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电影院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2010-05-31 10:31黄霖
电影评介 2010年10期
关键词:空间布局北京市北京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娱乐场所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我国的娱乐场所中,电影院无疑是涉及面最广的、影响力最大的和历史较悠久的一类场所。中国电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康健民曾提到:“电影院是电影产业的终端市场,也是城市发展与文化发展的构成因素,在当今中国社会推行‘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大趋势下,影院发展的意义尤为重要”[1](P1)。因此,对于电影院及电影产业的发展而言,研究北京电影院的空间布局是有积极的和重要的意义。

北京在我国电影的发展历史中扮演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于1905年在北京拍摄完成,中国第一座电影院——平安电影公司也是在北京的长安街上建成。不过早期的电影院只能算是电影放映点,规模都不大。到了20世纪2、30年代,北京才陆续有像真光电影院和光陆有声电影院这样的正式电影院开业,这些影院的建成提升了北京电影院的整体质量。建国初期,北京仅有26家营业性影院,平均7.7万人一座;改革开放以后,北京电影业开始了全面复苏和迅猛发展,1980年电影院达到156座,座位总数达134627个,放映场次达33万场,观众为3119万人次[2];21世纪初经历了电影产业的调整,特别是在引入了院线制这个新型的电影放映经营模式之后,2009年北京电影院总共有84个,放映场次60万场,观众人数2139.6万人次,票房高达8.1亿元[3]。从上述资料可知,经历了百年的洗礼和结构性的调整,北京电影院的发展已趋于合理化,而当前北京电影院的分布格局的形成也有其深层原因。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促进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从而提高电影院的经济效率。因此,我们以北京电影院为研究对象,围绕着市民休闲娱乐需求与娱乐场所空间分布之间的互动关系,深入探讨北京市电影院的空间布局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理论知识为北京电影院未来的空间布局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于电影院方面的研究,近几年来国内学者从不同视角探讨了这个问题,从研究电影院的发展历史到电影院线的发展形态、顾客体验影响因素、电影院经营规模和效率等多个层面:如李微以近代的北京电影院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以电影院为代表的娱乐场所与市民娱乐生活之间的关系,并认为北京电影院凸显了近代北京独特的城市文化特征[4];徐海龙运用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深入研究我国电影院线的发展现状和各种市场元素,提出了要合理运用市场竞争来逐步完善电影发行放映运作机制[5];温韬运用定性和定量方法,并结合SPSS12.0统计软件,总结出影响顾客体验的六个因素,构建了电影院顾客体验影响因素六维模型[6]。相较于国内的研究,国外更早的对电影院进行了定量研究,主要是从影院的空间竞争、消费者特征和影院定价模式等方面入手:Peter Davis构建了一个新的经济需求模型,对美国36个市场区域的统计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对影响影院空间竞争的因素进行了总结[7];V´ictor Ferna´ Ndez Blanco ,Jose´ F. Ban˜ Os Pino对西班牙1968——1992年间观影数据进行了协整分析,探讨了自1968年以来西班牙观众观影数明显下降的原因,并认为对于观众而言观看电影是一种奢侈品[8];Barak Y.Orbach a,Liran Einav运用美国1985——1999年观众季节性观影的统计数据,探讨了美国实行电影票统一定价的局限性,提出了实行浮动票价制度来增加影院利润额的观点[9]。然而,从空间角度来分析电影院的研究还是相当匮乏,国内目前仅有陈娟娟,楼嘉军对上海电影院空间布局进行了研究[10],而尚无对北京电影院的空间布局进行研究探讨。由于北京和上海在历史、城区规划和经济发展模式等诸多方面的不同,我们不能完全照搬上海的经验。因此本文拟从此作为研究突破口,深入探讨北京电影院的空间布局的特征及原因,并对北京其他相关服务行业的空间布局提供参考意见。

二、北京市电影院空间布局特征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来自于《北京统计年鉴2009》、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的统计信息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统计信息。根据统计资料显示,一般的电影票房主要囊括专业影院和影剧院,因此本文的研究主体主要是专业影院和影剧院。截止至2009年底,北京共有电影院84家。由于北京远郊区县的电影院无论是数量还是产值在全市所占的比例都较小,所以将以东城、西城、宣武、崇文、海淀、朝阳、丰台和石景山八个区的分布情况为主。通过筛选,总共选取了72家电影院作为研究对象。

