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社区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照顾行为的影响

2010-07-16 02:16杨嘉慧
中国全科医学 2010年4期
关键词:低血糖血糖监测

杨嘉慧,王 琦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 -代谢疾病。循证医学研究表明,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降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体质量及糖尿病发病率;加强糖尿病患者的行为改变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及并发症的防治,行为改变是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基础[1]。可见,糖尿病患者需要坚持良好的自我照顾行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照顾行为,也常被称为自护行为,是指研究对象监测、计划和执行糖尿病日常生活照顾的实际行为,包括:饮食、运动、药物与血糖监测、足部护理以及高、低血糖的预防和处理等方面[2]。目前,国内外对于糖尿病患者自我照顾行为的现状已有一定研究,对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有了一定的探索,且研究发现,中医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知识,增强患者对中医疗法的信心,从而能更好地配合治疗,有利于血糖的控制,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3-4],但是尚缺乏具有中医特色糖尿病健康教育对患者自我照顾行为的效果研究。本文主要对中医特色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社区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照顾行为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方便取样法,于 2007年 7月—2008年 1月选择北京市东城区海运仓社区 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 69例。将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 (34例)和对照组 (35例),干预组患者均为自愿报名参加健康教育者,对照组患者为对该社区除报名参加健康教育以外的 2型糖尿病患者方便取样所得。纳入标准:(1)明确诊断 2型糖尿病的成年患者;(2)生活能完全自理者。半年后,50例 (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完成所有的结果评价。

1.2 方法

1.2.1 干预措施 干预组患者除接受来自医院、社区及其他媒体的健康教育外,还接受为期 5个月的中医特色糖尿病健康教育,而对照组患者不接受中医特色糖尿病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用药指导、运动锻炼、饮食控制、自我监测、自我护理等,在实施过程中体现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中医药对糖尿病的防治、传统健身运动——八段锦、常用的保健穴位按摩以及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药膳及食疗方等。健康教育方式包括:每月举办 1次中医特色糖尿病健康教育,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及自我监测记录表,并进行集中讲解学习。

1.2.2 问卷调查法 在干预前后分别对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患者自我照顾行为。

1.2.3 研究工具

1.2.3.1 一般资料调查表 其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医保方式、人均收入水平、文化程度、病程、居住方式及有无并发症等。

1.2.3.2 糖尿病自我照顾量表 此量表是台湾王璟璇根据Hurley及 Shea发展的糖尿病自我照顾量表 (Diabetes Self-Care Scale,DSCS)修订而成。修订后的量表是结构式量表,共 26个题目,包括饮食、运动、足部护理、血糖监测、遵医嘱服药及高、低血糖的处理 6个方面行为的执行情况,采用Likert五分点计分法,受试者依其自己执行各项活动的实际情形勾选,由 1分至 5分,分别代表完全没有做到、很少做到、有时做到、经常做到、完全做到,分数越高表示受试者糖尿病自我照顾行为越好[2]。由于各分量表所包含条目数不同,为使评价时各分量表的得分情况具有可比性,分析时采用得分指标。得分指标计算公式为:得分指标 =(量表的实际得分/该量表的可能最高得分)×100%。根据得分指标的高低,将自我照顾行为分为良好、一般、差 3个水平,其中 >80%为良好,40%~80%为一般, <40%为差[5]。

此量表曾在台湾和内地使用[2,5],量表经主成分分析,模块划分清晰,合计解释量为 58.9%,结构效度良好。内部一致性检验 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 0.82和 0.88,重测信度分别为 0.96和 0.92,具有良好的信度。

1.3 统计学方法 用 Excel表进行原始数据录入。使用 SAS 8.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等。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对照组与干预组入组对象的一般情况,经统计学检验,在年龄、是否退休、婚姻状况、医疗支付方式及病程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性别、文化程度、居住方式和人均收入方面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表 1 对照组和干预组糖尿病患者一般情况比较Table 1 Comprehension of the patient characteristics in the two groups

2.2 分组前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居住方式以及人均收入水平自我照顾行为比较 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居住方式以及人均收入水平分组前自我照顾行为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自我照顾行为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总自我照顾行为各维度中除运动锻炼外,其他维度得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3)。干预后干预组各维度得分除遵医嘱服药方面达到良好外,其余均处于一般水平 (见表4)。

2.4 干预后,两组总自我照顾行为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各维度中,血糖监测、足部护理以及高、低血糖处理三方面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见表 5)。从两组的得分指标看,在遵医嘱服药方面,两组均达到了良好水平;在血糖监测方面,两组均处于一般水平。而在总自我照顾行为、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足部护理以及高、低血糖处理,对照组得分指标处于一般水平,而干预组得分指标达到良好水平 (见表6)。

表 2 分组前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居住方式、人均收入水平总自我照顾行为得分比较 (x ±s)Table 2 The total self-care behaviors compared with thepatients in different sex、 culture、 habitation and income before allocation

