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线

2010-07-30 01:45
中国艺术 2010年2期
关键词:油画艺术家艺术

逾越的版图——中外名家版画精品展

时间:2010年5月15日—6月29日

地点:北京798艺术区三版工坊 、798桥艺术空间

邓箭今作品

传统版画品种如木刻雕版、石版、铜版,有着很强的手工性和技巧性,而后发展起来的丝网版画及综合版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融合了现代新型材料与技术,因此为许多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所青睐。材料的超越和创作主体的置换,使版画从单一走向多元。新的版画品种的出现既是技术上的拓展,又昭示着新的创造意识的诞生。

此次由三版工坊与798桥艺术空间推出的展览汇集了王怀庆、吴冠中、罗尔纯、尹朝阳、张大力、南海岩、邓箭今、蔡志松、张小涛、王广义、刘野、杨少斌、毛焰、安东尼·塔皮埃斯、克里斯托、弗朗西斯·培根等知名版画艺术大师的大量作品,其中的原创与复制相得益彰。特别是新兴丝网版画的复数性一改传统意义上的单一原作收藏,使大师的作品亦可呈现在公共视野中。无疑,版画相对原作的低价位和与之同等的知名度满足了艺术品收藏与投资群体的心理需求。另外,丰富的版画品种暗合着不同人群对装饰价值和收藏价值的不同要求,从而受到广泛的喜爱。

真空妙有——2010崔岫闻个展

崔岫闻个展现场

时间:2010年4月3日—4月25日

地点:台北大未来画廊

这是当代女性艺术家崔岫闻在宝岛举办的首次个展,同时也拉开了她今年全球巡回展的序幕。自2000年以来,崔岫闻的创作重心逐渐转向了录像艺术,其代表作品《洗手间》(创作于2000年)于2003年被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收藏。本次展览吸引了当地的文艺界人士及政商名流前来参观,展出的是她耗时4年完成的新作系列《真空妙有》,完整地呈现了20件作品。

这些作品以单色为主,从色彩运用到构图布局无不显现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影响。艺术家以较抽象的构图方式,佐以柔和的色调、长画幅与缩小的人物等山水画元素,表现了超越某个当代场景的时空特定性,使作品仿佛在倾诉一种能够触动世人的普遍性的情结。

“心血匠器”雕塑展

时间:2010年5月16日—6月16日地点:北京林大艺术中心

古代雕塑造就了的人、像、材之间的特殊关系──工匠需要年年月月、时时刻刻,乃至终生面对他们所塑造的物象和材料,塑造过程无意间变成了他们的生命过程,在这个漫长的手工过程中,他们不仅消耗了自己的生命,而且注入了自己的“心血”,即便是那些不被作为艺术看待的“工艺器形”,都饱含着匠人的“心血”。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种器型及其造型方式都是一种生命形式,即“心血匠器”。古代雕塑的审美价值和动人之处,正是这种“以心血塑造”的结果。现代的、一次成型的制造方式,从根本上切断了人与物象、材料之间的联系,某种意义上无异于切断了艺术的生命线。

王南飞作品

“心血匠器”雕塑展由廖雯策展,吴少湘、蒋朔、张伟、朱志坚、杨剑平、陈小丹、王南飞、苏亚碧、赵勤等艺术家参与其中,广泛融合了西方古典写实主义、现代主义,中国传统艺术等多种语言方式,通过个人表达的实验路途,还原和梳理“雕塑”的概念,同时就中国古代雕塑语言转换中的个人理由进行着重讨论。

“自然?”展

时间:2010年5月22日—6月30日

地点:龙德轩当代艺术中心

“自然”与“不自然”时常作为东方人做事时“对错、美丑、真伪”的价值判断标准,引申出当代人如何平衡人工与手工、现代与传统、科学与人文、物质与文化关系的困惑问题,当然艺术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而新的科学技术与道德规范、环境问题成为未来人类面临的焦点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使人们感兴趣和困惑。人类在生物学和数字通讯技术方面经历深刻变革的同时,也在依托自然这个载体进行人工改造和征服自然,并依此逐渐改变人自然的本质和生存方式,这就是超自然的历史现象。这些“不自然”的历史现象必然与高科技技术有关。

