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高血压病防治干预措施探讨

2010-06-08 08:14杨建坤
哈尔滨医药 2010年1期
关键词:高血压病血压高血压

杨建坤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卫生院,云南 普洱 665000)

大量研究证实,高血压是引起心脑血管、肾脏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且高血压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并控制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减少并发症是当前公共卫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3]。笔者通过对南屏镇卫生院已经建档的高血压患者实施多项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南屏镇卫生院已建立健康档案的 200例高血压患者为干预对象,男 106,女 94,年龄 30岁以上。

1.2 方法:对干预社区高血压人群按预定计划进行特别干预,包括:①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管理,采取药物或非药物干预措。②使用统一的调查表格,由经过专业培训的社区医生填写。③测量血压:在南屏镇卫生院设立免费血压测量点,随时为社区居民提供血压测量。或定期上门为抽查对象提供测血压及医疗卫生服务。④健康教育:宣传板报、定期入户发放宣传单、播放录像、义诊咨询等;宣传资料:《高血压健康手册》、《高血压病人如何吃出健康》、《心理健康与高血压》、《肥胖与高血压》等小册子人手一份;健康讲座:请专家定期做专题讲座与健康指导等。⑤建立档案管理: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患者对高血压行为认知(放松心情,运动,低盐,控制体重,按医嘱服药)程度等相关知识和危险因素知晓情况,通过有效干预,患者健康知识水平明显提高,见表 1。

表1 干预前后患者对高血压行为认知情况

干预前后对高血压行为认知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对高血压行为认知得到提高。

2.2 干预前后不同年龄患者的血压值比较: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干预措施后,患者血压平均值明显下降,干预后血压得到良好控制控制的构成情况见表 2。

表2 干预前后不同年龄患者的血压值得到控制比较

2.3 干预前后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肾脏损害发生率比较:通过有效干预,心、脑血管并发症,肾脏损害发生率显著下降,见表 3。

表3 干预前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3 讨论

虽然高血压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对本病的病因预防缺乏有效方法。但某些发病因素已较明确,如精神因素、钠盐摄入量、肥胖等[1,3]。针对这些因素进行防治,建议高血压患者在按医嘱服药的同时,可适当采取非药物的多项干预措施,结合社区医疗保健网,在社区人群中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的高血压综合防治。

社区高血压患者大多是早期患者,症状轻微,往往不被重视。所以社区医生在社区利用有利资源,广泛普及高血压防治的知识,对于提高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合理行为形成率和血压控制率以及降低并发症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不健康的行为如不按医嘱服药,多盐饮食、吸烟、过量饮酒、肥胖、压力过大、不注重锻炼等行为因素,都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3]。通过此次调查可以看出,人们完全可以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调查中发现部分高血压患者存在这样的情况:一是完全依赖医生,希望仅通过药物来控制自己的血压,根本不关心自己不健康的行为;另一种是漠视高血压的危害,对病情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提示我们:需要加大社区卫生服务力度,以转变患者的认识。

经常性地在社区有组织地开展高血压的多项干预,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而且还可以帮助患者掌握自我管理疾病的知识和技能,采取积极和科学的态度来控制疾病。在社区居民中采取有效措施,实施干预可控制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减少并发症。

除开展高血压病的基础教育外,我们还要注重心理护理,有针对性地向病人讲解高血压病的一般常识,使病人对病情的诊断、治疗有大致的了解,保持心情愉快,心理平衡。生活要有规律,对疾病忧虑恐惧者,讲明高血压是可控制的疾病,只要有效地控制血压便可健康长寿,减轻顾虑。使其主动配合服药,达到增强健康,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

现代生活竞争力强,在岗患者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大,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与身心医学的发展,许多研究表明社会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疾病有密切的关系[1,2],高血压患者情绪波动,可直接升高血压[2]。健康教育者对患者进行心理维护,指导患者保持心理平衡,减轻精神压力,减少应激,对于性格急躁、易激动的患者,遇事冷静、平静的心态。鼓励患者业余时间参加社区各种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情。作为我们基层的医务人员要诚恳、关心、尊重、态度和蔼、耐心地指导患者,列举不同心理反应的应对措施,消除不良因素影响,在药物降压的同时,给予心理疏导等综合治疗,增进心理健康。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必须持之以恒,持续不断。因为要改变人们的行为,必须经过对问题的从无知-关心-了解-采纳等过程。所以开始阶段重点是告诉人们防治的关键知识和疾病的危害性,使人们引起重视,关心并主动了解防治办法,最终产生行为的转变。因此,干预措施应定期重复,不断促进,才能使人们普遍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收到良好的效果。

因此以社区为基础,开展面对高血压人群的预防与控制健康促进活动是经济、有效的手段和途径,可推广实施。

[1] 谭章喜,娄彩云.98例高血压患者综合康复医疗的疗效.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5,14(3):205-207.

[2] 苏景宽,郭克峰,等.情绪干预对高血压治疗效果的影响.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5,14(3):208-210.

[3] 王萍.开展高血压健康促进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中国健康教育,2004,(4):162-164.

猜你喜欢
高血压病血压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基于“脾为生痰之源”探讨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
稳住血压过好冬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三种血压测量法诊断标准各不同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