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地沙坦对老年人高血压患者脉压的影响

2010-07-30 09:47李云鹤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14期
关键词:坎地沙坦脉压

李云鹤

脉压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对于脉压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脉压增大是反映动脉弹性差的指标。脉压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其预测作用甚至大于SBP和DBP[1]。因此减少脉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观察了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服用血管紧张素Ⅲ型受体拮抗剂(ARB1)坎地沙坦5个月后血压及脉压的变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医院门诊及住院的老年高血压病1、2级患者共96例,均符合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高血压病诊断标准。所有研究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经病史及体检除外继发性高血压,近期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糖尿病及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和肿瘤患者。治疗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60~85岁,平均(70.5±15.0)岁,对照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61~85岁,平均(70.1±15.1)岁,两组年龄治疗前血压、血脂、血糖及各种生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

1.2 研究用药及给药方法

所有患者至少一个月来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2)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1)。要求低脂低盐饮食,行降压药洗脱期1周(停降压药1周);治疗组每日清晨口服坎地沙坦(商品名:迪之雅、威海迪沙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4~8mg,1次/d,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对照组服用依那普利5~10mg,2次/d。疗程均5个月。观察期间不合用其他降压药物。

1.3 观察方法

患者每周随访1次,于上午8:00~9:00时安静休息10min,取坐位,用标准水银血压计,测量右上臂肱动脉血压,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并计算PP。于用药前及用药5个月后测量的血压为最终血压对照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疗效分析

用药5个月后,坎地沙坦组依那普利组血压均有明显下降分别为P<0.001,P<0.01(表1)。坎地沙坦组的脉压差亦有明显缩小(P<0.01,对照组脉压差亦缩小,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 安全性分析

坎地沙坦组3例出现头晕、头痛、腹泻均属轻度,可在72h内缓解。依那普利组1例恶心,3例咳嗽,其中1例不能耐受咳嗽而退出治疗。

3 讨 论

脉压差是动脉血压中波动的部分,是反映大动脉扩张性改变的参数。既往观点认为,收缩压与舒张压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均呈正相关。而目前研究发现舒张压已经不再是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可靠因素,因为正常的舒张压可能是升高舒张压的因素(周围血管阻力)和降低舒张压的因素(动脉僵硬)相互抵消的结果。脉压差增大表示大动脉弹性降低,僵硬度增加,基本成反比关系,因此PP可以间接反映大动脉功能,成为较好的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近年来,根据对人群不同水平PP分布的研究得出:PP增宽是动脉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高的一个标志。老年高血压时,导致脉压差增大,舒张压下降,加重冠状动脉、脑循环等主要器官的灌流不足。脉压宽增加了动脉的牵拉,血管壁所受压力增大,管壁弹性成分容易疲劳和断裂,易发展成动脉瘤并最终导致破裂,易使内膜损伤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性事件。所以,老年人降压治疗时,应注意调整PP水平和改善动脉顺应性[2,3]。

表1 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压及脉压的变化(±s)

表1 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压及脉压的变化(±s)

注:用药前后对比,**P<0.01,***P<0.001

依那普利组用药前 用药后 用药前 用药后收缩压 159.25±13.62 128.30±9.85*** 160.1±13.57 133.37±10.21**舒张压 85.53±8.32 70.06±6.20*** 84.23±8.36 73.25±7.72脉压 67.38±16.17 55.21±9.37** 68.01±17.13 64.16±12.18项目 坎地沙坦组

坎地沙坦是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AⅡ)受体拮抗剂,它高度选择性竞争性地与血管紧张素I型受体(AT1)受体结合,控制了NF-κB的激活,从而减少了靶基因产物(众多炎症相关因子如cAm-1)的表达,对AS产生了某种程度的消退作用,及时阻断了诸多与高血压有关的生理学效应,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且能改善危险因素,逆转器官损害,最终达到总病死率下降的目的[4]。而且半衰期长,可1次/d服用,可作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一线选药。

[1]戚文航.高血压领域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M],2006,27(5):538-543.

[2]朱理敏,五宪衍.脉压与脑血管疾病危险因子[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1,29(9):573-574.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12):1060-1064.

[4]吴桂贤,吴兆苏,刘静,等.人体脉压分布特征的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7):436-440.

猜你喜欢
坎地沙坦脉压
坎地沙坦靶向TRAIL-DR5介导的AMPK信号通路减少宫颈癌细胞自噬保护的研究
坎地沙坦酯聚乙烯吡咯烷酮K30共沉淀物分散片的制备与质量评价
沙坦“致癌”,必须要换药?
测量血压时要注意“脉压”
坎地沙坦治疗心力衰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阿齐沙坦的临床应用进展
坎地沙坦对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血清和肽素的影响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脉压特点分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脉压及脉压指数与心血管疾病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老年人脉压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