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后妇女 740例脆性骨折部位与骨密度关系的分析

2010-07-16 02:16王萍萍柯耀华胡伟伟胡云秋傅文贞刘玉娟章振林
中国全科医学 2010年4期
关键词:脆性髋部骨密度

王萍萍,柯耀华,张 浩,胡伟伟,胡云秋,李 淼,傅文贞,刘玉娟,章振林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并导致骨脆性增加,易致骨折的一种疾病。骨折是骨质疏松的严重后果,最常见的部位有椎体、髋部和桡骨远端等处。国际骨密度测量学会 (ISCD)对骨质疏松的临床诊断提出了脆性骨折作为独立于骨密度 (BMD)的诊断标准。所谓 “脆性骨折”定义为最低限度的创伤 (创伤程度不超过站立或走平路时跌倒的损伤力度)所导致的在桡骨远端、椎体、髋部或肱骨近端部位的任何类型的骨折。骨折部位与 BMD有何关系?骨折次数与 BMD又有何关系?这些临床问题在国内研究较少,但对诊治骨质疏松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对 740例上海市自然绝经后有脆性骨折妇女就骨折部位和骨折次数与 BMD的关系进行分析。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使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本科 2001年 1月—2003年 12月就诊的绝经后妇女,通过翻阅贮存本科资料库的病例记录筛选出有脆性骨折的绝经后妇女共 740例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 (66.3±8.6)岁 (42~91岁),均为上海市居住 30年以上的汉族居民。详细记录她们的生活习惯、疾病史、月经史、婚育史、既往摔倒史,排除曾患影响骨代谢疾病或服用过影响骨代谢药物的患者,以及严重创伤患者。均在 40岁以后自然绝经且绝经 2年以上。均进行了血常规、尿常规、血沉、肝肾功能、血钙、磷、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素等检查,排除存在继发性骨质疏松。

1.2 方法

1.2.1 BMD测定 应用双能 X线吸收仪 (Hologic QDR—2000型)测定前后位腰椎 (L1-4)和左股骨近端各部位,即股骨颈 (Neck)、大转子 (Troch)、粗隆间 (Inter)及 Ward′s三角区部位的 BMD值 (g/cm2)。在检测 BMD时剔除了已发生骨折的椎体部位。体外长期精密度 CV值为 0.44%,人体内短期精密度 CV值分别为 L1-40.97%,Neck 1.93%,Troch 1.48%,Inter 1.31%和 Ward′s 3.85%[1]。

1.2.2 骨质疏松诊断标准 采用本科通过 “2 111例上海健康女性骨密度值测定”建立的峰值骨量数据库,以 WHO的 T值 =-2.5SD为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其中各部位诊断骨质疏松的骨密度临界值分别为 L1-40.749 g/cm2,Neck 0.527 g/cm2和Troch 0.409g/cm2[2]。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间 t检验。χ2检验比较组间骨质疏松检出率,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骨折发生部位和骨质疏松检出率 将 740例脆性骨折妇女按骨折部位分为椎体、髋部、桡骨远端、外周 [包括趾(指)骨、髌骨、肋骨等部位]骨折共 4组。椎体骨折者 192例,其中骨折年龄不详者 60例 (构成比 31.2%);髋部骨折者 53例,其中骨折年龄不详者 4例 (构成比 7.5%);桡骨远端骨折者 159例,其中骨折年龄不详者 12例 (构成比7.5%);外周骨折者 434例,其中骨折年龄不详者 26例 (构成比 6.0%)。各部位骨折组骨质疏松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8.67,P<0.01,见表 1)。

2.2 一次骨折和多次骨折组各指标比较 将 740例骨折妇女按骨折次数分为 2组,一次骨折组和多次骨折组 (骨折次数≥2)。两组患者除身高、体质量以及 Neck和 Inter部位的BMD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外,两组的年龄,L1-4、Troch部位的BMD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两组按BMD诊断标准诊断的骨质疏松检出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3)。

表 1 绝经后妇女各骨折部位的骨质疏松检出率Table 1 The fragility fracture sitein postmenopausal women and its detectable rate of osteoporosis