2.5 自我照顾行为得分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以干预 (X1)、性别 (X2)、年龄 (X3)、文化程度 (X4)、婚姻状况 (X5)、居住方式 (X6)、人均收入水平 (X7)、糖尿病病程 (X8)、是否有并发症 (X9)、干预前自我照顾行为总得分指标 (X10)10个指标作为自变量,以干预后自我照顾行为总得分指标与干预前的差值作为应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自我照顾行为得分变化的影响因素 (α入=0.05,α出=0.10)。自我照顾行为总得分变化影响因素中有 4个变量进入回归模型,决定系数 R2为 0.683,回归模型有统计学意义。进入模型的变量分别为:干预、年龄、人均收入水平、干预前自我照顾行为总得分指标。干预组的自我照顾行为改善较大。患者年龄大、人均收入水平高,自我照顾行为得分改善明显。而干预前自我照顾行为总得分指标高的患者,自我照顾行为改善较小。

表 3 两组患者干预前自我照顾行为得分比较 (x ±s,分)Table 3 The score of various self-care behaviors compared with the patients in two groups before intervention

表 4 两组患者干预前自我照顾行为得分指标比较 (%)Table 4 The score index of various self-care behaviors compared with the patients in two groups before intervention

表 5 两组患者干预后自我照顾行为得分比较 (x ±s)Table 5 The score of various self-care behaviors compared with the patients in two groups after intervention

表 6 两组患者干预后自我照顾行为得分指标 (%)Table 6 The score index of various self-care behaviors compared with the patients in two groups before intervention

3 讨论

3.1 健康教育对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照顾行为的影响

3.1.1 在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及遵医嘱服药方面,干预后行为改善组间无差异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在饮食、运动、遵医嘱服药方面的得分均逐步提高,干预后,两组间在这三方面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其原因,可能有:(1)由于饮食与运动是糖尿病的基础疗法[6],而服用糖尿病药物是糖尿病患者必须执行的常规活动[7],加上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或买药时也会得到医生的嘱咐与指导,其遵医嘱用药、控制饮食及运动锻炼的意识不断得到强化。李雪琴等[8]研究也显示,患者对于药物治疗、运动治疗、饮食治疗的重视程度高于定期复查和自我监测。这可能是患者在遵医嘱药、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方面执行较好并逐渐改善的主要原因之一。(2)家庭可提供良好的情感支持和经济支持,鼓励并督促患者执行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和遵医嘱服药[9]。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均无独居者,且患者均为中老年人,家庭成员多数是成年人,配偶或子女能给患者提供良好支持和监督。另外,对照组在运动、遵医嘱服药方面均有明显的提高,可能是因为该组患者干预前得分较低,所以改善较大。而从得分指标上看,干预后,对照组遵医嘱服药达到了良好水平,而干预组在遵医嘱服药、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三方面均达到良好水平,提示健康教育可能能较快地使患者的自我照顾行为达到良好水平。

3.1.2 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以及高、低血糖处理方面,健康教育效果明显 血糖自我监测 (self-Monitoring Blood Glucose,SMBG)意指糖尿病人可以在家中、办公室、学校或任何场所、任何时间测试自己的血糖[10]。研究表明,患者良好的血糖监测行为与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关[11]。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血糖监测得分指标均处于一般水平,但干预组患者的血糖监测行为明显改善,而对照组患者在干预后得分降低,两组在干预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可见,实施血糖监测教育,可以提高其自我监测血糖能力,使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增加[12]。

足部溃疡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3]。在本研究中,两组足部护理执行情况均得到改善,但干预组改善明显,达到了良好水平,而对照组改善不明显。健康教育后,两组足部护理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优于对照组,说明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足部护理行为有良好效果。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血糖的异常波动常常会引发患者机体不良反应。本研究中,健康教育后,两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高、低血糖处理的行为改善优于对照组,达到了良好水平,而对照组则处于一般水平。研究表明,个人对低血糖症状的识别是处理低血糖和防止发生严重低血糖的基础[14],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预防低血糖的意识,减少低血糖的发生[15]。本研究结果表明,健康教育对患者预防和正确处理高、低血糖有正性影响,与提高患者对高、低血糖的预防和正确处理的意识有关。

3.1.3 健康教育对患者自我照顾行为的长期影响 Hirohito等[16]研究证实,为期 1年的专业照护包括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生活方式行为的改善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有正性作用。Ray M.Merrill等[17]经过四周连续对糖尿病患者饮食和运动的教育,结果显示患者在教育后短期 (6周)和长期 (18个月)的饮食和运动行为均有明显改善。本研究中,健康教育后,干预组在干预后总自我照顾行为有明显改善,且达到良好水平,而对照组则处于一般水平。两组在干预后总自我照顾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得分高于对照组。说明中医特色糖尿病健康教育对患者长期的自我照顾行为有正性影响,是可行的健康教育方式。