(二)北京市电影院空间布局特征

北京市电影院发展历程整整走过了一个世纪,经历了“发展—停滞—复苏—合理发展”等阶段,这与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是相一致的。为了迎接当代市场的挑战,很多老影院都重新整修和规划,提升了电影院的硬件实力。为了适应不同等级和不同区域的观众需求,北京市新建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新影院,尤其是在发展院线制之后,北京电影院经历了新一轮的发展阶段。图1展示的是北京市城近郊区内72家电影院具体的空间分布情况,可以从中发现北京市电影院空间分布的特征。

(图1 北京市电影院空间布局)

1. 电影院集中分布在三环以内的老城区。从图1可以看到,三环以内电影院集中度最高,形成了影院布局的核心区,主要涵盖了西城区、东城区、崇文区和宣武区。在所研究的72家电影院中核心区占了43家,占到了58.7%;而在区域内部,电影院又高度集中在西单商业区,王府井—崇文门商业区。西单商业区集中分布了首都电影院、首都华融影院、西单4D数字影院、首都时代影城等多家电影院,而王府井—崇文门一带也高度集聚了东方新世纪影院、北京百老汇新世纪影院、新东安影城、搜秀影城等数家电影院。

2. 电影院南北分布不均衡。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娱乐场所的空间分布应趋向于均质化,用以表现城市的整体性。但从北京市现在电影院布局现状来看,大部分影院建设在长安街以北,总共有48家电影院,占到了2/3。由于历史的原因,北京南城的地理位置一直不被人们看好,发展速度也比不上北城,致使像电影院这样的文化设施的建设在南城并不突出,所以在长安街以南的区域只布局了24家电影院,仅占1/3。从中可以看出北京市电影院呈现明显的南北布局失衡的现象。而且进一步研究发现,南城的24家电影院中有17家电影院是在长安街以南3公里以内的, 换句话说南城内部也出现了明显的南北分布不均的状况,大部分的南城区域并没有电影院的分布。

3. 电影院分布格局大致上呈现由核心区向东西方向发展和北部环状发展的态势。北京市电影院布局主要是有两个走向,第一个是以王府井商业圈和西单商业圈为核心,分别向东西方向延伸的轴线:往东路过长安街、建国路,然后沿着地铁八通线一直延伸到通州区;往西则是沿着地铁1号线向西扩展一直到石景山区。第二个是以中关村、西直门为重心,沿着地铁13号线呈现典型的环状发展路线。研究发现,电影院的分布局面与各种交通线路的走向是相匹配的。东西走向的轴线,把西单商业圈、王府井商业圈和北京CBD商业圈都联系起来,并且还有地铁1号线这条重要交通线路作为人们流动的保障;北部环状发展圈最主要依托地铁13号线,把东直门和西直门两大商业区与回龙观和天通苑这几个大型的住宅区有机的联系起来,从而可以为电影院提供稳定的顾客流。

4. 电影院向大型居民社区扩展。伴随着社会进程的加快,北京城市建设也加速发展,人口郊区化的进程明显提速,住宅区相继向四环路、五环路以外发展,居民也大量外迁,商业中心转移扩散,特别是在北京的四环和五环外已经形成了一批以望京、回龙观为代表的新兴大型居民社区。目前北京电影院还是较多的分布在三环以内的商业区,电影院高密度的集聚很容易带来交通拥堵、车位不足等问题,这并不利于城市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会影响电影院的经济效益。因此从2006年底,一系列影院开始走出老城区,进驻这些新兴的居住社区,比如望京的星美国际影城、回龙观的星美影院、东四环的东都影城等。这些电影院的建设,不仅解决了新社区居民观看电影难的问题,还通过实施市场补缺策略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收入。

三、北京电影院空间布局的成因

北京市电影院的空间分布格局是多方面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综合对上面的分布格局特征的分析,可以得出,经济因素是影响电影院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同时电影院要最大程度的满足社会和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故其布局要考虑人口分布和交通可达性要素。再者,影院的发展又是与城市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城市化这个因素也不容忽视。

(一)经济因素

北京市近几年的经济发展相当快速,地区生产总值都保持在10%以上的速度逐年增长,其中2009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高达11865.9亿元,同比增长10.1%。这对电影院的发展有多方面的影响。首先,随着地区生产总值的逐年增长,地区的电影票房收入也会逐年提升,这可以从图2中明显看出来,票房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是同步增长的,尤其2009年电影票房比上年增加2.73亿元,增幅高达50.8%。其次,居民的收入水平也与地区经济的发展相一致,居民的收入水平会影响电影院的数量及其分布。根据国际经验,人均收入在1000美元以内,居民主要关心物质需求,人均收入在10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间,则是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并重,当人均收入达到3000美元以上时,居民的消费趋势逐渐向精神消费过渡[11]。北京市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改革开放的365.4元增长到了2008年的24725元,可以看到北京市居民的消费趋势已开始向精神消费过渡,从而产生一系列包括影院消费在内的高层次休闲消费需求。雄厚的地区经济实力可以支撑高标准的影院建设,这对北京电影院的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并且会引导北京电影院的空间分布越来越合理化。

