西本来是给人玩的。

不过,职业训练已是一种很难阻挡的趋势。这次冬奥会,加拿大一共花了1.1亿美元来搞体育科研和集训。加拿大人向来对所谓“国家荣誉”不那么在意,加拿大一作家说,加拿大人对待国家,就像医生对待病床上的病人——不是看你活得好不好,而是看你还活着没有。这次负责“奥运夺金计划”的Roger Jackson说,“我们以前的奥运会从来没有什么目标,但这次我们希望拿到30块奖牌,越多越好。”加拿大报纸上另一位专栏作家说,“我们的奥运会梦想就是计算奖牌榜,数到最后一天,等到了加拿大冰球队和俄罗斯冰球队的决赛,60分钟战成2:2,加时赛我们攻入一球。”在这个以冰球为“国球”的国度,如果他们没能拿到冰球金牌,那么1亿多美元就算是白花了——这些钱有的用于研究——在冰壶比赛中,扫帚的摩擦到底能否使冰融化,结论是,扫帚扫冰的确能减低摩擦力,特别是干扫帚。

加拿大人还强化“主场优势”以获得更多奖牌——此前他们举办过两次奥运会,但在本土都没拿过金牌,这次为了面子稍微有点儿不要脸。美国速滑选手一直在魁北克和加拿大人一起训练,但在这次比赛前,美国人给轰走了。高山速降比赛肯定要熟悉场地,本土选手在惠斯勒比赛场地进行过60次到100次的滑行,外国选手最多滑过十来次,雪橇比赛的场地也如此,难度比较高,结果格鲁吉亚选手适应场地时给摔死了,组委会不得不降低难度,这让加拿大的主场优势荡然无存。

不过,在温哥华,我能感受到很好的奥运气氛,市中心可以玩溜索,松鸡山边上是奥运赛场,但游客照样可以尝试学滑雪。在速滑馆里可以看到成群的荷兰观众,穿着橙色衣服,荷兰地势低,河道纵横,一到冬季,各个村子之间的联络与交通都靠滑冰完成,他们的冬奥会金牌大多来自速滑领域。而在越野赛场,挪威观众比较多,他们是历届冬奥会获得金牌最多的国家,他们的优势在滑雪。我们的冰雪成绩比之夏季奥运会显得差一些,但即便以东三省的面积和人口来说,也比瑞士、挪威啥的大,我们所欠缺的是冰雪运动的环境,吉林、黑龙江的滑雪场在国际等级上来看都不算什么好雪场,零下30度也太可怕。三年前我到惠斯勒,气温是零度左右,雪质很好,那才是滑雪的好天气。这次这边显得热了好多,本届冬奥会大概是历史上温度最高的一次,不由得让我害怕,假如地球真的变暖,瑞士、奥地利、法国那些滑雪胜地逐渐消亡,那就太可怕了。

猜你喜欢
冰球队加拿大人冰壶
Why“Sorry”Is the Easiest Word for Canadians to Say为什么“对不起”是加拿大人最易脱口而出的话
超1/3加拿大人 应急储蓄撑不了2个月
冰壶比赛中运动员疯狂擦冰为哪般
在“冰立方”里推冰壶
找冰壶
第十一届北京端午文化节延庆全域绽放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中国冰球队获直通2022冬奥会资格
俄“独立”女子冰球队脆败美国
2011年世锦赛中国女子冰球队及其对手技战术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