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很美

2010-05-30 10:48
新民周刊 2010年31期
关键词:叶问

王 倩

人们总爱盯着大片的几亿票房惊叹,没有注意到大约有70%的电影项日是亏钱的。要知道,让投资人赚到钱,才是真本事。

国内有一家电影公司的老板说过,中国电影界现在只讲票房,还没有去讲利润,如果这个行业有30%的利润,而且连续5年增长,我估计房地产老板肯定都来拍电影了。他的话验证了一半,从2005年起中国电影市场已经连续5年高增长,虽然利润肯定不到30%,甚至总体来说是否有利润都充满了疑问,但是源源不断的业外资本正在涌入电影行业。

人人都来拍电影。他们觉得现在的电影市场格外好赚钱,哪怕电影再幼稚,但看电影已经成为都市人群的习惯,观众总要看的。中国人好面子,丢脸的事情一般不愿意告诉别人,所以这些外来者们,可能只听说了《阿凡达》的可怕的13.8亿,而没有看到太多的人从这片战场折戟而归,没有注意到大约有70%的电影项目是亏钱的。要知道,让投资人赚到钱,才是真本事。

那些看似风光其实巨亏的电影

因为《叶问》突如其来的成功,沉寂多年的动作片在内地重新受宠,从2009年12月至今,就有《大兵小将》、《苏乞儿》、《锦衣卫》、《叶问2》和《叶问前传》等相同风格甚至题材的动作片公映。动作戏好卖钱,但不是每一部都能大卖,具备大片气质的《苏乞儿》带着《阿凡达》之后首部3D电影的口号而来,结果整部电影里只有20分钟的3D内容,观众反而无所适从,给影片带来负面评价。

从影片内容上来看,《苏乞儿》从故事到演员搭配上有过于模仿于仁泰的《霍元甲》之嫌(导演袁和平本就是《霍元甲》的动作指导),《霍元甲》4年前才上映,还留在大多数观众的记忆中。“袁八爷”是世界上最一流的动作指导,但程晓东已经证明过好的动作指导不一定是个好导演,“八爷”这回也没带来惊喜,而且号称是大片,但男一号赵文卓的市场号召力明显不够,虽然卖点是他的真功夫,但是正好与甄子丹的《锦衣卫》同档期。虽然《苏乞儿》一直没有对外公开过自己的投资成本,但最终5390万的内地票房,870万港币的香港票房,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让公司赚大钱的。

一部电影的票房起码要达到投资成本的2.5倍,才刚打平,这是目前电影投资的一笔明账。《孔子》号称投资l亿,最终国内票房刚过1亿,分到片方手中也就4000万左右,制片公司亏大了。

《孔子》为什么亏?主要原因并不是碰上了以3D银幕为主体的《阿凡达》,而是以一部文艺片的标准来看,投资成本过大,尤其是付给主演周润发的片酬,和付给摄影团队1300万的酬劳。同样的情况还可能出现在2008年的《梅兰芳》身上,陈凯歌的这部电影号称投资9000万,最终票房1.13亿,不太可能有植入广告商愿意为古装戏买单,这样的投资回收显然不靠谱,除非他们当初真的只是“号称”。

明摆着亏钱的项目还有《东风雨》,片方一致对外声称有1亿的投资,但是近期投资方之一的航美传媒告诉媒体,该片的制作成本在3000万左右(不算宣发费用)。导演柳云龙异常自信,甚至有点同执,他完全不懂电影市场,甚至在上映前问过别人,我这部电影能拿到像《建国大业》那个票房吗?他的宣传人员也和媒体说,我们肯定比《风声》好看。但是一个成功的电视剧导演很难立刻转型成为成功的电影导演,再加上《东风雨》前遇《杜拉拉升职记》,后跟《叶问2》,两部过亿票房的大作一下子挤死了这部故事本身也出了问题的“大片”,最终仅获得3000万票房,投资人可能不亏钱吗?

