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可扬:黑自纵横,刀法人生

2010-05-30 09:41
新民周刊 2010年31期
关键词:木刻版画国画

关 月

前不久,中国版画界元老之一的杨可扬先生,以96岁高龄在上海辞别人世。作为30年代鲁迅新兴木刻运动硕果仅存的先驱者和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辞世无疑是中国版画界的一大损失。他的版画精气神俱佳,被国画大师朱屺瞻称为“可扬神镌”。

早在30年代,杨可扬被丰子恺的漫画所吸引,从此痴迷漫画,常常在报刊上发表丰子恺式的街头生活漫画。30年代后期,杨可扬投身鲁迅倡导的中国木刻运动,从此与木刻结缘。抗战时期,他创作了第一幅木刻作品《保卫祖国》,确立了自己的艺术价值观与精神内核。之后,他的一批反映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木刻作品《撤佃》、《贫病》、《孤儿寡母》相继问世,画面中人物的悲苦情态被刻画得入木三分,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与时代感。他创作的一批表现清苦的知识分子生存境遇的版画《张老师早》、《教授》、《老教师》等,将人物放置在当铺、旧书店、宿舍等环境,用细节衬托人物的贫病窘迫,笔墨情感力透纸背。这批早年的版画作品,为那段时代留下了宝贵的图像资料。部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大英博物馆收藏,国际版画界对中国30年代的版画视之珍贵。

艺术贵在个性。说到杨可扬的画,无需看落款,见到画就知道是他的作品。无论版画或国画,一概粗实大气,极具有力的美感。但他并不以此满足,从1946年的《迎亲图》开始,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作品从沉闷走向明朗。到晚年,他的作品更加老到精粹,既粗、实、概括,而表现手法更加灵活多样。除了画面中的黑白对比四六开或三七开,他借用国画墨色原理,用笔掌握平衡,创造出无笔墨之处有笔墨的版画意境。他的套色木刻虽仍以黑白为构架。但布局设色,大片色彩融于黑白之间,画面保持均衡感,独特的版画风格叫人过目不忘。

《上海您好》作于1998年,是一幅长宽各半米多的套色版画:大片的白玉兰盛开,远处,东方明珠、海关钟楼等建筑齐刷刷矗立,逆光迎接初升的太阳,于方寸之间贡献出一个生机盎然的上海形象。《上海早晨》、《立交桥》等其他作品,以城市建筑来表现上海的发展,浓浓的木刻味令人耳目一新。杨可扬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画家,对家乡的熟悉,使得他对此类版画创作轻车熟路,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山村小店》、《红柿》、《村道》等作品似乎信手拈来,田野院落、绿树小径、远山河船等小景,农家的朴素知足劲儿似乎扑面而来。1986年起,杨可扬开始刻制版画生肖贺卡,到今年正好两轮24帧,亦庄亦谐,每一帧都令人喜不释手。如今,他的版画及其藏书票作品大多捐献给了各博物馆,也为一些藏家竞相购藏。杨可扬的版画不仅是功力显示,更是一个老画家不变的质朴品格的浓缩,他的实在、明亮,与时代同步。到今年,中国新兴版画已经有近80年历史,这无疑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光辉一页,杨可扬见证了这段历史,也为这段历史增添了一抹鲜明的亮色。

猜你喜欢
木刻版画国画
国画《鲦鱼》
版画作品选登
中流砥柱(黑白木刻)
国画《鲿》
《魂之跃》减版油套木刻
木刻年画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国画欣赏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国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