这次当代艺术展中邀请的艺术家一部分以人工化数字技艺表现对人造现象的心理影响,另一部分则以朴素繁复的手工笔触进行自生心性、修为与情感的表现,当然也有的作品表现出人工、手工情感的相互转换与渗透。这些作品背后所表现的静默心境、作品潜藏的重要力量才是更重要的,这就像一种与物感应的无为、无欲、不修之修的心态,在这样一个庞杂浮躁的时代,经历太多不确定的洗礼之后,对朴素、自然新的思考。

伊德尔作品

春消息——写实油画联展

时间:2010年4月24日—5月5日

地点:北京云峰画苑美术馆

贾涛作品

油画在几百年间经过各代画家的继承和创造,得到充分的发展与完善。不同国家地区的画家依据自己生活的背景在油画语言上进行了不同的深向探索,油画技法也日臻丰富,并形成了各国、各地区的学派。写实油画属于具象艺术,艺术家通过对外部物象的观察和描摹,亲历自身的感受和理解而再现外界的物象,为观者提供感官的审美愉悦。

康熙年间,郎世宁、潘庭章、艾启蒙等以绘画供奉内廷,从而把西方的油画技法带入了皇宫;清末维新戊戌变法后,许多青年学子先后赴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学习西洋油画,带回了西方的教学方法及理念。两百多年后的今天,当油画在中国经历了蓬勃的发展期后,人们不禁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中国油画”?

并非中国人所画的或以西方油画技法表现中国题材的就可称中国油画。可以说,“中国油画”不但要有油画的属性,同时还要有强烈的中国属性,即中国绘画讲究的笔触有效运用和不可修改性要在作品中有所体现,此外还应体现中国人的审美意趣和思维方法,注重意境的表达。

这次写实油画联展展示了陈新铨、黄茂强、何冠霖、贾涛、陆国源、刘文全、舒益谦等国内优秀油画家的三十余幅风格各异的作品,为参观者献上一份赏心悦目的油画盛典。

163 年的迷狂

审视当代绘画II—自我意识与文人精神

时间:2010年4月24日—6月15日

地点:北京龙艺榜画廊

从“85新潮”开始,当代人物绘画负载着社会批判和历史反思的沉重,在许多知名作品中,个体被描述为特定时代知识分子群体的象征性精神脸谱。“163年的迷狂”的参展艺术家们则放弃了对社会事件表面纷繁的直接表达,而把目光投向自身。跨越20世纪50—80年代,这些狂热地迷恋绘画的艺术家不约而同地以充满精神敏感性的笔触追寻着对自我的认识,在荒芜的人的尊严之路上探索。

中国具有深远的人物绘画传统,文人风骨的孕育伴随着经典文化的成熟。发轫于魏晋六朝时期“以形写神”的观念逐渐成为中国人物画的核心,并在当代得到延伸。时代在变,人物的“神”和文人风骨的内涵也在变。作为社会性的人和知识分子,迥异的社会环境与教育体系给参展艺术家的个人生命体验和创作理念都留下不同的烙印。他们创作的内心源泉和表达方式之间的“代沟”给经典文人精神的当代延续与蜕变提供了线索。他们置身孤独的状态,远离喧嚣,将社会变革带来的迷幻和痛楚隐蔽在画面深处。艰辛劳作伴随精神磨砺,独立人格造就人性关切,他们正以画笔作为抵御现实虚妄的武器,塑造着这个时代的精神肖像。

