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之家对促进社区糖尿病患者康复的效果观察

2010-06-09 05:27郑春燕陈育群
护理与康复 2010年1期
关键词:血糖值出院依从性

郑春燕,陈育群

(衢州市中心医院,浙江 衢州 324000)

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我国约有一千多万糖尿病患者[1]。近年来 ,患者及其家庭对自我调理、病情观察及健康保健等方面的知识需求逐渐增加。糖尿病之家是一种新型的健康教育方式,由医院提供人力资源,在社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的教育,旨在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获得解决问题的知识与技能,通过一个断续的强化过程[2],帮助患者建立健康行为,提高治疗依从性,达到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发生的目的。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本院内分泌科对首次住院治疗的97例糖尿病患者,在出院后分别予社区常规健康教育及参加糖尿病之家活动,观察患者康复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 97例,男 66例,女 31例;年龄32~82岁,平均(58.41±10.39)岁;95例与家人同住,79例不在职,58例享受医疗保险;出院后采用便利抽样分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5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组标准:符合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无并发症发生,非文盲,未参加其他相关的康复项目,本人知情同意。

1.2 出院后健康教育方法

1.2.1 对照组 出院后接受社区常规健康教育。

1.2.2 观察组 出院后参加社区糖尿病之家活动。出院前1~2 d,发放糖尿病之家的课程表。活动安排:每周3次碟片视频教育,专科护士在旁,随时讲解,互动交流;每周五专科护士利用多媒体、图片、食物模型等进行小讲课;每月第2个星期六,由医生、营养师、护士等专业人员授课,上课前,为患者免费测量血糖、血压;定期组织郊游活动,增进病友之间、医患之间的情感和知识交流。

1.3 评价指标与方法 出院后4周、12周、24周时进行电话采访和查阅门诊病历,了解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血糖值变化;应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3]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状况,>9分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x2检验。

2 结 果

两组血糖监测结果比较见表1,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见表2,两组焦虑及抑郁状况比较见表3。

3 讨 论

3.1 糖病尿之家对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慢性病患者常承受巨大的社会、心理压力,如高额医药费用、生活方式改变、社会角色转变等,这就需要良好的社会支持,帮助患者积极应对压力,有效的管理疾病。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社会支持作为社会心理应激的中介因素,对缓冲社会压力、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的作用越来越受关注[4]。糖尿病之家的活动鼓励患者家属参加,使家属也获得了糖尿病护理的知识,这对于提高患者的家庭支持力度起到了积极作用;糖尿病之家本身是一个社会小团体,鼓励医患之间、病友之间交朋友,相互帮助支持,提高了社会支持力度;另外,“活到百岁不是梦”是糖尿病之家的一个核心课程,主要讲解有效护理康复的实例,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本文观察组出院4周时,焦虑、抑郁分略低于对照组,出院 12周、24周时,焦虑、抑郁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表1 两组血糖监测结果比较(,mmol/L)

表1 两组血糖监测结果比较(,mmol/L)

表2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例)

表3 两组焦虑及抑郁状况比较(,分)

表3 两组焦虑及抑郁状况比较(,分)

3.2 糖尿病之家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患者的依从性表现为患者行为与医嘱的一致性,患者的依从是治疗有效性的基础。有研究[5]证实影响社区干预效果的主要原因是患者依从性,而正确的健康信念有助于提高其服药依从性[6]。通过糖尿病之家的活动,使患者及家属了解血糖监测、足部护理、定期复查等的重要意义;授课方式能积极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如专题讲座时,鼓励患者踊跃发言,提出日常生活中碰到的疑问,交流自我护理的经验和心得,授课老师对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讨论,授课过程中患者和授课者近距离接触,增进了医患关系,建立了信任感,从而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组织活动,有计划将枯燥、理论性的健康教育知识贯穿在现实生活中,提高健康教育效果。表3显示出院24周时,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3 糖尿病之家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值的影响出院4周时,两组患者的血糖值无显著性差异,这可能是患者对糖尿病处于情绪调节控制阶段、行为转移有关[7],即把患糖尿病以后的各种不良情绪转化为行动的力量,如配合正规用药、饮食控制、加强锻炼等;随着出院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对于糖尿病产生的心理应激已逐渐适应,患者渐渐忽视糖尿病的存在,放松糖尿病的护理康复要求,因此出院12周时,两组空腹血糖值略有升高,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之家的课程对于患者是一个断续的强化过程[2],这种强化虽见效慢,但通过强化形成的新行为,则不易消退,患者对饮食、运动、心理调适等方面进行自我调控,因此,出院24周时,两组患者的血糖值存在显著性差异。

[1]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02.

[2]袁耿清.医用心理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52.

[3]季建林.医用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318.

[4]刘鹏飞,汪涛,王宜芝.慢性疾病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4):354-356.

[5]陆旭亚,张爱珍.代谢综合征患者社区护理管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与康复,2008,7(12):901-902.

[6]Konrady AO,Brodskay IS,Soboleva AV,et a1.Benefit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ructured education program in hypertension management[J].Med Sel Monit,2001,7(3):397.

[7]袁耿清.医用心理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43.

猜你喜欢
血糖值出院依从性
CGMS产品显示值与指尖血糖值测定结果的相关性研究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运动及饮食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值的影响
测血糖到底用哪滴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血糖值尖峰诱发多种可怕疾病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第五回 痊愈出院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