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分裂症”对话录

2010-06-09 09:41陈振永
新课程研究·作文教学 2010年2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

陈振永

【摘 要】我国中学生作文水平低下,很大程度上是由“文格分裂”造成的。高考作文大兴取悦阅卷者的“媚术”,高考作文试题和阅卷标准过度强调文学化和人文化,而忽视了学生个性,使高考作文丧失了作文的独立性、个体性、实用性,造成“文格分裂”。高考作文命题和平时的作文教学应该体现学生作文文格的统一性。

【关键词】高考作文 文格 分裂

时 间:2009年9月

对话人:

陈老师 山东省新泰市高中文化补习学校语文教研组组长

吴编辑 某出版社语文编辑室主任

孙同学 山东省新泰市高中文化补习学校学生

我国中学生作文水平低下

孙同学:我国高中生的作文水平在世界上占据什么位次?

陈老师:我国中学生在数学、化学、生物、物理等科目的世界奥林匹克竞赛中占据绝对优势。没有作文奥林匹克作文竞赛,我国学生的作文水平无法放在世界范围内衡量。

吴编辑:但是,比较我国和外国的高考作文题目,可以窥见我国中学生作文水平与一些国家的差距。2009年全国卷Ⅰ的作文是要求学生根据一则小动物学游泳的故事写作,其实从本质上说就是写一则读后感,还是停留在阅读笔记的水平上。2008年法国的一道高考作文题目,要求学生评述萨特《伦理学笔记》中的一段文字;2007年新加坡高考作文题则是“中国的崛起是近年来对世界最大的威胁,请评论”。美国有一道高考作文题目:“假如一个平常的日子被加上了4小时35分钟,你将会做什么不同的事?”我国的中学生对着“小动物学游泳”拼凑800字的时候,人家的中学生却在进行哲学思辨、时政评论、人生思考。

陈老师:人家能对着《伦理学笔记》做评价,肯定也能对着“小动物学游泳”写作文,可是我们对着人家的题目却无从下笔。看来,与某些国家相比,我国中学生的作文水平还是相对较低的。其实就汉语教育界而言。与港台相比,我们的中学生作文水平也不容乐观。读过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台湾中学生作文选》,感觉台湾的中学生作文行文简洁,结构紧凑,文笔灵活,遣词造句不拘一格,颇有艺术感染力。例如,《钟的话》巧妙到把“钟的面孔”喻为“一张阿拉伯数字组成的五官”,《快乐的天地》把母亲为她铺垫的床铺称为“爱之舟”,这样高水平的表达,我在自己的学生的的作文里是不容易读到的。

吴编辑:广东省2007年高考满分作文有50多篇,2008年是26篇,去年是18篇,高考满分作文越来越少,但是零分作文却越来越多,去年有700多篇零分作文的事实更是让人唏嘘不已。2009年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只有三篇,但有一篇查有实据抄袭作文,最后被判为10分。学生作文抄袭率高,既源于学校诚信教育的缺失,也反映出学生写作水平下降的趋势。(以上数据引自2009年6月23日《广州日报》)、浙江东阳教育网)

孙同学:说实话,我最讨厌的课就是作文课,一看到老师在黑板上写作文题目我就头疼。写作文我就基本靠凑,有时一个多小时也挤不出一句话来。最后没辙了,就组合几个名人事例来充数,幸运的话,有时还能拼上几句名人名言或者古诗文名句。

陈老师:生活不够,名人凑;思想不够,名句凑;结构不够,假话凑;篇幅不够,套话凑——中学生的作文水平低下,主要体现在一个“凑”字上。

“文格分裂症”成因

吴编辑:“凑”就是“文格分裂症”的典型症状。本来不想写这篇作文,或者本来不想这样写,却因为有获取分数或完成作业的压力,不得不写或者不得不这样写,这就是“文格分裂”。

人有“格”,是为“人格”;文亦有“格”,是为文格。人格就是个性,反映了人的多种本质特征。“文格”则是文章的个性,反映了文章的特点,是由写作的意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结构、语言、表达技巧等多种因素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1.文格独立性的丧失:写作意图和写作行为的分裂。

吴编辑:鲁迅先生愤慨于国人愚昧,为了唤起国民,写了一篇篇揭露国民劣根性的作品,终成一代大师。林语堂出生于基督教家庭,生性淡泊,浸淫书斋,把写作看成是生活的点缀,他写了一篇篇“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表达对人生的感悟,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亦成一代大师。鲁迅和林语堂的成功,就在于他们做到了写作意图和写作行为的统一,做到了“文格”的统一。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让渴求文学救国的鲁迅去浅唱书斋时光,让留恋书斋的林语堂去解剖民族精神,那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就可能会少两个大师。

你写,就是因为你想写;你写的,就是你想写的:文格独立了,你才会写好。

孙同学:我的作文意图是写一篇阅卷老师喜欢的作文,我就在写作文时揣摩阅卷老师的好恶,这不就是你所说的文格独立嘛!