段正渠作品

“和箐檐一起听春暖花开的声音”展

时间:2010年4月10日—4月30日

地点:北京思莱德画廊

唐箐檐作品

唐箐檐作品中的笔触,清晰呈现“强大”的脚踏实地感。艺术家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物象来以自己语言表达对春天的感觉,像带有泥土气息的拖拉机、小猪让观者嗅到了希望和乐观的气息。作为一位女性艺术家,唐箐檐用特有笔触记录着记忆的形状,就如一曲轻快的调子弹奏出春暖花开的音符。

现在的人们过着温室大棚化的生活,温室大棚可使草莓更红,黄瓜更绿,且一年四季随吃随有。但是,瓜果蔬菜了无季节性,也就没了期盼,没了期盼,也就少了欣喜。靠吃了无季节性的瓜果蔬菜活着,失掉对春夏秋冬的体悟,对现代人来说似乎顺理成章。唐箐檐的作品却不是某温室大棚出品,更非连锁标准化批量生产,每幅画都是人生某个盈满体悟的“现在”定格,可以带给人一种优美的“在场感”。

第四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2009)颁奖盛典

第四届AAC艺术中国颁奖典礼舞台

时间:2010年4月23日

地点: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0年4月23日晚,由北京雅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雅昌艺术网共同主办,联合百余家专业及大众媒体联合举办的“第四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2009)颁奖盛典”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圆满落幕。此次颁奖活动共吸引了来自社会各界知名人士、艺术领域专家、学者、艺术机构代表以及媒体记者近千人出席。

颁奖典礼现场共揭晓包括书法类、国画类、油画类、雕塑类、摄影类、装置多媒体类年度艺术家大奖、年度青年艺术家大奖、年度艺术展览奖、年度艺术出版物奖,以及行业特别贡献奖、终身成就奖两个特别奖项,共计颁发11个奖项。其中,吴冠中先生凭借卓越的艺术成就和造诣,荣获“终身成就奖”。活动当晚,除了各奖项的揭晓之外,现场还与《福布斯》联合调研,权威发布了“艺术家公益榜”榜单,并公布了年度十大艺术事件选票结果。

本次颁奖典礼既肯定了青年艺术家的成就,又表彰了中国艺术界的突出人物及其贡献。批评家、策展人高名潞先生在总结2009年度中国艺术的现状后表示,尽管危机重重,但2009年也不乏沉寂稳健的一面。因此,本届活动的主题定为“静观蓄势,战胜危机”,以期呈现那些在危机中仍彰显或探索“具有内在持续的建设性价值”的艺术家、艺术作品和展览,通过张扬那些在危机中仍然“静观蓄势”、奋发不止的艺术先行者的精神,探索一条稳健扎实的艺术发展之路。

玻璃工厂——新金融时代的中国艺术

林一林录像装置作品

时间:2010年4月15日—— 5月16日地点:北京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

陈劭雄、陈侗、洪浩、刘鼎、倪海峰、施勇、王鲁炎、王友身等十余位艺术家的作品亮相于2010年4月15日的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这个名为“玻璃工厂 ——新金融时代的中国艺术”的展览的主题源自诗人欧阳江河的一首诗歌。这首诗的第一句就是从“看见”开始,视觉穿透物质,物质在被触摸到之前都是抽象的、精神化的。“玻璃工厂”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生发自艺术家内心自觉性的展览,它选择类似社会学和统计学的工作方式来完成和展示作品,“玻璃”强调了观看,而其透明性也许让人们一无所获,但是,起码人们在努力寻找着一种可行的方法来看到玻璃的实质。

城市文明中,玻璃构建了消费心理,消费品“看得见,摸不着”的视觉文化直接作用于金融时代的一切细节之中。这种虚伪的透明性渗透在社会机制甚至社会群体心理的内部。因而,此次的展览选择从社会生态的内部考察开始,进而深入艺术机制,这和以往强调单件作品的视觉性不同,为的是以一种新的审视方式来寻找当代城市文明的种种现象背后的话语。

