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一级1)家属心理状况调查与护理干预

2010-06-22 01:27毕翠云曹新妹
护理研究 2010年6期
关键词:中度精神分裂症家属

毕翠云,曹新妹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一级1)家属心理状况调查与护理干预

毕翠云,曹新妹

1)为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级基金项目,编号:Jyh0812。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病,青少年期发病率较高,病程多为慢性迁延,复发率与致残率高,严重影响了病人的身心健康[1]。随着社会发展、竞争压力的加大,独生子女心理问题日益突出,青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比例日益增加,这给家属尤其是直接抚养人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及精神负担。长期的心理压力使部分家属出现了焦虑或抑郁等心理问题,不仅影响病人情绪,而且影响整个治疗过程。因此,本研究着重于分析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一级家属(直接抚养人)的心理状况,对部分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以缓解家属的负性情绪、帮助病人康复、加强护患关系,为进一步探讨干预措施的效果,为临床医护人员有针对性的指导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2007年 11—2008年11住院的12岁~18岁精神分裂症病人(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一级家属 60人。入组标准:初中文化程度及以上,经会谈后愿意参加本研究的人员。排除标准:智能障碍者,精神障碍者及重大躯体疾病者。

1.2 研究工具

1.2.1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 由Charles Spielberger 1983年修订的自评问卷。1题~20题为状态焦虑量表,主要用于反映即刻的或最近某一特定时间的恐惧、紧张、忧虑和神经质的体验或感受,可以用来评价应激情况下的焦虑水平;21题~40题为特质焦虑量表,用于评定人们日常的情绪体验。

1.2.2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采用Derogatis 1975年编制的自评问卷,选用其中的抑郁及焦虑项目,共23项。抑郁项反映失望、悲观以及与抑郁相联系的认知和躯体方面的感受,焦虑项反映游离不定的焦虑及惊恐发作。

1.2.3 焦虑自评量表(SAS) 采用Zung 1971年编制的适用于焦虑症状成年人的自评问卷。20个项目相加总分(粗分)34分~48分为轻度焦虑,49分~62分为中度焦虑。

1.2.4 抑郁自评量表(SDS) 采用Zung1965年编制的适用于抑郁症状成年人的自评问卷。规定SDS指数(20项总粗分/80)0.50~0.59为轻微至轻度抑郁,0.60~0.69为中度抑郁。

1.3 研究方法 首先对来院的病人家属进行STAI评估,物质焦虑分数>49分者排除,以避免受试者存在焦虑型人格特质而影响干预及基线结果。然后进行SCL-90评估,抑郁或焦虑因子分≥2分者进一步使用SAS、SDS筛选出轻中度焦虑抑郁者(规定只研究每例病人的1名家属)60人,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人,均接受常规的接待与处理(简单的入院宣教:包括作息时间、包干护士及床位医生、会客探视须知)。干预组除此之外,接受系统的精神科疾病常识宣教、交流技巧、心理护理及对病人康复指导与帮助。干预后第2个月、第4个月初进行评估。

干预工作主要由经过主任级心理专家系统培训的3位护师担任,在病人住院治疗期间,对干预组进行每两周1次,每次90 min共6次的系统护理干预。干预措施循序渐进:第1步进行系统的精神科疾病常识宣教、各项常规检查及治疗前后宣教、服药宣教(精神科药物的作用及副反应、药物治疗重要性、服药依从性等);第2步进行支持性心理护理,心理干预组成员与病房中的床位医生联合进行,耐心听取他们的倾诉,了解影响他们轻中度焦虑抑郁的相关因素,然后对家属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启发他们调整心态改变认知用正确的态度处事;第3步由心理干预成员与家属进行讲解,与病人进行沟通,交流技巧、或由家属提出自己的困惑大家进行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病人今后康复指导的注意事项。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 t检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家属的文化水平、居住地、性别资料

2.2 两组心理状况比较

2.2.1 干预前两组各项心理状况比较 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SCL-90、SAS、SDS测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但两组SCL-90、SAS、SDS评分均高于常模,见表2。SAS问卷调查显示,干预组轻度抑郁15人(50%),中度抑郁15人(50%);对照组轻度抑郁16人(53.3%),中度抑郁 14人(46.7%)。SDS问卷调查显示,干预组轻度焦虑14人(46.7%),中度焦虑16人(53.3%);对照组轻度抑郁14人(46.7%),中度焦虑16人(53.5%)。

表2 干预前两组SCL-90、SAS、SDS测试结果(±s)

表2 干预前两组SCL-90、SAS、SDS测试结果(±s)

干预组 30 2.36±0.26 2.81±0.17 52.43±8.84 0.59±0.07对照组 30 2.26±0.15 2.69±0.26 52.33±9.52 0.58±0.06常模[2]1 388 1.50±0.59 1.39±0.43 29.78±10.07 0.42±0.17 t值 1.728 2.036 0.042 0.391 P 0.089 0.057 0.967 0.697