3.2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照顾行为得分变化的影响因素 探讨患者自我照顾行为变化的影响因素,可以为制定针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以提高患者自我照顾行为,达到控制血糖,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最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对可能影响患者自我照顾行为变化的 10个因素进行分析后,结果显示影响患者自我照顾行为变化的因素有:干预、年龄、人均收入水平以及干预前自我照顾行为。干预组的自我照顾行为改善较大,提示健康教育能促进患者自我照顾行为的改善。李雪琴等[8]的研究表明,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经济情况、家庭配合情况、患者对治疗的了解程度是影响糖尿病患者院外治疗遵医服药、运动锻炼、饮食控制、自我监测等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中,患者年龄大、人均收入水平高,自我照顾行为得分改善明显,可能与年龄大、经济条件好者更注重自身健康需求,也有更多时间和条件关注自身健康,能更好地执行自我照顾行为有关。而干预前自我照顾行为总得分指标高的患者,自我照顾行为改善较小,这与较高水平的自我照顾行为提高幅度有限有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患者总自我照顾行为、血糖监测、足部护理以及高、低血糖处理明显改善,而饮食控制、运动锻炼、遵医嘱服药方面的行为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表明,中医特色糖尿病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患者的自我照顾行为,并能丰富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是可行的健康教育方式。同时,研究也提示,在今后的干预研究中可开展长期的随访研究,根据效果评价寻找出薄弱环节实施重点教育,做到系统教育与重点教育并行。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收入水平高者自我照顾行为改善明显,且研究显示干预组血糖监测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能与研究者免费给患者提供血糖监测有关。因此,应进一步完善保健体系,同时可大力发展公益事业,开展面向糖尿病患者的公益活动,如提供免费血糖监测及其他病情监测活动,有助于督促患者重视疾病,增强意识,提高自我照顾行为。

由于本研究的研究对象集中在某一社区,样本缺乏普遍性。在今后的研究中,可进行大样本的多中心研究,以探讨此类干预的效果,增加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志谢:感谢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护理部郑平主任、蒋学英老师、肾病内分泌科李彤护士长,北京市东城区海运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尤其是马佳站长、徐京华护师对本研究的支持和帮助!

1 潘杰,尚少梅,付利,等.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照顾行为与疾病控制状况调查 [J].护理学杂志 (综合版),2006,21(17):7-9.

2 王璟璇,王瑞霞,林秋菊 .门诊诊断初期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照顾行为及其相关因素之探讨 [J].护理杂志 (台湾),1998,45(2):60-73.

3 骆仲仪.论中医健康教育的特色 [J].中国健康教育,1997,13(12):41-42.

4 刘香弟,王春红,刘志宏.中医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实施与体会[J].中国医药学报,2002,17(10):632-633.

5 王君俏,刘明.成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护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9-431.

6 李恩.饮食在代谢性疾病防治中的作用与展望 [J].疑难病杂志,2007,6(10):638.

7 杨文革,张书平.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J].河北医药,2008,30(4):553.

8 李雪琴,蔡红卫.糖尿病患者院外治疗遵医行为的调查 [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500-502.

9 赵滨,穆攀 .系统化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影响[J].河北医药,2009,31(17):2350.

10 张枕琴,桑未心.88例非住院糖尿病患者血糖自我监测状况调查[J].中华国际护理杂志,2005,4(1):59-61.

11 Elaine C.Moreland,Lisa K.Volkening,Margaret T.Lawlor,et al.Use of a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Manual to Enhance Monitoring Adherence in Adults With Diabetes[J].ArchInternMed,2006,166(5):689-695.

12 崔晶.糖尿病患者门诊健康教育效果与家庭支持的影响 [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4):3330.

13 Lawrence A.Lavery,Kevin R.Higgins,Dan R.Lanctot,et al.Preventing Diabetic Foot Ulcer Recurrence in High-Risk Patients[J].Diabetes Care,2007,30(1):14-20,

14 Jacqueline Geddes,Ian J.Deary,Rohana J.Wright,et al.An Evaluation of Methods of Assessing:Impaired Awareness of Hypoglycemia in Type 1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7,30(7):1868-1870.

15 袁彩琴.护理干预对糖尿病低血糖症发生率的影响 [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4):564-565.

16 Hirohito Sone,Koichi Kawai,Hirofumi Takagi,et al.Outcome of One-year of Specialist Care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A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Survey(JDDM 2)[J].The Japanese Society of Internal Medicine,2006:589-597.

17 Ray M.Merrill,Steven G.Aldana,Roger L.Greenlaw,et al.Can Newly Acquired Healthy Behaviors Persist?An Analysis of Health Behavior Decay[J].Preventing Chronic Disease,2008,5(1):1-13.

猜你喜欢
低血糖血糖监测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不穿戴也能监测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