正面——尹朝阳个展

时间:2010年5月9日—6月9日

地点:北京798艺术区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

尹朝阳的绘画开启了“70后”艺术家关于青春感伤的主题探讨,并真正开始塑造这一代人的自我形象和情感特征。他的绘画始终把宏大叙事置于人性反省的关照之中,进而对时代性的青春境遇进行感性的概括。

“正面”汇集了尹朝阳肖像题材创作的代表作品,同时以文献方式展示这位新一代架上绘画重要人物的个人历程,以及这一历程与当代艺术整体语境的关联。本次展览的作品包含了油画、水彩和雕塑等不同的形式。相对于尹朝阳的“公共空间”类型的创作,肖像画更为体现他的内在特征。他的出自理想主义立场的观察力和创造力、纵横自如的绘画技艺、在吸收各种影响之中不断调整与变化的语言风格,都得到了集中体现,他所表现的不同对象本身固有的“他性”,也在客观上制约了他过于主观化的表达,为他的绘画带来了具体、坚实甚至极其细微的精神效果。“正面”之意,可理解为理想主义激情的记忆和保存。

“正面——尹朝阳个展”在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开幕后,还将先后于2010年6月和9月年赴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巡回展出。

尹朝阳作品

何翔宇个展:可乐计划

何翔宇作品

时间:2010年5月8日—5月31日

地点:墙美术馆

继“无何有之乡”计划之后,青年艺术家何翔宇于2010年5月8日在墙美术馆推出了由高名潞策划、中国当代艺术基金赞助的新个展——“可乐计划”。

在何翔宇眼中,“可乐”首先是一种日常物,但之所以要对它进行“解读”,就在于物理性的可乐本身就隐藏着独特的文化消费观念。换言之,当人们在消费可口可乐的时候,其实也在无形中接受了美国的消费文化观念。“可乐计划”似乎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入侵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但是,艺术家并不是要表达对美国文化的拒斥,或者是表达对文化上遭遇后殖民的不满,相反,其真正的意旨在于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在过去多年的现代化进程中,为什么无力抵制西方的文化入侵?

本次个展中的作品言说着西方消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侵蚀。比如,艺术家用可乐来书写金刚经,画中国画,只是在媒介层面所做的一种简单转换。但实际上正是通过这一转换的过程,艺术家实现了对消费文化所涉及的深层文化入侵这一事实的批判。因此,与其说“可乐计划”展示的是一些具体的物,毋宁说展示的是艺术家的整个创作观念,其中,既包含着艺术家独特的文化批判意识,也承载着对艺术本体问题所展开的思考。

2010 影像档案展

时间:2010年4月18日—5月25日

地点:北京宋庄美术馆

本次大型展览由“场”、“域”、“情感”、“聚·忆 新锐”、“自然·不自然”五个主题部分组成,参展的数十位艺术家展示了诸多形式内容的作品,如实验电影、观念记录、抽象影像、实验动画、舞蹈肢体录像、观念摄影等,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作品基于对人文生态的思考研究,体现着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在所谓不同创作方向上产生的更多交集与共鸣。

当代文化的影像重心经过几次社会价值的解构与碰撞之后,一些实质性的探索状态在一批新兴的艺术创作者身上逐步清晰明朗,这种流动的影像思维或许预示诞生着一种强大的时代记忆体。面对“何为影像艺术”的再次探究,这次展览尝试梳理、分析并最终建立一个当代影像体系的大文化框架,由此植入的各种东西方语境在新影像媒体中混合派生出属于每一个自然人的文化系统。而本次的开幕展论坛也依据这一基调,试图通过和不同艺术机构空间合作,引发诸多文化议题,而不局限于艺术家本身。一系列探索性的学术交流突出创作、批评、研究、教学的互动延展性,使最终的出版文集具有更多“实验”的社会意义与价值。

缪晓春作品

猜你喜欢
油画艺术家艺术
一张油画
油画《塬下》
油画
纸的艺术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岁月长又长》(油画)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