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逊博士和他的猫

2010-05-30 02:06
新民周刊 2010年4期
关键词:斯菲尔德吉布森伯爵

苗 炜

约翰逊博士晚年夜以继日地编写词典,看哪个词都觉得敏感,有一天实在累了,就和好奇猫聊天——这些敏感词都不能用了,未来会怎么样?

我在伦敦,拿着地图寻找约翰逊博士故居,好不容易找到那个小楼,看门人说,这里11点才开门呢,你在外面先转一圈。外面是个小广场,树立着一尊塑像,不是约翰逊博士,而是他养的猫——好奇。等我参观完故居,在出售纪念品的小货架上,发现一张粗劣的印刷品,A4纸大小,题目是“约翰逊博士与猫”,售价50便士,我买了一张。大略翻译如下。

塞缪尔·约翰逊博士,1755年出版了“英语词典”两大本,后世的英语学习者都要感谢这位先生。但词典的编辑过程非常艰苦,约翰逊博士时常要和他的猫“好奇”聊一聊,以缓解工作的苦闷。有一天,他结束了工作,抽上一袋烟,喃喃自语,用培根的语言谈论科学,用莎士比亚的语言谈论文学,这就足够了。好奇猫看着阁楼里的约翰逊:“不是这样,200年后,有一个科幻小说作家叫威廉·吉布森,他写了一本书叫《神经漫游者》,这本小说第一次预言,人和电脑是可以互联的,通过电脑网络,人可以进入另一种时空。为了描述这种既虚拟又现实的新空间,吉布森创造了一个新词汇,那就是赛伯空间Cy-berspace。起先,吉布森有这样几个备选词汇——数据空间dataspace,信息空间Infos-pace,还有一个怪词叫burningchrome,最终吉布森觉得还是赛伯空间最好。Chrome这个词虽然没有在神经漫游者或黑客帝国里出现,但Google的浏览器和操作系统好像都用它做名字。这在程序语言中是框计算的意思。”

这只好奇猫总是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约翰逊博士根本听不懂,好奇猫知道这一点,他伸了个懒腰,说:“LongTimeNoSee。”博士大惊:“这是什么话?”好奇猫回答:“这是中国式英语,但在220年后就会编入牛津辞典,意思是好久没见了。200年后,很多国家的人都用英语,他们会改变英语。”博士有点儿忧心忡忡,提笔给国务大臣蔡斯菲尔德伯爵写了封信,他说:“这本词典完工之后,必将成为万世不朽之作。但我担心语言的纯洁,肯定会有很多粗俗之人使用粗俗之词,因此我毛遂自荐,再来编辑一本敏感词列表,列表中的词汇是应该严格控制,不许他人滥用。”

约翰逊博士开始编词典时,曾经向蔡斯菲尔德伯爵要过赞助,伯爵没给。其实,伯爵也为这个事后悔呢,他如果赞助了这样一项伟大的文化工程,势必将青史留名。收到约翰逊博士这封信之后,蔡斯菲尔德伯爵很快送来了300英镑的津贴,约翰逊博士的后半生就致力于敏感詞词典的编撰。他希望,神学只使用英译《圣经》的语言,政治、战争和外交谈判仅使用雷利的词汇,其他一切糟糕的词汇一律屏蔽。

如你所知,约翰逊博士这本《敏感词词典》并没有完成就死掉了,后世的英国作家奥威尔得到了部分草稿,他写了本小说叫《1984》,附录《新话的准则》一文,话说某党一统天下,为了贯彻英社(英国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它们决定对英语进行改革,大家使用新语言而忘掉老语言之后,老的思想也就无法存在了。因为词语是人们思想的工具,比如“自由”这个词,在新语言中,Free只表示“没有”或“免费”的意思,而不再有“政治自由”和“学术自由”的意思,这样也就没有所谓的自由思想了。总之,人们使用的词汇越来越简单,头脑也就会越来越简单。

约翰逊博士晚年夜以继日地编写词典,看哪个词都觉得敏感,有一天实在累了,就和好奇猫聊天——这些敏感词都不能用了,未来会怎么样?好奇猫说,“1945年夏天,有个英国老太太,在家里接到任务,要感化一个德国战俘,德国战俘来老太太家里帮着料理花园,这个年轻人工作努力,深得老太太的喜爱。后来,交换战俘,他就回德国去了。第二年,花园里的花草都长出来了,老太太一看,德国人把种子按照几何形状播撒,现在长出来的花,居然排出一行字——哈尔希特勒!这个德国人头脑简单,从小接触的词汇有限,不看书,只看广场上用花草摆出来的‘祖国万岁这样的标语,多么遗憾,他如果用花摆出黑塞的一首诗,那该多好啊。”约翰逊博士听罢,沉吟半晌,一支鹅毛笔掉到了地上。

猜你喜欢
斯菲尔德吉布森伯爵
用一座房子思考人生
用一座房子思考人生
用一座房子思考人生
Transference of Things Remote:Constraints and Creativity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Jin Ping Mei
吉布森 美网首位黑人冠军
“食疗抗癌”:一场沸沸扬扬的骗局
“食疗抗癌”:一场沸沸扬扬的骗局
论《基督山伯爵》中的复仇艺术
基于邦斯菲尔德油库事故的储罐安全改进探讨
伯爵山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