(图2: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与地区电影票房对比)

(二)人口分布因素

电影院作为文化设施的一类,主要是为社会大众提供电影产品和服务,从而使大众拥有一个休闲娱乐、人际交往、学习知识等活动的空间。因此,电影院不仅要注重经济效益,而且还要注重公益性,这也就决定了电影院的布局应该与人口分布密切相关。从影院具体的分布地址来看,主要是集中在西单和王府井-崇文门这两个商业区;从行政区划角度来看,朝阳区、西城区、东城区和海淀区的影院分布最多。其中东城区的人均密度最高,达到了21823人/km2,但是它的电影院数量并不是最多,这是由于东城区隶属于北京的老城区和首都功能核心区,受到了土地面积较少和政策因素的影响。一般而言,电影院的布局应该是“以人为本”,所以对电影院选址布局来说,人口分布应是决定性因素。但是由于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发展,人口分布不再像以前一样处于那么重要的位置。尽管如此,电影院的健康发展还是离不开观众的支持,人口分布因素仍然是影响电影院布局的必需要素之一。

(三)交通区位因素

城市交通设施是联系影院与观众的纽带,发达的交通系统不仅增加了影院的可达性,而且为公众节约了时间成本,提高了整体的效率。北京市电影院的分布位置多数位于交通网络较发达、道路等级较高的区域,可以说,城市交通网络的格局影响着电影院的空间布局。据调查显示,影响北京城区观众到影院看电影最大的考虑因素是交通[1](p243)。因此影院交通的便利情况非常值得影院经营者的关注。目前北京市的环线发展已从五环建设扩展到了六环,加上贯通南北、东西的已建好的地铁9条线路,可以说北京拥有一个较发达的交通系统,这就方便了市区各个方向的人口流动,而且地铁系统的完善和发展为人们的出行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减少了时间成本的损耗。结合图1与实际情况的统计信息分析,有高达93.03%的电影院分布在干道的100m(步行约一分钟)缓冲区内,这说明了电影院的分布与交通道路的分布有高度的一致性。

(四)城市化的影响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就开始迅猛发展,特别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从北京的城市空间构成来看,城市化的进程使得北京的城市空间不断的调整和重组,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也较改革开放前有了明显变化,以地铁为依托的新居住社区不断涌现,城市进一步向郊区扩散。城市化不单单是城市用地的扩大,还包含了文化、社会、居民意识等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传播的过程。新社区的建成必然会完善郊区的交通系统、商业购物网点和休闲娱乐设施,加上居民消费理念的转变与进步,电影院落成于郊区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例如回龙观社区,它是2000年开始入住的,常住人口达到30万人,回龙观星美国际影城于2008年4月18号开业,影城毗邻十三号线的城铁龙泽站,位于回龙观华联商场三层 ,它的建成打破了多年来没有影院设施的局面,缓解了社区居民看电影难的问题,丰富了居民的休闲娱乐生活。而且,电影院在郊区的布局也会完善城市文化体系,并进一步促进城市朝综合化方向发展。

四、促进北京电影院空间布局合理化建议

尽管北京电影院的布局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进行了调整和完善,但是仍有不足之处,比如分布过度集中在老城区、南北分布差异过大等,这制约着北京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通过提供几点建议使北京电影院空间布局可以进一步优化,最后达到布局的合理化。

(一)电影院与商业地产相结合,实现效益双赢

现代电影院一般都会以五星级的标准进行建设,当五星级电影院入驻商业地产时,会给商场带来品牌效应,对于商场的档次也起到提升作用,丰富了商场的综合业务。而且电影院可以和其他业态互动,共享顾客流,提升整体的人气。 比如大连万达集团在国内众多城市都拥有商业购物广场,而万达国际电影城则是万达商业广场的固定业态之一,这样它就能与沃尔玛、国美电器等著名商业业态和肯德基、必胜客等著名的餐饮业业态实现资源共享,整体都提升了经济效益。而且,随着居民消费向精神消费过渡,现代商业中心已经越来越乐意将购物同休闲、娱乐等形式结合到一起,最终转变成一个集多功能于一身的复合体。因此将电影院建设纳入商业中心的规划里可以使多种业态最大限度的共享资源,影院与商业地产结合也能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这将是未来新建电影院的发展方向之一。