表 3 一次骨折组和多次骨折组骨质疏松检出率比较 [n(%)]Table 3 The detectable rate of osteoporosis in one fracture group and more than one fracture group

表 2 一次骨折组和多次骨折组绝经后妇女一般资料及 BMD的比较 (x ±s)Table 2 The demographic data and BMD of 2 groupsof postmenopausal women

3 讨论

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趋势,骨质疏松性骨折作为骨质疏松症的最严重后果,为其防治的根本目的[3]。

骨强度取决于 BMD与骨质量,BMD值与骨强度的相关系数 (r)为 0.79,故而 BMD降低表示骨强度减弱,骨折风险增高。已有研究表明骨折危险性与 BMD相关,BMD值每降低一个标准差,骨折的危险性增加 1.5~2.6倍[4]。国内另有研究表明有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绝经后妇女在身高、体质量、腰椎2~4和股骨近端各部位骨密度值均显著低于无骨折的自然绝经后妇女[5]。

本研究通过对 740例已发生脆性骨折的自然绝经后妇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多次骨折患者的年龄高于一次骨折患者,与此前国外研究结果类似,也符合年龄作为一个独立的骨折风险因子[6]。这除了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 BMD降低,骨的机械强度亦明显降低,轻微的损伤即可导致骨折外,可能也与年老所致的视力下降、肌力和平衡能力减退容易发生跌到有关。同时,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多次骨折患者的 L1-4、大转子部位的 BMD值低于一次骨折患者。提示腰椎和大转子部位的低BMD值可能是骨折发生次数的危险因子。

本研究中所有妇女均有脆性骨折史。但按照 BMD诊断标准,绝经妇女的骨质疏松检出率 (81.1%)最高为髋部骨折

患者,其次为椎体、再次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外周骨折患者检出率 (49.1%)最低。有 33.5%脆性骨折史的患者无法通过 BMD标准诊断为骨质疏松,即 BMD值未达到 -2.5SD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故而在 WHO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中,脆性骨折作为一个独立的诊断标准[7]。而脆性骨折本身,也是预测再骨折风险的重要因素[8]。因此,对于发生脆性骨折者应及早进行药物干预,可以显著降低再次发生骨折的危险性。目前临床上尤其是广大基层医院仍需要对患者是否存在潜在性脆性骨折,特别是椎体骨折等较为隐匿,应对易漏诊的骨折高度重视,所以在加强 BMD检查的同时,胸腰椎等 X线检查十分必要,可有助于尽早发现脆性骨折,虽然有些患者 BMD显示正常,但必须及早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以降低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

1 Zhang ZL,Qin YJ,Huang QR,et al.Bone mineral density of the spine and femur in healthy Chinese men[J].Asian J Androl,2006,8:419-427.

2 黄琪仁,周琦,陆敬辉,等 .2111例上海健康女性骨密度值测定与年龄相关骨丢失的研究 [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2,3:191-194.

3 王淑丽,周丽珍,王常海.复方仙贞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平衡能力的影响 [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6):1120.

4 Peck WA.Consensus development conference:diagnosis,prophylaxis,and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J].Am J Med,1993,94:646-650.

5 张浩,章振林,秦跃娟,等 .绝经后妇女脊椎压缩性骨折与骨密度的关系 [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2:429-432.

6 Kanis JA.Diagnosis of osteoporosis and assessment of fracture risk[J].Lancet,2002,359:1929-1936.

7 临床诊疗指南 -骨质疏松症和骨矿盐疾病分册 [M].中华医学会,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2-3.

8 Genant HK,Jergas M.Assessment of prevalent and incident vertebral fractures in osteoporosis research[J].Osteoporosis Int,2003,14:43-55.

猜你喜欢
脆性髋部骨密度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逍遥散加味降低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谵妄效果观察
一种零件制造过程工序脆性源评价方法
不要轻易给儿童做骨密度检查
考虑初始损伤的脆性疲劳损伤模型及验证
基于能量耗散的页岩脆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