还有些电影,账面上看起来不亏,但各方投资人之间却可能因为“摆不平”而散伙。国内外都有电影公司为一部电影成立一家公司,比如《色·戒》时期的易先生电影公司,但是在《十月围城》拍摄过程中,陈可辛、黄建新和于冬一起建立的“人人电影”肯定不只是为了这一个项目。他们最早有过“3年15部电影20亿总票房”的宏伟计划,他们对第一部作品《十月围城》的利润预期是30%,最终投资约1.5亿的《十月围城》获得了2.73亿的票房,最好的情况也就是打平了投资。

离电影公映5个月后,陈可辛在香港金像奖期间承认,他的新项目不再由“人人电影”制作,他和于冬因为“理念不同”分道了。后来,于冬在一次业内论坛上举了好几部电影的例子说,现在香港团队的“人52'和制作费用越来越高,用在胶片上的费用却被无限压缩,“我希望和香港电影人合作的结果是融合,而不是他们对内地电影市场的掠夺和破坏”。

那些我们忽略了的成功电影

看上去风光的,不一定真风光;看上去不起眼,不一定真落魄。《十月围城》和《三枪拍案惊奇》的档期竞争异常激烈,《三枪》甚至可能因为投资小而成为张艺谋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作品。但在同档期中,还有一部让人意想不到的票房成功之作——2009年12月24日上映的《午夜出租车》,仅300万左右的制作成本,票房1800万。

看上去惊悚片是目前最容易赚钱的类型片。2008年上映的《黄村客栈》没有明星,在《赤壁》等大片的夹击中上映,又面临北京奥运会的冲击,竟然取得了超过2000万的票房;就在刚刚过去的6月,整个月只有两部电影是可能赚钱的,一部是有徐峥和王宝强加盟的喜剧片《人在囧途》,另一部惊悚片《异度公寓》也获得了2000万票房。国产的惊悚恐怖片,往往采用新导演和小演员的模式,尽可能降低投资成本,同样300万到500万的投资,惊悚片肯定比情感类题材更容易赚钱。而这些毫不起眼的惊悚片,通常情况下都不会召开首映发布会,甚至一般观众都没听过它们的片名,但它们活得挺滋润,因为有那么一群固定的观众在。

最赚钱的项目除了《三枪拍案惊奇》和《非诚勿扰》这种低成本高票房的大片,《杜拉拉升职记》也肯定排在榜单前列。制片人张一白躲在了幕后,把徐静蕾推到台前,成为这部电影最好的形象代言人,“一个投资过亿元的电影,可能卖过2亿元票房。但像这样一部投资1500万元的电影,票房超过1.2亿元。徐静蕾是不是现在中国最赚钱的导演呢?”张一白这还没算上植入广告,影片在公映前就已经靠广告收回了2/3的投资,徐静蕾为此还创造出了一句名言,可供以后的导演学习,“没广告,我才没面子呢!”

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票房不高肯定赚不到钱,票房超过了投资的2.5倍就一定赚钱吗?2007年的好莱坞电影《哈利·波特与凤凰社》9.38亿美元的票房位列影史全球第九,但是今年从华纳公司内部泄露的文件显示,这部电影竟然让公司亏损了1.6亿美元。钱都花在了哪儿?这部电影并没有以特效作为卖点,也没有投资破纪录的任何传闻,所以很多人怀疑公司做了假账,从而拒付主创们的利润分成。同样是2007年,彼得·杰克逊控告新线公司为“魔戒三部曲”做假账,害自己损失惨重,最终胜诉。

这样的官司在国内也有。2006年的《十全九美》在内地成功开创了一种新的电影类型,浙江巨星文化前期投资600万,制片人李湘个人追加了200万,最终爆冷取得了5000万的票房,是当年国产电影中最大的黑马。但是一年后两个投资人之间打起了官司,原因是浙江巨星文化至今未看到李湘的快乐星公司提供制作费清单和获利情况,连票房都是看媒体报道得知的,更没有收到过合同签订时定下的50%的利润分成。在该公司多次向快乐星公司追讨过程中,据说导演王岳伦(李湘丈夫)还表示过,这笔钱不分了,直接划到下一部去做本钱。

从快乐星这边爆出的内幕却是,巨星文化最初声称的600万投资其实只有100万,快乐星方面的回应还包括“电影的利润回收不像其他生意,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巨星文化第一次投资电影不懂电影操作流程”。真是一团乱麻。不让投资人看报表肯定不对,但第一次投资就吃亏,在现在的电影市场里肯定是家常便饭。

或许现在鱼目混杂的电影市场里,赔钱可能是正常的。只有赔了钱,投资人才会冷静下来去考虑,是不是投资过高了,哪儿可以砍成本,投资组合是不是有问题,档期是不是不合适,在票房之外是否有其他的收入。正所谓,人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猜你喜欢
叶问
我做到了“叶问蹲”
我心中的叶问
甄子丹最后一部功夫片《叶问4》发布会举行
《叶问4》杀青
这才是正宗的叶问范?
咏春内战
叶问认徒讲分寸
梦留
一代宗师叶问
甄子丹新片《叶问2》备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