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晏子春秋》的图书归类问题

2010-06-19 06:28杨家强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3期
关键词:总目晏婴四库全书

杨家强

(陜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陜西 西安 710062)

《晏子春秋》是记录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婴思想言行的一部著作。相传为晏婴所撰,但现在一般认为是后人集其言行轶事托名于晏婴而成。此书分内外篇,今传本内篇谏上下、问上下、杂上下共六卷,加外篇上下共八卷,也有的本子合外篇为一卷成七卷。

《晏子春秋》图书记载情况如下:

我们可以看出:《晏子春秋》在《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宋史·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等中被归为子部类,而至清《四库全书》和《书目答问补正》时,《晏子春秋》从子部类上升到了史部传记类,其原因何在呢?本文拟就《晏子春秋》的图书归类问题做一些粗浅的探讨与整理,望方家指正。

目前关于《晏子春秋》学派归属问题主要有四种说法:

第一种,儒家学派说。此说法在唐代以前就一直比较流行,而且大家对此几无异议。据史料记载,班固将《晏子春秋》列入“子书部”中,并奉为“儒家者流”的首篇,并认为就是晏婴本人所撰。《七略》也认为此书“义理可法,皆合六经之义”。另外近人吕思勉先生在《经子解题》中认为仍应算作儒家,其理由是:“今观全书,称引孔子之言甚多。”

第二种,墨家学派说。这一说法最早是柳宗元提出的,柳宗元在《辩晏子春秋》中大胆提出:《晏子春秋》的作者“疑其墨子之徒有齐人者为之”。并对照墨家精神提出了论据:“墨好俭,晏子以俭名于世,故墨子之徒尊著其事,以增高为己术者。且其旨多尚同、兼爱、非乐、节用、非厚葬久丧者,是皆出墨子。

第三种,亦儒亦墨说。近人张纯一认为:“综核晏子之行,合儒者十三四,合墨者十六七”,“其学盖源于墨、儒”。此说法提出后影响不大,只有少数学者持之。

第四种,非儒非墨说。这是由吴则虞提出的,吴则虞在《晏子春秋集释》中认为:“儒家学说的建立,一般断自孔子,晏婴年辈在孔子之前,那时并无所谓儒者之业,可见,列入儒家学派并不一定恰当。墨子尚俭,晏子也尚俭,两书相同之处只此一端,凭此一端划入墨家,也不合事实。何况墨子的尚俭和晏子的尚俭,其目的和作用,又并不同,更不能看作一个思想体系。晏婴本人的思想并没有形成一种独立的学派,他的思想也不属于某一学派。”故主非儒非墨说。

对于吴则虞的看法,如果我们认真地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虽然他的论证还不是很充分,但他的这一石破天惊的观点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首先晏婴的年辈在孔子之前。其次,从《晏子春秋》所反映出来的内容和思想性质来看,它表现出来的近似于儒家学说的思想也在孔子之前,自然就不能把它划入到后起的儒家学派中去,不然,晏子就成了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而非孔子了。第三,《晏子春秋》中表现出来的近似于墨家思想的尚俭观念与墨家尚俭的目的、作用也迥然不同。此外清人孙星衍也指出:“柳宗元文人无学,谓墨氏之徒为之。郡斋读书志、文献通考承其误,可谓无识。晏子尚俭,礼所谓国奢则示之以俭。其居晏桓子之丧尽礼,亦与墨异。”因此也就不能把它归入到墨家学派中去。

众所周知,子书是泛指我国古代学者阐发个人学术观点及思想的著作。《四库全书·子部总叙》云:“自六经以外立说者,皆子书也。”[9](P769)从《四库全书·子部总叙》对子部类书范围的界限来看,与前代相比这时期子部书的范围更加笼统了。“自六经以外立说者,皆子书也”,《晏子春秋》是六经以外的书,那么《晏子春秋》就应该是子部书了,而《四库全书》则将其归为史部传记类,这又作何解释呢?

《四库全书总目·史部总序》云:“史之为道,撰述欲其简,考证则欲其详,莫简于《春秋》、莫详于《左传》。鲁史所录,具载一事之始末。”“今总括群书分十五类,首曰正史,大纲也;次曰编年,曰别史,曰杂史,曰诏令奏议,曰传记,曰史抄,曰载记,皆参考纪传者也;曰时令,曰地理,曰职官,曰政书,曰目录,皆参考诸志者也;曰史评,参考论赞者也。”[10](P397)从《四库全书总目·史部总叙》对史部类书范围的界限来看:此时的史部类书范围内容更加丰富,其原因就是方便编撰者对古书进行科学的归类和整理。

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四库全书》史部中包含有传记,即人们常说的人物传记。我们对照《晏子春秋》的全文内容可以看出:全文所有篇章都以晏子为中心,或为谏言,或为答疑,所记叙晏子言论,行动及逸闻趣事皆独立成章。部分篇章略有重复,可相互印证。全书所记的188个小故事都基本与晏婴相关,是以他为中心选材和组织叙事的,体制是近于后世的传记的。《四库全书总目》已指出:“究厥本源,《晏子春秋》是即家传……”、“虽无传记之名,实传记之祖也。旧列子部,今移入于此。”[11](P513-514)这样我们就明白了《四库全书》之所以将《晏子春秋》从子部上升到史部,此时的编纂者认为《晏子春秋》更像一部人物传记著作。孟周也曾说道:“他们(过去的学者)把它(《晏子春秋》)当作“子书”,可是书中并没有表现系统的或深刻的哲学思想。”[12]所以《四库全书》将《晏子春秋》从子部类列入史部传记类中,则是颇有识见之举。《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云:“《晏子春秋》八卷,……改隶传记,庶得其真。”[13](P232)《晏子春秋》由子部上升到史部传记类,这不是简单的归类问题,而是清代学者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的独到见解,为我们深入探求中国传记文学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14]

总而言之,《晏子春秋》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集中刻划一位人物的传记性著作。它善于用简练、生动的语言去组织事件、展开情节、戏剧性强、善于用反衬、烘托方法来塑造晏子的形象。议论精当,亦庄亦谐,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所以《晏子春秋》不但是一部富有浓厚政治色彩的古典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历史、文学、哲学的重要文献。同时,它的图书归类的重要变化也体现了我国清代《四库全书》编撰者认识水平的提高,这也是我国图书分类史上的巨大进步。

[1]汉书·艺文志[M].中华书局,1962.

[2]隋书·经籍志[M].中华书局,1973.

[3]旧唐书·经籍志[M].中华书局,1975.

[4]宋史·艺文志[M].中华书局,1985.

[5]中国历代书目丛刊·郡斋读书志[M].现代出版社,1987.

[6]中国历代书目丛刊·中兴书目[M].现代出版社,1987

[7]四库全书总目·史部传记类[M].中华书局,1965.

[8]书目答问补正[M].中华书局,1963.

[9]四库全书总目卷九一·子部总叙[M].中华书局,1965.

[10]四库全书总目卷四五·史部总叙[M].中华书局,1965.

[11]四库全书总目卷五七·史部·传记类[M].中华书局,1965.

[12]孟周.评《晏子春秋集释》[N].光明日报,1962-07-15.

[13]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史部·传记类[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14]徐立.《晏子春秋》略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83(4).

猜你喜欢
总目晏婴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考证》新近出版
让马夫当丞相
总目次
论《四库全书》及《总目》对戏曲研究和学科建立的影响
第36 卷总目次
比肩接踵
晏婴三拒齐王赏赐
2014年第1—6期总目次
藏书楼
晏婴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