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心肌病并室性心律失常心率变异性分析

2010-06-15 01:45杨成明
重庆医学 2010年2期
关键词:室性变异性心肌病

邹 雪,廖 易,唐 黎,杨成明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心内科,重庆400042)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心动周期围绕平均值波动的现象,反映每次心动周期间的微小差异,是评价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脏功能调控的无创性指标。已有研究证实,HRV对冠心病、高血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治疗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1]。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以心脏扩大、心室收缩功能减低为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常出现心律失常,是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重要病因。本文通过对109例DC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HRV对DCM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住院或门诊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并进行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DCM诊断符合 1995年WHO/ISFC工作组对DCM的定义和分类标准。心功能分级评分根据NYHA标准分为Ⅰ~Ⅳ级。除外房室传导阻滞、左右束支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房纤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电解质紊乱等影响HRV检测的疾病。纳入病例109例,根据有无室性心律失常分为:A组37例,男 22例,女 15例,平均(45±8.9)岁,均伴有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等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B组72例,男 41例,女 31例,平均(42±10.4)岁,无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正常对照组(C组)53例,男33例,女20例,平均(43±7.2)岁,为自愿进行 Holter检测的健康人。

1.2 方法 记录24h同步十二导联心电图,计算机自动分析电信号,计算时域及频域指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5min平均RR间期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相差大于50ms计数占总窦性心搏的百分数(PNN50);低频段功率(LF,0.04~0.15Hz),高频段功率(HF,0.15~0.40Hz)。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单向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资料分析 3个组间心功能分级、LVEF、LVEDD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年龄、血清离子浓度、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个组临床资料比较

表2 三组HRV比较(ms)

2.2 HRV与DCM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 A、B两组SDNN、SDANN 、LF、HF均明显低于C组(P<0.01),A组HRV各项指标较B组明显降低(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 论

DCM患者常常伴有心律失常发生,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Karcz等[2]对69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与1年以上的随访,以心脏性死亡(包括猝死和非猝死)或心脏移植为观察终点,发现SDNN与DCM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SDNN<80ms的DCM患者1年生存率显著低于SDNN>80ms者。Carvajal等[3]对比研究55例DCM患者与55例健康人,进一步证明了HRV与DCM存在显著的相关性,DCM患者心率昼夜节律性改变消失。本研究也证实,DCM患者HRV各项指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而伴有室性心律失常的DCM患者,其HRV降低更为严重。

HRV反映心脏自主神经的活动性、均衡性等功能状态,目前被认为是评价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脏调节作用的最优无创检查方法。其时域指标SDNN主要反映自主神经(即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总的活性变化,SDANN反映交感神经张力变化,PNN50对迷走神经张力变化较为敏感。在频域分析指标中,低频功率(LF)反映自主神经总的作用,但交感神经占优势,高频功率(HF)主要反映迷走神经的作用[4]。DCM病情进展时,发生心室重构,心室进一步扩张,室壁变薄,残存心肌细胞减少,出现心肌纤维化,单位心肌细胞负荷增加、供氧不足,心肌能量代谢障碍以及交感神经张力增加,这是DCM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交感神经的持续激活使得室颤阀值降低,更易诱发心律失常[5]。HRV作为反映自主神经活性的重要指标,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唐继志等[6]分析104例受检者的HRV时域指标,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室性心律失常组HRV降低,而伴有心脏疾病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其HRV降低更为明显。在高血压患者中,也发现其心律失常的发生与HRV存在相关性:HRV时域指标的降低伴随复杂性、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明显增加[7]。

心功能与LVEF较早被认为是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8],本研究也显示,伴有室性心律失常的DCM患者与不伴心律失常患者相比,心功能、LVEF显著降低,而 LVEDD显著升高。但近年来不少学者认为,HRV对于室性心律失常以及其他心血管事件的预测,较 LVEF更有价值。Kruger等[9]对222例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的临床研究表明,HRV对心衰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优于LVEF。国内张雪芳等[10]研究认为,HRV对于预测DCM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较LVEF有更高的灵敏性与特异性。本研究中可见,DCM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HRV各项指标显著降低,因此,HRV的降低对于预测DCM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翟琳娜,李双蕾,陈洋,等.心率变异性分析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7):2468.

[2]Karcz M,Chojnowska L,Zareba W,et al.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dilated cardiomyopathy[J].Int J Cardiol,2003,87:75.

[3]Carvajal R,Wessel N,Vallverdú M,et al.Correlation dimension analysis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dilated cardiomyopathy[J].Comput Methods Progr Biomed,2005,78:133.

[4]零达红.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分析的临床应用进展[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8,17(3):235.

[5]王妮,高秀芳,王为真.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与心脏结构改变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11(3):41.

[6]唐继志,方永生,孙华群,等.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J].心电学杂志,2000,19(3):134.

[7]李波,尹琳,纳志英,等.高血压患者脉压与血压负荷、心率变异性及心律失常关系的探讨[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6,11(5):346.

[8]Greene HL.Clinical significance and management of arrhythmias in the heart failure patient[J].Clin Cardiol,1992,15(Suppl 1):I13.

[9]Kruger C,Lahm T,Zugck C,et al.Heart rate variability enhances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established parameters in pa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J].Zeitschrift für Kardiologie,2002,91(12):1003.

[10]张雪芳,王良玉,陈纪平,等.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率变异时域指标变化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4,32(1):13.

猜你喜欢
室性变异性心肌病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不同起源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观察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扩张型心肌病中医辨治体会
运动、健康与心率变异性的研究进展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6例临床分析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TAKO-TSUBO心肌病研究进展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治疗近况
清肺止咳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