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变型 P53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0-07-12 10:35宋继荣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0年5期
关键词:突变型腺肌病异位

宋继荣,宋 敏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存在于子宫肌层中,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肌层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肥大[1]。该病虽然属于妇科良性疾病,但具有恶性肿瘤的某些生物学行为,其确切的发病机理至今仍不十分清楚。近几年来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理多从恶性肿瘤发生的角度来探讨已成为该疾病研究的突破点。P53基因的突变或失活均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本实验应用免疫组化 SP法来检测突变型P53在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的表达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 2009— 02~ 2009— 10经病理实验室确定为子宫腺肌病的异位内膜的石蜡标本41例,并收集同期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37例作为研究组。另选经病理证实为非内异症、非子宫内膜疾病(如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术或诊断性刮宫,病理证实为正常子宫内膜的石蜡标本30例作为研究组。所选标本均经重新切片后 HE染色和病理确诊。研究组与对照组年龄、体重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月经规律,均无内科合并症及免疫性疾病。术前6个月均未使用过激素类药物和未放置宫内节育器。

1.2 方法

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将石蜡标本做4μm连续切片、染色。PBS替代一抗作为阴性对照,以已知阳性片作阳性对照。

1.3 判定标准

显微镜下根据细胞染色强度和染色细胞所占面积的得分之和进行评估:(1)染色强度评分:不着色为0分,黄色为1分,棕黄色为2分,黄褐色为 3分;(2)染色细胞占整张片面积评分:无阳性细胞染色为 0分,≤ 25%为1分,26%~ 50%为 2分,> 50%为3分。(3)两种评分相加,0~ 1分为 (-),2分为弱阳性(+ ),3~ 4分为阳性(++ ),5~ 6分为强阳性(+++ )。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13.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 i2检验,检验水准 α=0.05。

表1 突变型 P53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腺肌病在位及异位内膜的表达

2 结果

见表 1。P53在正常子宫内膜中表达呈阴性;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中表达均呈阳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i2=22.755,P<0.05)。P53在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的表达与正常内膜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2= 11.853,P<0.05)。P53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的阳性表达平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2= 50.508,P<0.05)。

3 讨论

P53蛋白被称为人体内的一个关键的细胞凋亡调节因子。野生型 P53在细胞的周期中能够阻滞细胞的凋亡、分化、静息、DN A的损伤。突变型 P53与野生型 P53的生物学的功能恰恰相反,它不仅失去了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反而促进细胞的转化和过度增殖,抑制细胞凋亡,使细胞的全部表型出现恶性化。正常的 P53蛋白生物伴随期较短,仅20~30min,不易在组织细胞中堆积,在免疫组化法不能检测其存在,突变型 P53蛋白生物伴随期相对延长,达 24h左右,且稳定性增加,并可在组织细胞中堆积重而过度表达 ,易被 SP法检测到[2]。我们可以认为,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出 P53蛋白阳性即提示突变型 P53的存在[3]。本实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来对子宫腺肌病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均、正常子宫内膜进行染色,检测结果显示,异位内膜阳性率较在位内膜阳性率高,这与 Gebel等[4]的研究报道相符,同时本研究还比较了在位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阳性率,得出在位内膜阳性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由此可见,由于异位内膜的凋亡性减弱,使其在子宫肌组织生存时间延长,并具有肿瘤样过度增殖的特性,促使了子宫腺肌病的以发生、发展。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来观察子宫腺肌病的异位子宫内膜及在位内膜突变型 P53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子宫腺肌病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由此可以推测异位的子宫内膜在离开宫腔后仍然可以继续生长、增值,像恶性肿瘤一样,形成异位灶。同时实验结果显示子宫腺肌病突变型 P53蛋白的阳性率表达的升高与细胞凋亡水平的降低是同步的。因而得出结论: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细胞凋亡受到了抑制很可能与突变型 P53蛋白的高表达有关。这与李红霞等[5]的研究报道结果一致。

[1]徐丛剑.子宫内膜异位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8

[2]Iggo R,Gatter K,Bartek J,et al.Increased expression of mutantformsofp530ncogeneinprimarylungcancer[J].Lancet,1990,335(8691):675-679

[3]Yamaguehi A,Kurosaka Y,Fushida S,et al.Expression of p53 Protein in colorectal cancer and its relationship toshort- term prognosis[J].Cancer,1992,70(12):2778-2884

[4]Gebel HM,Braun DP,Tambur A,et al.Spontaneous apoptosis of endometrial tissue is impaired in women with endometriosis[J].Fer-tile Steril,1998,69:1042-1047

[5]李红霞,冷静,姚玉宇,等.子宫内膜异位症与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J].江苏医药杂志,2000,26(1):871-872

猜你喜欢
突变型腺肌病异位
猕猴子宫腺肌病动物模型建立初探
放疗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研究进展▲
中成药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HBV PC区和BCP区变异与Peg-IFNα-2b疗效的关系及治疗前后的变化*
自发型宫内妊娠合并异位妊娠1 例报道
米非司酮结合MTX用于异位妊娠治疗效果观察
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临床对比观察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100例临床观察
肾脏肿瘤中突变型p53和CD44v6基因产物的表达分析
中西医联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8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