吴编辑:只有内心有了写作的冲动,产生了一种不得不发诸于外的力量,然后动笔去写,这样才符合文格的独立性。所谓“诗言志,歌咏情”嘛!如果只是为了分数去写作文,丧失了文格的独立性,只想着去讨好阅卷者,那写作就不再是心灵的自由书写,而变成了心灵的镣铐了。

孙同学:老师总是说我写作水平差,其实我只是考场作文水平差。当我哪一天有什么想法,自己写日记时,动起笔来就有行云流水的感觉,朋友看了都说好。可是,去年高考写“见证”这个题目时,我却什么也写不出来了,最后只好套写了一篇考前准备的范文,大意是“屈原见证理想,李白见证个性,岳飞见证忠贞”。考完后,我问了四个同学,嗨,有三个写到了“屈原”,两个写到了“李白”。

陈老师:写日记时,你的文格是独立的,因为你是在“吾手写吾心”,这时,你下笔千言,体现了比较高的写作水平;高考时,你的文格是分裂的,词不达意,言不由衷,作文水平就变得低下了。这一点从历史上也能找到佐证:苏轼和文天祥分别是进士和状元,但是他们的科举文章没有传下来,反倒是那些个性写作的诗词能千古流传。

在考场上,考虑阅卷标准问题,文格独立性丧失,写作水平就变得低下了。

2.文格个体性的丧失:作文规范与学生个性的分裂。

吴编辑:我们的一些高考作文试题,没有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特点,伤害了作文文格的个体性。例如“明星代言”(辽宁省作文题)、“兽首拍卖”(江西省作文题),这些以热门事件为主体的作文试题,一些没有没有多少机会上网读报的农村学生就很难有详细全面的了解,写作过程中就只能胡编乱造了。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主策划石述思说:北京的“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湖南省的“踮起脚尖”这两个题目,优秀的诗人能洋洋洒洒地写篇朦胧诗,但是其他人就很难说了。还有“绿叶对根的情意”,文学性和抒情性强一些,一些没有文学特长或情感上粗线条的同学,写起来就吃力了。

陈老师:我们的高考习惯于给所有的学生一个题目,这好比奥运会上只设一个项目,所有的运动员都参加这个项目,然后打分数排名次,文格的个体性得不到尊重。打个比方说,设了篮球这一个项目,姚明可能得100分,刘翔只能得50分,郭晶晶只能得20分,那些举重运动员最多也就是5分。

孙同学:同学擅长写小说,还发表了作品呢!而“见证”这个题目却比较难写小说,所以今年他的高考语文成绩不高。如果让我写湖南的“踮起脚尖”,我就有一篇很好的小说构思,就可能得高分了,那我现在就不会在复读学校而是在大学校园了。

陈老师:为了规避风险,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特意培养学生的写作“通才”,就是各种文体都训练。对像孙同学:这类有写作偏才的学生,我就要求他们“改邪归正”,多写议论文和规范散文,因为这是高考作文文体的主流。我已经禁止孙同学:写小说了,因为小说是很难作为主流出现在高考中的,例如,2009年江苏卷的“品味时尚”和江西卷的“兽首拍卖”,一般的学生能写成小说吗?

孙同学:可是这样一来,我就不会写作文了。每次作文课,对我来说都是最难熬的。

3.文格实用性的丧失:作文实用性和人文性的分裂。

吴编辑:一个人单单能写好小说,只能说明文学水平高,不能说明作文水平必然高。孙同学:能发表小说,但是不见得你能写好一篇社会调查报告。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说白了,中学生的写作就是表达交流,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还规定了写作的要求:①以负责的态度表达自己的看法,培植科学理性精神;②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也就是,作文本来是很简单的,就是表达出自己的看法来,表达清楚自己的就行了。

这就体现了中学生作文文格的实用性。中学生学习写作文,就是为了掌握一门交际工具嘛!

可是高考作文题目却一贯地向文学性和人文性倾斜,2009年一些地方的高考作文题目虽然加强了现实性和实用性,但是“尚文务虚”的倾向依然很明显。

首先是“尚文”。北京的“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湖南的“踮起脚尖”、浙江的“绿叶对根的情意”,很明显是偏向于文学水平高的同学。可是,文学性的表达能力,是高中生必须要具备的吗?为什么要把高考作文弄成是文学家的天堂、一般人的“地狱”呢?

其实,《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这一点有明确规定,高中生必须具备写作理论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能力,对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类文本只是建议“尝试”写作而已。

其次是“务虚”。作文是为《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所说的“表达与交流”而存在的,是为生活实际服务的。可是,我们的高考作文却有“务虚”之嫌。江西省的“兽首拍卖”便是今年考题中的一个典型例子,关心社会新闻的考生可以顺手写来,而只关心科技新闻的考生可能无话可说。最后的结果是关心社会新闻的得了高分,关心科技新闻的得了低分,可是,关心社会新闻的就比关心科技新闻的表达水平高吗?不关心“兽首拍卖”就是不合格的高中生吗?还有辽宁的“明星代言你怎么看”,那些讨厌看广告或者对所谓明星不关注的考生能得高分吗?

江西和辽宁的作文试题还算是实用性较强的,可是,既是强调作文的实用性,为什么不是从解决生活问题而是从评价社会新闻入手呢?