(二)填补电影院“空白”区域

针对北京电影院过分集中在三环以内这个问题,电影院的布局理论上是既不宜过分集中也不宜过于均匀,应提倡实行“总体分散,相对集中”的原则,形成疏密相间、井然有序的影院分布格局。由于要兼顾到郊区广大群众的需要,影院的布局可以适度分散,扩大电影院的受众面;在广泛覆盖的基础上,影院应相对集中的分布在新老商业区,达到整体和谐发展。目前,北京电影院在内城虽然高度集中,但是仍有一些盲点地区,比如公主坟地区,这里不仅是地铁1号线的站点之一,也是北京市三环线上重要的公交枢纽,周围商业相当发达,传统居民区也在此聚集。但是居民如果要看电影就只能向东行驶五公里到距离最近的新首都影院,这里无疑是新建影院的理想地点[12]。郊区的电影院布局更是有很多被忽略的区域,比如方庄、亦庄、怀柔等地几乎是电影院的“空白”地带,特别应该加快南城的电影院建设,平衡电影院的空间布局,为南城居民带来新的休闲娱乐方式。毫无疑问,电影院建设由中心城区向外扩展将是北京影院发展的主要趋势。

(三)政府引导投资主体,优化空间布局

在市场经济主导的现阶段,电影院还是要接受市场优胜劣汰的考验,电影院的选址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影院的经济效益,因此有些投资者会盲目的在中心商业区建设电影院,从而使得城市中心的电影市场高度饱和,最终取得了反效果,经营效益下降。而且投资者很容易忽略郊区居民的消费需求,这并不利于郊区居民的健康发展。因此,为了避免影院选址的盲目性,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互联网上以电子地图方式,常年发布已建、在建和拟建影院的信息,为影院投资者提供及时信息以供参考;资助社区影院,解决中小型社区居民看电影难的问题;协调电影院空间分布不均,引导投资主体向影院缺乏的区域建立,协调各区县、区县内部间的布局合理性,并给予一定程度的政府补贴。

[1]刘浩东. 电影产业研究之影院发展卷[M].北京.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8年12月;

[2]卢铁栋. 北京电影发行放映业现状及未来发展[J/OL]. http://www.ccmedu.com/bbs55_40093.html;

[3]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 2009年北京市广播影视发展状况[DB/OL]. http://www.bjrt.gov.cn/tjxx/201004/t20100427_591283.htm;

[4]李微. 娱乐场所与市民生活——以近代北京电影院为主要考察对象[J]. 北京社会科学. 2005年第4期;

[5]徐海龙. 从波特竞争战略看国内电影院线的发展形态[J]. 现代经济探讨. 2008年第1期;

[6]温韬. 电影院顾客体验的影响因素及其模型构建[J].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9年2月;[7]Peter Davis. Spatial competition in retail markets: movie theaters [J].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6, 37(4), 964-982;

[8]V´ictor Ferna´ Ndez Blanco , Jose´ F.Ban˜ Os Pino. Cinema Demand in Spain: A Cointegration Analysis[J]. Journal of Cultural Economics. 1997, 21: 57-75;

[9]Barak Y. Orbach a, Liran Einav. Uniform prices for differentiated goods: The case of the movie-theater industry[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Law and Economics. 2007, 27: 129-153;

[10]陈娟娟, 楼嘉军.上海电影院空间布局特征及成因分析[J]. 现代电影技术. 2009年第1期;

[11]祁述裕. 一个很重要的文化现象[N]. 中国青年报. 2007年8月26日第二版;

[12]王雯淼. 北京电影院现状调查 西单老牌影院的进与退[N]. 北京晚报. 2009年2月25日

[13]张景秋. 北京市文化设施空间分布与文化功能研究[J]. 北京社会科学. 2004年第2期;

[14]魏宗财, 甄峰等. 深圳市文化设施时空分布格局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第2期;

[15]北京市统计局. 北京统计年鉴2009[M].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9.9;

[16]陈娟娟, 楼嘉军. 上海电影院空间布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J]. 电影艺术. 2009年第5期;

[17]陈子俊. 影院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现状与未来[J]. 影视技术. 1994年第6期;

[18]刘浩东. 电影产业研究之文化与电影卷[M]. 北京.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7年1月;

[19]黄会林, 余虹. 影视受众调查与研究[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3月;

[20]刘浩东. 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M]. 北京.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8年6月.

猜你喜欢
空间布局北京市北京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前置化空间布局,龙湖驱动TOD的未来模式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浅析美术馆建筑的选址与空间布局
北京,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