2.2.2 干预后两组各项心理状况比较 干预后,干预组两次SAS、SDS测评值均显著低于干预前,而对照组干预前后测评均无显著性差异,见表3。经过协方差分析发现,文化程度、居住地、性别对干预效果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SAS问卷测评显示干预组中无明显抑郁症状8人,轻度抑郁17人,中度抑郁5人;对照组中轻度抑郁16人,中度抑郁14人。4个月后再次评估,干预组无明显抑郁症状者8人,轻度抑郁者17人,中度抑郁5人;对照组轻度抑郁18人,中度抑郁12人。SDS问卷调查测评结果显示,干预组中无明显焦虑症状4人,轻度焦虑21人,中度焦虑5人例;对照组中轻度焦虑12人,中度焦虑18人。4个月后再次评估,干预组无明显焦虑症状8人,轻度焦虑17人,中度焦虑5人;对照组轻度焦虑 16人,中度焦虑14人,提示系统干预有助于减轻病人家属抑郁及焦虑程度。

表3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s)

表3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第2个月初 干预后第4个月初 t1值 t2值干预组 SAS值 30 52.43±8.84 47.8±7.98 42.33±7.56 4.001 5.629 SDS指数 30 0.59±0.07 0.57±0.01 0.52±0.05 3.506 5.580对照组 SAS值 30 52.33±9.52 52.73±8.53 51.66±9.50 0.428 0.546 SDS指数 30 0.58±0.06 0.58±0.07 0.56±0.06 0.712 2.003注:t1为干预前与干预后第2个月初比较,t2为为干预前与干预后第4个月初比较。

3 讨论

随着竞争激烈、升学、就业之间的矛盾及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日益突出,社会压力越来越大,首次住院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化,在这些病人住院治疗期间,病人家属配合治疗是重要的支持来源,然而很多家属不堪疾病带来的沉重的经济及精神负担,自身会出现不同程度地心理问题。国内12个地区协作调查资料发现精神分裂症病人预后与家庭成员对病人的态度有关[3],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属98%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4]。精神卫生知识缺乏、治疗效果、担心复发、是否残疾、治疗费用是家属最为关心的,也是引起焦虑的重要因素[4]。然而这些家属却很少主动接受心理卫生知识的培训,只是一味地在病人治疗护理过程中采取一些干涉手段,如过多关注病人一举一动、不坚持督促病人服药、不配合治疗及检查,给病人引姓埋名、对外保密,这一系列行为表明家属害怕复发,受到社会的歧视,从而使病人失去最佳治疗时间,病情迁延而加重,与此同时,病人家属的焦虑或抑郁情绪加剧,形成无法缓解的恶性循环[5]。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与对照组 SCL-90、SAS、SDS评分均高于常模。两组相比较,干预组SAS、SDS的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中度及轻度抑郁家属比例,部分病人焦虑与抑郁症状消失。干预后的家属焦虑紧张苦闷等情绪得到缓解,这说明系统心理干预是缓解家属焦虑抑郁情绪有效的方法,并且随着干预的次数增多,家属了解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的增加,家属的焦虑抑郁分数就越低,家属与医护人员配合更为密切,关系更为融洽。家属的消极应对方式与其焦虑情绪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提示护士对病人家属的健康教育,心理干预有利于家属向病人提供有效的家庭支持,促进转归[6]。

4 小结

本研究表明,心理及护理干预前后病人家属的心理状况出现了明显的改善,干预效果显著。说明,对其家属进行及时有效的疾病及康复知识宣教等护理干预,不仅是护理工作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也是达到提高病人家属对疾病认知水平、心理健康水平、缓解焦虑情绪、促进病人康复及减少医疗纠纷的有效措施。然而,本研究较为局限,需要在进一步的实践过程中摸索出更加具有针对性地评估方法及干预措施。

[1]江开达,周东丰.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5:109-120.

[2]季建林.医学心理学[M].第4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27-231.

[3]沈渔村.精神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06.

[4]刘磊峰,彭学慧,盛道启,等.首发精神分裂症家属焦虑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4,16(6):348-349.

[5]陈琴,朱大风,柳敏,等.分裂症病人家属情绪障碍的心理干预[J].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2005,3(3):27-28.

[6]毛莉,伍仕兰,王兵,等.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属应对方式与焦虑情绪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6):828-829.

Survey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psychological state of first-grade family members of juvenile schizophrenia inpatients

Bi Cuiyun,Cao Xinmei
(Affiliated Mental Health Center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030 China)

R47

C

10.3969/j.issn.1009-6493.2010.06.016

1009-6493(2010)2C-0503-03

毕翠云(1971—),女,主管护师,本科在读,从事精神科临床护理管理工作,工作单位:20003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曹新妹工作单位:20003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2009-08-28)

(本文编辑 寇丽红)

猜你喜欢
中度精神分裂症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小米手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特异性抗P . g-IgY龈下冲洗液对中度和重度慢性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LEEP治疗中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对HPV感染的影响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