陈老师:就高考阅卷来看,得分高的作文,大都是文采斐然、人文味浓、历史性强的得到高分。所以,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就引导学生多积累优美的词句,最好是古诗文,要求学生多写文学性人文性充足的作文,这样能够容易得到高分。

孙同学:所以,每到写作文,我首先要想的,不是怎么挖掘内心深处,而是怎么才能增加文采,怎样增加技巧性,难死了!

吴编辑:本来是为“表达和交流”而存在的作文,成了取媚阅卷者的秀场,失去了实际的表达和交流功用,丧失了文格的实用性,造成了文格的分裂。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学生写作的困难:如果“实话实说”,作文就会有写不完的话,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现在要用“文采”“技巧”取悦于阅卷者,这样写作文就成了“苦差事”。这里打个比方,梳妆如果只是为了自身爱美,那化妆的过程就是容易也是愉悦的,但如果为了讨好别人,那就畏手畏脚了。唐代诗人朱庆馀写过一首《闺意》:“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用拜见公婆前的新媳妇化妆时的忐忑不安来比喻科举应试者的心理,在这里,日常化妆却成了人生一大难事。

“文格分裂”症的矫正

陈老师:高考是现实存在的,是不可逃避的,为高考而训练作文,我也是无奈之举!

吴编辑:高考指挥棒的作用是巨大的,我们的高考作文命题应该避免造成“文格分裂”的后果。

第一,高考命题和评卷要还原文格的实用性,还原写作的实用功能,不要使作文承载更多文学或人文的东西。例如北京的作文“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不喜欢文学表达上的学生可能会觉得这个题目不知所云。为什么不直接以“人生中潜在的动力”为题目呢?非要文绉绉地说“隐形的翅膀”就体现写作水平了?评分标准要改——评卷的都是语文界的,语文界的人大都喜欢文学性和人文性的东西,所以,文学性和人文性的作文就是“宠儿”,这样,就增加了作文的难度。其实,有几个学生毕业后要进入语文界?霍金写《时间简史》引用了几个古诗句?袁隆平写论文引用屈原事迹了吗?高考阅卷时还是要以作文实用性为基本标准。

第二,高考命题要尊重文格的个体性,使每个考生都有充分的机会写自己的生活。我们可以改变“一题定乾坤”的做法,提供多个题目,让考生进行个体化的选择。例如:新加坡高考,一下子就提供十几个题目,总有一个是你能有话可说的;法国高考分文科、理科、经济社会科,各科独立命题,适合于不同学科选择的学生发挥,理科有一个“演示是否是确认现实的唯一手段?”的题目,就很适合有理科特长的学生发挥。反观我国的高考作文,大都带有强烈的文科倾向。对理科倾向的学生明显不利。天津的“我说九零后”,很明显是为文科特长学生准备的。如果加上“我说太空技术”的题目供学生选择,那么理科特长的学生就有话可说了。

陈老师:第三,作文教学要回归文格的独立性。语文老师要规规矩矩地把作文课上成作文训练课,而不是上成高考训练课。如果使学生作文戴上高考的镣铐,让学生大练对阅卷者的“媚术”,就会丧失作文的魅力。有的老师让学生走捷径,印刷大量所谓的高考范文让学生背诵,准备名人生平材料或当前社会热点材料的宿构,,然后训练学生套用,从而形成了大量的“套话作文”。2008年第五期《人民教育》也谈到这个问题,杂志封面上陈列了如此醒目的几行文字:2004年江苏省的高考作文题是“山的沉稳,水的灵动”,考生就写:“屈原向我们走来……他的爱国之情,像山一样沉稳……他的文思,像水一样灵动……”;2005年江苏省的高考作文题是“凤头、猪肚、豹尾与人生的关系”,考生就写“屈原向我们走来……‘帝高阳之苗裔兮,他的出生正是这样一种‘凤头……当他举身赴汨罗江时,他画出了人生的‘豹尾……”;2006年江苏省的高考作文题是“人与路”,考生就写“屈原向我们走来,他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呢?……”;2007年江苏省的高考作文题是“怀想天空”,考生就写“屈原向我们走来……他仰望着楚国的天空……”学生之所以能这样写,完全是因为教师平日的教导。

其实,大练高考作文“媚术”,反而写不好高考作文。打个比方说,高考仿佛是人才招聘会,高考作文是面试程序之一,练习一些高考技巧和面试技巧一样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天天只考虑面试技巧,不考虑提升个人能力,那就本末倒置了。作文教学不要局限于高考的选拔性,要注重作文的应用性特征,让学生掌握作文这个表达和交流的工具,同时通过写作实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分析和综合等基本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
被高考作文概括的年轻人
5年高考作文趋势分析和备考建议
高考作文没有统一标准
2019年高考作文必背30篇范文
分层引导 关联照应 开放选择——近三年全国卷高考作文的“写作提示”分析
2018年高考作文必背30篇范文
2016年高考作文必背50篇范文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
《〈读者〉高考作文素材》《〈读者〉高考作文OK》上市
《〈读者〉高考作文素材》《〈读者〉高考作文OK》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